,,, ,
(大连海事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6)
1978年,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有史以来第一个《海员培训、发证与值班国际标准公约》(STCW公约),该公约首次规定了国际上可以接受的关于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的最低标准,也成为航海教育发展的“指挥棒”。自1992年以来,该公约先后经历了1995年、2010年两次重大修订。[1]本文通过选取美国商船学院(以下简称USMMA)、纽约州立大学海运学院(以下简称SUNYMC) 1992年和2012年航海教育专业与课程设置及现阶段大连海事大学(以下简称DMU)航海教育专业与课程设置情况,运用统计、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美国航海教育专业与课程设置的变化原因及航运人才培养特点,分析我国存在的差距,并借鉴美国先进的航运人才培养理念对中国航海教育改革提出建议。
近20年来随着STCW公约的不断修订及航海科技发展、航运市场的变化,美国航海教育也不断进行调整,与1992年相比,其专业与课程设置等均发生较大的变化,本文以较具代表性的USMMA和SUNYMC为例(本文有关USMMA与SUNYMC 2012年资料均来自两校官方网站 )。
(1)专业设置
院校专业设置情况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体现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体现着相关领域人才培养的目标。基于以上指导思想,两校专业设置及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2]。
USMMA在专业设置方面有以下调整:增设轮机与造船厂管理专业,主要集中于船舶建造与维修管理,增加水上专业毕业生下船后到岸上谋求职业的机会;由于港口物流和多式联运系统的发展,增设物流与多式联运专业,培养具有驾驶员背景的物流管理设计师;将原船舶驾驶员专业的名称改为海事运营与技术专业(自2011年起停止招生);取消双证船员专业。
SUNYMC在专业设置上有以下调整:依托原海上运输/商务管理专业下设的国际商务、管理、运输管理和海事运营四个辅修方向,分别设立国际运输和贸易、海事研究、海上运输等专业;依托原海事运营方向,增设海事运营专业,使有志于海洋运输的学生得到更多与海上贸易相关的知识,专门培养船员;海上运输和海事运营专业增设港口安全、环境科学、船舶管理三个辅修方向;管理和国际商务方向依托国际运输管理硕士学科(始于1968年),独立成为国际商务与运输系并设置国际运输和贸易和海事研究专业,其中国际运输和贸易专业下设联运和海事担保、商务通讯两个辅修方向;鉴于港口拖轮和游艇旅游等行业的飞速发展,依托海上运输系的优势,增设小艇操作技术专业,培养持有限制性证书的驾驶员或轮机员;依托原气象学与海洋学专业设置海洋环境科学专业,并下设气象学与海洋学和海洋生物两个辅修方向,其中海洋生物专业由原环境科学(专门化)专业衍变而来。
(2) 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体现专业的培养目标,能够反映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也是体现教学安排的重要途径,两校的教学计划安排及变化情况见表2。
表1 USMMA、SUNYMC专业设置比较
表2 USMMA、SUNYMC海上运输、轮机工程专业教学计划比较
由表2可见,USMMA的校内学习周数减少了7%,海上实习(包括两周的岸上部门实习)周数增加30%,学校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及动手操作等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学校海上实习周数增加较多还与学校学生到商船实习及实习机会、时间较多等情况有关;SUNYMC的校内学时未发生变化,海上实习减少了21%,这与学校近几年学员数量增加较快、实习船不能满足更多的实习时间有关,具体在下文海上实习部分探讨。
课堂学时和实验学时:两校的海上运输专业的实验学时都有所减少,其中USMMA减少5%,主要与该校减少校内学时、增加海上实习时间有关;而SUNYMC实验学时减少幅度较大,达到55%,主要由于该校将原来属于实验教学学时的体育课改为课堂教学学时、部分专业课的实验室教学学时改为课堂教学学时、理论课教学实践部分改到海上实习中,并由教师在校船上传授相应实践性知识。USMMA轮机工程专业的实验学时增加幅度较大,将近47%,反映出学校更加注重该专业的实用性、实际操作性,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利用专业知识;SUNYMC轮机工程专业的实验学时减少41%,减少原因与海上运输专业相同,但同比海上运输专业减少55%,该校也考虑了轮机工程专业的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3)课程设置
