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生评教信度的主要原因及对策分析

2013-12-24 06:37王保升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评教信度量表

王保升

王保升/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教育硕士(江苏徐州221004)。

学生评教工作是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在深化工资改革、强化绩效考核的大背景下,提高学生评教的信度、加强评教的科学性,已经成为一项具有导向价值和民心工程的重大工作,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影响评教信度的常见原因

学生评教是指在学校组织下、以学生为主体对任课教师整体教学情况作出的一种定性评价,包括确定评教手段、设计量表、组织评教、统计分析、结果反馈等环节。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程度,从整个活动开展过程看,影响学生评教结果信度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评价手段单一,过于重视评价量表的设计和利用,轻视过程性评价,而评价量表在项目和指标设计上不够科学合理;操作过程有瑕疵,缺乏严密组织和监控;对评教结果处理不严谨,甚至存在选择性解读等。

1.评价量表设计存在的问题。以某师范学校近年的一份评教表(见下表)为例。

任教学科教师姓名迟到早退 师德 教学责任心 教学效果 综合满意度 意见与希望从不 偶尔 好 中 差 强 中 差 好 中 差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在此表中,其一级评价项目既有“迟到”、“早退”这样的具体行为类可量化指标,也有“师德”、“教学责任心”、“教学效果”等这样一些很模糊的定性指标。而在二级指标的设计上,同样存在设计随意不够科学的弊端,比如“综合满意度”的二级指标是“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这三类,而“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区分显然带有极为强烈的主观色彩,这种设计本身极易诱发学生的不良情绪,激发对老师的负面认知。有些学生的评教结果也间接证明了这点,比如他前面许多指标选的都是最佳答案,但最终却对老师只是“基本满意”,说明前面的许多教学行为指标和后面教学结果的这种定性评价之间的关联并不被学生充分认可。简言之,指标设计的常见问题是评价项目不合理,相互关联性不够,指标分类混乱。

2.评教操作过程存在的问题。笔者曾调研过多所学校的学生评教工作,发现学生评教操作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组织混乱,甚至缺位;缺乏监控,学生可轻易左右评价结果;发动不够,学生填表随意性强等。一些专科学校常常将评教工作交给学生自己完成,殊不知学生根本不把这当回事,信手乱填胡写一气的情况很常见,甚至有部分班级存在班干部越俎代庖的事,并由此导致对教师评教因人而异的极化现象。还有一部分学生自身修养不够,是非不分,往往在评教前到处煽风点火,蓄意报复曾经批评过自己的老师。当然还有一些班级缺乏责任心,压根不在乎这项工作,把评教表一发了事,其后如何填写如何上交概不过问,以致拒交、少交评教表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导致部分教师评价失实甚至缺失的情况屡见不鲜。既充分发扬学生评教的自主性民主性,又有效减少非正常因素的干扰,是提高学生评教工作信度的重要前提。

3.评价结果分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在当前人事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绩效工资改革逐步推进、绩效考核日见重要的当下,评教工作自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比于评教量表设计和评教操作过程不妥的外源性问题,对评价结果的统计分析就显得更为重要和关键,但令人遗憾的是,出于各种原因的随意性解读、选择性解读等“过度阐释”常常浮出水面,引起当事人和校方的争执甚至诉讼。比如,某师范学校在一次年度评教中,一位教学认真的外聘教师因为严格管理学生,平时成绩掌控过严,导致评教满意率较低(65%),加上基本满意率达到了80%以上,但校方蓄意将“基本满意”视作“不满意”,并以此辞退了这位教师,校内一时议论纷纷。显然这是一种选择性解读,背离了评教工作的公平性和导向性原则,更恶劣的后果是,这会进一步产生逆淘汰效应,使许多老师在管理学生时顾虑重重,而事实正是如此,学校里许多老师因此变得开始讨好学生,特别是外聘教师更是以学生好恶为好恶,以保持较高的评教满意度,长此以往,学校的教学质量将会受到严重的破坏。

要正确分析、评价评教结果,就要看到影响评教结果的各种潜在因素,特别是评教过程中的许多不可比的因素,比如大课与小课不可比,文化课与技能课不可比,普通老师与班主任不可比,普通老师与领导干部不可比,一般班级与少数民族班级等特殊班级不可比等等。

二、提高评教信度的对策分析

1.优化指标设计,做到定量与定性深刻结合。评价表的设计,是事关评教结果科学性的基本前提。要做好评价表的设计工作,首先必须加强各种调研,深入听取教师、学生、学校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深入领会国家相关政策精神,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项目和切合可行的评教指标。

在评价项目的选择上,特别要注意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内在关联和有机统一,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要注意分类的合理和周延,避免误导、歧义和矛盾。比如,可将“迟到”、“早退”、“作业”、“补课”等具体教学行为归入“教学常规表现”项目一级指标,将“师德”这种过于空洞的定性评价取消,保留“教学责任心”项目,但将其过于抽象的“强、中、差”二级指标表述修改为“非常认真、认真、不认真”,同样对“教学效果”这种比较抽象的指标做出提示性解释,提示学生从“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等方面去把握,再做出“良好”、“一般”、“较差”的定性评价,对于“满意度”设计则可结合原因说明进行,要求学生在选择“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时必须写出具体原因,用提醒的方式规劝学生慎重评教(见下表)。

任教学科教师姓名教学常规表现 教学责任心教学效果(目标是否明确,方法是否得当,内容是否充实,任务是否完成)综合满意度(基本满意和不满意选项必须写出主要原因)意见与希望迟到早退 缺课 补课 作业 非常认真认真 不认真良好 一般 较差 满意基本满意满意不从不偶尔经常 偶尔 从不是 否 正常较少没有

2.规范操作过程,杜绝人为失误。再好的设计要想取得预想效果,都必须有严格的执行作为保障。评教工作的操作只有做到真实、严密,才能尽可能保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为此,必须杜绝评教过程中各环节的人为失误。首先,要加强评教活动的组织和监督。无论是网上评教还是传统的纸质量表评教,都有一个如何组织的问题,一定要避免撒手不管的伪民主式做法,要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确保学生评教活动全程都在教务处监督下有序、独立地进行,做到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民主评教权利,又能避免串联、做票等非正常因素的干扰。其次,要认真整理、统计评教量表,做到原始统计无差错。这是整个评价工作最重要的基础环节,也是最费力的环节,一定要下大功夫,认真统计每个教师的所有评价量表,做到不遗漏、不出错,明白、准确。

3.通过加权处理及与其他评价相结合,科学分析评价教师。诚如上文所分析的,影响评教结果有多种潜在因素,即便你在最真实、客观的环境中得到的评价数据,也不一定完全符合被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何况任何一种评价方式都带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所以,考虑到现实中的各种干扰因素,应该对评价量表的统计结果进行必要的加权处理,以尽可能地使评价结果更客观。加权时可以考虑采用分类评价加权汇总的方式进行,比如可以扩大评教主体,采用教师互评、干部评教与学生评教相结合的方法,也可采用多次评教加权汇总的方法。

同时要更新评价观念,对评价结果不作“过度阐释”,不搞唯排名论,回归评价的正面激励和导向功能,同时应积极探索调查、访谈、反馈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手段,不断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有效性真实性。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肖远军.教育评价原理及应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评教信度量表
地方高校教学评价指标制订与评教数据分析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探索与实践
科技成果评价的信度分析及模型优化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高校学生评教的问题与对策——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耳鸣残疾问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及其临床应用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