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芬
廖芬/广东医学院外语教研室讲师,硕士(广东东莞523808)。
认知理论这样来解释外语学习的过程:学习者从目标语输入的内容中进行选择,分析他们认为重要的目标语的功能和形式,思考整个学习过程,预估他们将遇到的问题,积极地将先前的语言技能和知识应用到新的学习过程中去(Oxford 1996:176)。这种复杂精密的心理过程使得外语学习也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技能(O’Malley and Chamot,1990),学习者选择、习得、建构和综合新的语言知识实际上是一个运用认知学习策略的过程。Oxford(1990)指出,学习策略的使用目的是促进这种学习过程,因为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正好可以反映学习者如何解决和处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对于学习策略进行调查和培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且最终发现最适合他们的学习策略。由于大学一年级新生刚经过高中阶段,高考的压力使得他们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解题和考试上,没有时间思考如何获得更加有效的学习策略以及学习策略的重要性。而大学四年是步入社会前的一个重要阶段,要想今后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终生学习者,探索和培养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是极其重要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新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英语学习。
1.研究对象和工具。参加本次调查的为广东医学院2012级新生,共67名。本次调查采用策略问卷的方式来进行。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简况调查,第二部分为学习策略调查表,根据Oxford(1990)的SILL(Version 7.0)、O’Malley&Chamot(2001)和文秋芳(1996)的调查改编而来,包含39项策略,可分为下面几个方面: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会策略。笔者采纳了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形式,每个分为5档,根据学生不同回答,由低到高分别为1、2、3、4、5档。该量表包含了39项策略,显示了很高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a系数a=0.91,可靠性检验r=0.88。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67份,回收67份,实际有效问卷67份,有效率为100%。
2.研究过程。在进行问卷调查之前,调查者向学生说明了此项调查的目的和要求:为了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请学生能够认真地对待这次调查,尽可能准确回忆自己所使用的策略,实事求是地完成这份调查研究。
1.背景资料。在所调查的两个班级里,有90%的人没有进行过策略培训,另外10%的人表示以前的老师曾进行过相关的策略培训,但不是系统的。有40%的学生曾经无意识或有意识地使用过学习策略,而另外60%学生从没有使用过任何学习策略;在对策略及培训的认识中,10%的人认为策略培训是重要的,85%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中感到困难的原因是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背景调查显示,学生基本上对英语学习、策略使用以及策略培训持有积极的态度,这些信息鼓励了教师将策略的教学及培训融入到常规的教学中。
2.结果与分析。根据Oxford(1990),平均分为2.5-3.5之间属于策略运用中等水平,平均分在3.5-5之间说明此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根据表1,学生的策略总使用情况的平均数只有3.08,根据Oxford的统计标准是属于中等水平。分开来看各大类策略的使用情况,也属于中等水平,其中最好的是认知策略(3.25),在认知策略中有多条是学生较常用的一些学习技能和方法。例如,善于使用英语工具书;课后借助多种渠道练习英语(报纸、收音机和电脑等)。其次是情感策略(3.20),这说明学生学习英语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也比较有信心学好英语,能够克服一些消极的情绪。然后是社会策略(3.08)和元认知策略(2.80),大部分学生还不敢随时随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缺乏社交策略,而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语言。在元认知方面,主要表现在学生缺乏思考及有效的评估手段,不善于课后进行分析、整理和记忆,没有制定明确的目标。元认知策略可以使学习者全面了解其学习过程,使学习者能够具有预见能力,能够监控错误和差错,继而进行反思和评估,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策略使用中的这些薄弱环节进行适当的、有效的培训。
而在单项策略使用中(表2、表3),平均数超过3.5达到高等水平的有策略 4(3.45)、14(3.56)、24(3.60)、25(4.15)、28(3.55),表明学生对语言学习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运用语言是最关键的,对语言学习持肯定积极的态度,善于使用工具书解决问题,也有信心学习英语,这一点很重要。但是以下的一些策略也属于较少使用的范围:3(2.60)、8(2.55)、15(2.50)、19(2.52)、22(2.48)、29(2.51)、31(2.32)、38(2.45)。这说明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特别不善于总结、评估、比较和分类工作,老师授课完毕,学生也就学习完毕,元认知策略整体水平有待提高;(2)不善于运用联想等高级技能去学习和记忆单词;(3)不善于主动采取措施去交际,对小组活动不感兴趣,从而也印证了王立非(2000)得出的结论“中国学生将个人学习看做是第一主要策略,缺乏相互间合作交流”,而合作交流是外语学习中重要的社会策略之一;(4)不善于借助多种渠道学习英语,多数时间用来啃课本,这样学习语言是远远不够的;(5)不重视交际中的文化因素,学生往往忽略了不同国家文化背景及风俗习惯。所以,教师可以在这几方面多加引导,鼓励学生去创造机会用英语交流,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和经验说明语言学习中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平时上课贯穿一些文化背景的知识,使交流能顺利进行。
表1 各大类策略使用的平均数
表2 策略问卷调查中使用较多的策略
表3 策略问卷调查中使用较少的策略
针对大学新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策略意识,分析学生的策略使用情况,培养学习策略使用的综合能力;改进外语教学方法,将策略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积极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加强学生对学习的管理、监控和评估手段,因为学习的成效在一定程度取决于是否使用管理方法或管理方法使用的好坏;注意社会策略能力的提高,转变学生的观点,语言技能并不能代表交际能力,语言技能的积累并不能自发地转化为交际能力。
[1]O'Malley,J.M.and Chamot,A.U.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Oxford,R.L.(ed.).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around the world: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s[M].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0
[3]Oxford,R.L.(ed.).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around the world: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s[M].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6
[4]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5]王立非.现代外语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