航海科技发展和航运市场的变化,尤其是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通过及生效,对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提出新的要求,两校对课程设置做了相应的调整,其中USMMA的海上运输专业和SUNYMC的轮机工程专业课程变化情况如表3、表4。
表3 USMMA海上运输专业课程变化情况
表4 SUNYMC轮机工程专业课程变化情况
两校以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为主导进行了一系列课程改革。一是符合马尼拉修正案对电子员、ECDIS、船用电子设备等知识的要求。USMMA在海上运输专业中增加了雷达/ARPA、信息技术管理等课程,增加船舶通信的学时(29);在电子导航课程中增加 GPS、ECDIS、AIS、自动舵、测深仪、综合驾驶台系统在内的基于地面和空间的电子导航系统的所需信息,也包括在避碰规则下如何应用雷达标绘进行避碰,美国海岸警卫队典型的电子导航仪器测试问题;在船舶通信课程中增加了美国海岸警卫队批准的GMDSS示范课程中所划定的材料;在轮机工程专业中增加了电机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仪表等数字电子电气方面课程,主要介绍电子设备基本知识、电子系统的设计、电机与模型电子技术理论和分析方法、船舶电机的正确操作程序和电机设计等知识。
SUNYMC在海上运输专业中增加船舶通信课程,介绍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的培训要求。在轮机工程专业中增加了船舶电子系统、模量控制等相关课程,主要介绍船舶电力系统的管理规则、规章和设计要求,船舶电气设备的最新技术发展,模拟控制系统及使用模拟器进行分析的方法等知识。
这些都能反映出马尼拉修正案配合国际海事组织实施的电子航海战略(e-navigation),增加了电子员这一新型海员职务,并要求电子员应掌握ECDIS、IBS、GMDSS、数字调速器、机舱数据检测系统、电子主机及船舶局域网等船用电子设备与系统的有关知识与技术。
二是符合马尼拉修正案对特种类型船舶培训发证及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方面的知识、理解和熟练的要求。USMMA在海上运输专业中增加油轮操作课程,主要介绍液体货物/压载—处理模拟器,为满足负责转移危险液体和液化气体的人员和油船船员的货物培训需求而设定。
SUNYMC在海上运输专业中增加环境管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海运行业的当前国际环境法规的概述、MARPOL公约、资源保护与恢复法案、蒙特利尔议定书、州法令等条款以及美国公共卫生署疾病防治中心(USPHS-CDC)的报告标准;在船舶货物操作课程中主要介绍油轮行业和油轮作业研究,基本安全与防污染措施和程序,美国海岸警卫队和OPA90法规以及他们的特定义务和责任。
三是符合马尼拉修正案对领导力和团队工作技巧的使用(操作级)和领导力和管理技巧的使用(管理级)的强制性适任能力。USMMA将领导科学课程改为船舶领导能力与道德规范,介绍领导能力和道德规范问题,使学员在专业课程学习和职业培训之前拥有良好的领导意识。在海上运输专业的驾驶台值班课程中增加挑战学生的决策能力、航线设计能力和驾驶台团队管理技巧等知识。
SUNYMC增加领导能力/海上经验课程,使学生通过和其他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的潜在领导力。在驾驶台值班课程中基于模拟器训练提高见习三副在航行及航线设计情况下的决策技巧。
四是符合马尼拉修正案明确基本安全培训及训练知识的要求。USMMA增加海上人命安全(19)、急救与船舶医药(32)、基础消防与安全(26)等课程的学时数,SUNYMC增加了船上安全与求生、基本安全训练、“船员业务:安全”等一些与获得证书相关的基本能力训练。这些都反映出美国航海院校更加关注PSC检查关于“操作性检查”方面的要求,体现了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第VI/1条(1)对此的要求。
五是符合马尼拉修正案明确所有船员必须持有“保安意识培训合格证书”。SUNYMC增加了海上保安课程,旨在提供海上保安的基本知识和使学生适合成为一名公司或船舶保安员,执行联邦一级反恐训练,给予化学、生物和放射防御(CBR-D)指导并获得作为一名公司和船舶保安员的认证。
(4)海上实习
高等航海教育是学位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而海上实习是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桥梁。美国航海教育海上实习时间和安排既要考虑新时期专业培养目标,也要考虑院校实习船资源情况。两校的海上实习安排见表5。
表5 USMMA与SUNYMC海上实习周数统计
USMMA只有极少数学员(约36人)被安排到校船,多数学员仍然到商船实习。海上实习分两次进行,由90年代的两次各半年改为第一次约135天,第二次约265天。将二、三年级的学员分成两半,一半学生在第5、8和9学季上船实习,另一半在第4、6和7学季上船实习(该校实行学季制度,每年分成3个学季)。这样分配是为了使学员充分利用本学年结束的假期时间上船,以便更好地利用时间。第一次海上实习中,学员被安排到集装箱船、油轮、杂货船等不同的船舶,使学员熟悉不同船舶的工作情况;第二次海上实习中,学员被安排到符合学员未来职业兴趣的船舶上实习,同时,需要完成一个2~6周的岸上实习项目,该项目要求学员观察并参与到公司的管理操作,使学员获得组织概念、决策能力、操作程序、职业道德等知识技能。
SUNYMC仍然实行3次夏季学期的校船实习,但是时间由原来的每次60天改为第一个夏季学期90天,第二、三夏季学期各45天。为了使实习船满足日益增多的实习生,2010年该校指导教师Rick Smith船长将原来60天的夏季学期改为两阶段,共90天。在实习中,学员主要参与轮机工程、通信、船艺以及船上教学与研究等科目,其中大一的实习生完成两个阶段共90天的全部实习。例如,在2011年的夏季学期中,“帝国州VI”训练船5月9日离开学校的Olivet码头进行两阶段为期90天的夏季海上实习,第一阶段于6月22日结束。大二和大三的实习生、教职工从新西兰的Shannon机场飞往纽约的Kennedy机场,另一部分大二和大三的实习生、教职工搭乘返航飞机飞往Shannon机场。8月6日,训练船载乘600名实习生、船员、教职工回到学校码头。
基于海上实习安排的调整,海上实习内容也有相应的变化,更加突出实习教学安排的合理性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性(见表6)。
表6 USMMA海上运输专业海上实习内容对比
与1992年相比,实习内容更加贴近专业实用性,将造船学课程改为船舶与码头设备、船舶结构与稳性,由侧重造船理论变为介绍商船结构、尺寸、术语和稳定性等相关实用性的知识。注重业务知识的实践应用,为以后处理航运实务中的业务问题奠定基础。将劳工/人事关系课程改为人力资源管理与劳资关系,并实行校内授课,增加海上贸易课程,介绍海上贸易的相关业务和远洋运输在整个运输网络中所处的地位,并要求学生在船上进行实践和收集信息解决有关海上贸易的相关问题。
增加实习报告,对学员的海上学习内容和质量予以考核,同时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增加海上人文项目,提供一次海上阅读的机会,鼓励学员读小说、传记、历史和文学类书籍,以此来增强心理调适及对道德问题和船舶领导能力的深层理解。
专业及课程设置的变化体现着人才培养目标的改变,也体现出航运市场和STCW公约履约的需要。
(1)学位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需要。美国各海运院校实行学位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主要原因有三点:商船数目大幅度下降,船舶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减员增加;增加水上专业毕业生下船后到岸上谋求职业的机会;满足驾驶员或轮机员对其他学科的兴趣。因此,各院校将航海学科或轮机工程学科与其他学科结合,产生一些兼以驾驶员(或轮机员)和岸上技术与管理人员为培养目标的专业,以扩大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2)航海技术及航运人才市场发展的需要。美国各海运院校专业及课程设置以航运市场为导向,积极实施电子航海战略计划,优化课程内容和人才教育体系,培养高质量多元化的航运从业人才,为航运各部门提供优秀人才。
(3)适应STCW公约修订的履约需要。近20年内,STCW公约经过两次重要修订,尤其是2010年的马尼拉修正案对航海教育产生深刻影响。为积极履约,美国航运院校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调整,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人才。
通过阐述我国航海教育概况,比较现阶段中美航海教育专业与课程设置,分析我国存在的差距,对我国航海教育改革提出建议。
大连海事大学在海上专业设置方面变化不大,增加了一个海上专业及若干专业方向,具体如下。
第一,2009年分离出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3](原为机电合一),培养适应船舶自动化要求,熟练掌握电气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知识,满足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规定的“电气、电子和控制工程”、“维护和修理”、“船舶操作控制和船上人员管理”三项职能要求的应用型电子电气工程复合技术人才,毕业生获得国际海事组织(IMO)认可的海洋船舶电子电气员适任证书。
第二,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专业分别增设英语班和英才班,要求学生通过英语4级考试方可获得毕业证书。其中英语班侧重英语沟通能力的培养;英才班侧重培养创新型、研究型的航运高层次专门人才,为航海技术专业培养师资。
由于教学体制及培养目标侧重点不同,中美航海教育在教学计划方面有较大的差异(见表7)。
表7 DMU2012年航海技术、轮机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数据来源:DMU本科生专业培养计划(2012).
中美航海教育驾驶类专业和轮机工程专业的总学分、课堂学时、实验学时和周平均学时对比见表8、表9。
表8 驾驶类专业总学分、课堂学时、实验学时和周平均学时对比
表9 轮机工程专业总学分、课堂学时、实验学时和周平均学时对比
分析可见,对于航海类专业教学安排,DMU的学分较高,课堂学时数较高,海上实习周数最少;USMMA课堂学时数最低,海上实习周数最多。说明国内航海院校注重校内学习,而美国航海院校注重海上实习。DMU的海上实习周数最少,且校内实习仅为4周,其余17周的毕业实习则到企业进行;美国两校的海上实习周数较多,且都为利用假期时间进行的校内实习。因航海类专业为学位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国内院校的周平均学时较高,航海类职业教育内容偏多,学生课堂学习负担较重。对于实验学时数,DMU的实验学时数分为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航海技术、轮机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分别占89%和80%,而实践教学则多是证书培训课程,真正的实验教学课时比较少,如美国海岸警卫队培训项目的基本安全训练43学时,而国内熟悉与基本安全为90学时。
为分析中美航海教育的侧重点,现结合三所学校教学计划,将驾驶类专业课程按照基础课程、海运管理类、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证书培训类等进行统计分析,并以职业发展类课程为例,介绍中美课程侧重点的异同。
在船舶驾驶专业各类课程方面(见表10),美国两所航运院校重视管理类知识的教育,例如USMMA设置海运管理类课程有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与金融、营销、贸易与海事法、信息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劳资关系、海商法、国际贸易与海上运输、海事保险、租船与经纪人、物流与联运原理等,共468学时,占总学时的20.8%。而DMU只有航运业务与海商法一门课程,共72学时,占总学时的2.4%。国内高校侧重专业知识的教育,DMU设置的证书培训类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时数共为1617学时,占总学时的54.1%;而美国两校同类课程分别为970和975学时,占总学时的43%和42%。美国两所航运院校基本证书培训的学时较少,例如SUNYMC只设置水上安全与求生、船员业务、安全、基本安全训练等海上警卫队评估类课程,关于STCW公约要求的其他知识则在相应的课程中传授。
表10 船舶驾驶专业各类课程学时数统计
在职业发展类课程方面,DMU在2012年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中增加“专业导论”课程,而美国两校在2006年就有此课程,中美航海院校的职业发展课程基本情况对比见表11。
表11 DMU与USMMA驾驶类专业职业发展课程教学计划对比
DMU的“专业导论”是为航海技术专业新生开设的专业概论课,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建立良好的专业思想,使学生明确今后所从事的专业性质、所学的主要课程、应该具备的基本理论、为适应今后的工作应该具备的素质以及就业前景等。
文献来源:大连海事大学航海技术专业“专业导论”教学计划大纲(2012年).该校的专业概论知识之前是以讲座和高低年级学生交流等形式进行的,而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则是将专业概论知识的传授更加系统化、结构化。与USMMA相比,本课程只介绍专业培养目标、就业前景、航运发展等知识,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在大学期间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确立良好的专业思想。
冯一余和保安到卧室门口,就见里边床上和衣躺着一个男的,一身酒气,正打着震天响的呼噜。冯一余吓了一跳,说,喝了酒还敢开车?女主人立刻生气说,你不要乱说啊,他是喝了酒,可车不是他开回来的,是他朋友替他开回来的。保安说,难怪停错了。两个便上前叫那男的,却叫不醒,推也推不醒,拉也拉不起来,醉成一摊泥了。
USMMA“海上专业研究”(Maritime Professional Studies)有两个目标:向学员介绍所有商船船员所需了解的有关航海学科和轮机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学员对两种学科有足够的认识以便他们在选择主修学科上能作出明确的决定;让学员对驾驶和轮机两门学科有足够的认识以便他们在选择主修学科上能作出明确的决定。课程学时和学分设置较多,在向学员介绍商船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将船艺训练知识融合于其中。
作为航海教育的重要环节,海上实习在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比重。海上实习安排的比重及合理性体现院校人才培养计划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USMMA和DMU驾驶类专业海上实习安排有相似之处,但是在实习时间(周数)比例上各有特点(见表12)。
表12 USMMA和DMU校内学习、海上实习时间比较
USMMA的两次海上实习分别安排在大二和大三,DMU的两次海上实习分别安排在大三和大四。
USMMA在保证学员学位教育和职业教育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员职业素质能力的发展,这一点从校内学时和海上实习的安排比例上可以看出。第一次海上实习和第二次海上实习的时间比例基本保持在1∶2,使学员在第一次海上实习中充分熟悉集装箱船、油轮、杂货船等不同船舶的工作情况,更有利于学员判断自己职业兴趣的船舶类型。
DMU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第一次海上实习主要让学生认识船舶结构、船舶设备和航海仪器等,所占比例较小;第二次海上实习为到航运企业进行的毕业实习,学生完成实习内容的同时,还需要完成实习报告和实习专题论文。
海上实习内容是对课堂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USMMA和DMU驾驶类专业海上实习内容基本一致,也有各自的特点(见表13)。
在实习内容方面,DMU第一次海上实习中没有安排航行规则、货运和轮机概论等知识,实习任务侧重于船舶结构与设备、船艺,同时还有部分值班、天文和陆标定位、航海图书资料和航海仪器等部分知识;
文献来源:大连海事大学航海技术专业毕业实习大纲(2012年).USMMA在第二次海上实习中增加海上贸易和人文项目,在实践中介绍海上贸易的相关业务和远洋运输业务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学员亲身解决贸易相关的问题;此外,该校还通过人文项目要求学员阅读文学类书籍以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对道德问题以及船舶领导能力的深层理解。
表13 USMMA海上运输专业与DMU航海技术专业实习内容对比
美国航海教育质量高在于其具有先进的航海教育理念,同时能够把握航运人才发展趋势,其培养方案总是能紧跟甚至超前于STCW公约的发展。
(1)政府高度重视航海人才的培养,通过立法确立航海教育在美国各类教育中的地位。支持学校建设,积极建设校园码头,使实习船与校园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发挥其科研实验作用,更加有利于教学工作开展。
(2)专业设置规模不大,紧紧围绕航海科学、轮机工程,兼顾海运物流、船舶管理,实行学位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增加水上专业毕业生下船后到岸上谋求职业的机会,满足驾驶员或轮机员对其他学科的兴趣。
(3)课程改革紧跟航运发展趋势,重视管理类知识教育,集职业教育、前沿技术教育和领导管理能力教育三者合一。
(4)始终强调实践教育,实验课程和实习占总学时比重大。确立实验室学习和实践操作的重要性,更多地将理论教学与实验室教学相结合,同时具备适合院校规模的实习船,保证航海类专业学生得到良好的船舶实习条件,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实习质量。[4]
(5)紧随航海科技和航运人才市场发展,积极应对现代信息技术和空间卫星技术对船舶自动化程度、航海技术的影响,调整相关课程教育内容及模拟器培训体系,以培养掌握现代航海科技、适应现代航运市场的高素质人才。
(6)积极履约,以STCW公约为向导,调整相关课程学时和内容,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毕业生。[5]
(1)建立实习船队,增加商船实习时间,解决航海类专业学生海上实习问题。[6]加强校企合作,完善用人单位接收航海类专业学生实习制度,在学生毕业以前,结合校船认识实习的同时,增加商船实习,使学生充分认识不同类型船舶的工作环境,增加学生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以及对航运业的认识,从而在未来的航运职业生涯中,也能更好地把握自己所适合的船型以及工作方向。
(2)完善海上实习的监管机制。学生在指导教师的监管下完成实习内容,并填写实习报告,同时,有必要在学生返校后安排口试和笔试,对所学知识予以考核,同时也是对指导教师的督促和监管,使海上实习项目高效、有序的进行。
(3)增加并完善特种货物船舶培训和训练评估体系。完善特种货物船舶课程,介绍油轮航行和油轮作业,基本安全与防污染措施和程序,满足负责转移危险液体、液化气体的人员和油船船员培训需求,同时航海院校需要购置或研发特种船舶操作模拟器,用于学员必要的教学培训。
(4)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方面的培养,使海洋环境保护教育更加体系化。在通识教育中增加“航海普通化学”简介,与海洋环境管理知识相结合,介绍国际环境法规、资源保护与恢复、基本安全与防污染措施和程序等知识,使海洋环境保护教育更加体系化。
(5)与日常管理相结合,提高领导力和团队工作技巧的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航线设计能力和驾驶台团队管理技巧等知识的同时,将领导能力和团队工作能力贯彻到院校的半军事管理中,使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锻炼的环境中成长,强调服从意识的同时,重视领导能力培养,为学生未来从事海运业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6)精简基本证书培训、专业知识课程,增加海运管理相关的业务知识。在保证专业能力教育的基础上,精简专业课知识,增加海运管理类业务教育,使我国培养的航运人才的业务能力达到管理级,满足船舶管理的要求,同时为学生以后从事岸上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增加就业机会。[7]如美国海岸警卫队培训项目中,基本安全训练43学时,而国内熟悉与基本安全为90学时;USMMA海运管理类课程为585学时,而DMU仅为72学时。
(7)培养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工作能力,毕业生质量与国际接轨。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航海类毕业生不仅要具有较好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还要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工作能力,更要具有较高的国际海员职业素养,这就要求院校培养学生对多文化环境的认知和适应能力。[8]如SUNYMC在海上运输专业中开设“多文化管理”必修课程,USMMA要求学生必选两门“比较文化”选修课。
(8)注重模拟器训练,将更多的实践环节从实验室转到模拟器训练。模拟器已被广泛应用于航海教育和培训之中,在相应的专业课学习中增加模拟器实操训练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积累处理海上复杂多变情况经验的有效途径。如USMMA设置有综合驾驶台、综合机舱、组合导航、液体货物操作、集装箱配载、GMDSS、雷达与APRA、ECDIS等助航仪器模拟器,并将校内模拟器训练按照一定比例计入海上实习时间。
美国的航海教育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从美国先进的航海教育改革中汲取经验,正确地运用到我国的航海教育改革中去,全面促进我国航海教育与国际接轨,以履约为契机,推进我国的航海教育改革,从而使我国真正从航运大国发展成为航运强国。
[1] 刘正江,东 昉.电子航海战略与我国航海院校改革[J].航海教育研究,2011(3).
[2] 吴兆麟.航海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3:169-276.
[3] 马 强,刘新建,初忠刚.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与航海教育的应对[J].航海教育研究,2011(2).
[4] 刘正江.美国海运院校实习船情况的考察报告[J].航海教育研究,2007(1).
[5] 鲍君忠,刘正江.马尼拉修正案对高等航海教育的影响及我国履约准备[J].航海教育研究,2011(2).
[6] 刘正江.以履约为契机,促进我国航海教育与国际接轨[J].航海教育研究,2012(3).
[7] 孟祥武.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中国船员教育与培训的影响和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10(3).
[8] 孟祥武.基于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航海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实践[J].航海教育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