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爽, 王 鑫, 陈 平
(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辽宁抚顺113001;2.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辽宁抚顺113001)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通用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涤纶丝的生产、薄膜及饮料瓶的制造,但是PET 在自然界中降解速度很慢,对环境造成污染。把生物质资源和合成聚合物通过共混制备成可生物降解型材料,为解决废弃塑料的污染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异山梨醇是由葡萄糖加氢脱水产物,不仅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而且能够被生物降解[1]。使用异山梨醇改性PET,不仅具有优良的加工性能,而且具有生物可降解性,是一种有开发前景的PET 改性材料[2]。
目前利用异山梨醇改性PET主要是将其直接作为二元醇单体与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进行缩聚,得到含有异山梨醇单元结构的PET。美国纳幕尔杜邦公司采用该法制备了一系列PET 改性聚酯,特性黏数在0.15~0.5dL/g,进一步固相聚合可得到0.7dL/g的聚合材料。但是该聚合方法得到的产物中残留近20%的异山梨醇,而且聚合温度较高(280~285 ℃)。后来使用双(2-羟乙基)异山梨醇代替异山梨醇,与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乙二醇在275℃进行缩聚,产物特性黏数在0.35dL/g以上,产物中并没有发现有双(2-羟乙基)异山梨醇单体的残留,但使用的双(2-羟乙基)异山梨醇单体是由异山梨醇和碳酸乙烯酯的烷氧化反应制备,反应条件不易控制[3]。本文采用化学共混的方法将异山梨醇-马来酸酐聚酯(IS-MA)与PET 直接反应性挤出,有利于提高改性材料中异山梨醇的组成含量,增加了聚合材料的相对分子质量,同时经过改性的PET 具有更好的结晶性能和生物降解性。
异山梨醇-马来酸酐聚酯:相对分子质量Mη分别为2 500、3 100、4 000、5 700,实验室自制;PET:特性黏数0.78dL/g,深圳市恒盛达塑胶有限公司;其他药品和试剂皆为分析纯。
将PET 原料与IS-MA 改性料按照一定比例投入到聚乙烯自封带中,同时加入二异氰酸酯偶联剂,混合均匀后静置12h。将上述混合料在一定温度下共混挤出5 min得到PET-c-IS-MA。相同条件下,PET 和IS-MA(Mη=5 700)在不添加偶联剂下直接进行物理共混挤出得到PET/IS-MA 作为对比参照。
PET-c-IS-MA 的化学结构用红外光谱(Nicolet-Nexus 670)进行表征。特性黏数:以苯酚-四氯乙烷混合溶剂(质量比1∶1)为溶剂在25℃下,用0.8 mm 乌氏黏度计测定试样的特性黏数[4]。热性质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PE Diamond)和热重分析仪(TG,Netzsch 209F1)进行分析,具体条件如下:DSC,氮气气氛,以20 ℃/min升温速率从45 ℃升至290 ℃;TG,空气气氛,以10 ℃/min从20 ℃升温至600 ℃。共混物表面形貌使用JEM7500F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分析。
将0.2g圆片样品(直径10 mm、厚度1 mm)放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置于25 ℃恒温水浴中,每隔一段时间后取出,用滤纸将表面的水吸干并称重[5]。
将0.2g圆片样品(直径10 mm、厚度1 mm)分别放入pH 为4.0、7.0、9.0的缓冲溶液中,置于37 ℃恒温水浴中,每隔一段时间后取出,在60 ℃的真空烘箱中干燥12h后称重[6]。
将0.2g样品(直径10 mm、厚度1 mm)掩埋于土质肥沃的土壤中,在室温下用硝酸铵溶液保持土壤较高的湿度,每隔5d取出,用水清洗样品后真空干燥12h干燥,测定材料的质量,计算质量损失率[7]。
一般而言,简单的物理共混体系在性能方面的改善并不能令人满意,利用化学改性的方法可以赋予PET 更广泛的应用。PET-c-IS-MA 制备是以二异氰酸酯为偶联剂,通过偶联剂的异氰酸酯基与PET 和IS-MA 的羟基发生酰脲化反应制得。由表1可知,IS-MA 投料量的增加导致挤出产物特性黏数降低,说明IS-MA 与PET 的偶合反应并不完全,而且因为IS-MA 相对分子质量远低于PET,致使产物特性黏数降低。考虑到PET-c-IS-MA-3 与PET-c-IS-MA-2有较接近的特性黏数,而IS-MA 组成含量高,有利于降解,选择IS-MA 与PET(质量比,下同)为3∶7。随着温度的升高,挤出产物的特性黏数呈增大的趋势,当温度超过255℃后,特性黏数增长速度变缓,选择反应温度为255 ℃。使用不同偶联剂所得产物的特性黏数有所不同。由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与PET 和IS-MA 的偶联反应能在更短时间内进行,其反应效果依次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在挤出机规定的最长时间5min,随着HDI用量的增加,产物特性黏数增大,当HDI质量分数为6.4%时,特性黏数可达0.83dL/g 以上,但仅略高于PET 的0.78dL/g,说明在反应性挤出过程中除有相当部分的IS-MA 与PET 发生偶联,也会有部分IS-MA 发生自偶联以及偶联剂自聚。另外,选择不同相对分子质量IS-MA 原料与PET 进行化学共混挤出,随着加入IS-MA 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所得PET 改性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呈下降趋势。这可能是因为在给定的测试时间内较短的分子链更有利于与PET 偶联反应的快速进行。
表1 不同制备条件下的PET-c-IS-MA 特性黏数Table 1 Intrinsic viscosity of PET-c-IS-MA in different reaction conditions
续表1
由于PET-c-IS-MA 具有较差的溶解性能,选择对其进行红外结构分析,结果见图1。由图1可知,与PET 和IS-MA 红外光谱相比,PET-c-IS-MA 的红外光谱在3 450cm-1附近出现了一个酰胺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νasNH),在1 660cm-1附近增加了一个酰胺基伸缩振动吸收峰(酰胺II带,δNH),同时在3 433cm-1的羟基伸缩振动吸收峰强度减弱,说明IS-MA 以酰脲键的形式引入到PET。
图1 PET-c-IS-MA 的IR 谱Fig.1 IR spectrum of PET-c-IS-MA
由于制备的IS-MA 略显黄色,因此其与PET形成的共混物颜色为淡黄色,呈透明状固体。为了进一步验证PET-c-IS-MA 的共混效果,通过SEM对共混物的横截面进行了扫描,结果见图2。图2右上角的照片是经过切割的PET-c-IS-MA 横截面,可以看到留下的切割痕迹,进一步增大倍数,可以看见(图2右下角),除了切割痕迹外,并无其他裂纹,切割表面光滑,没有参杂或填充物,呈现均匀的单相结构,进一步证实了IS-MA 与PET 具有很好的相容性。
图2 PET-c-IS-MA 及其扫描电镜Fig.2 SEM of PET-c-IS-MA
PET-c-IS-MA 热分析见图3。由图3(a)和(b)可知,相比于纯的IS-MA 和PET,物理共混物PET/IS-MA(IS-MA 与PET 投料比为3∶7)的最大分解温度由纯PET 的390 ℃升至420 ℃,而PET-c-IS-MA 的最大分解温度进一步提高,由PET/IS-MA 的420 ℃升至425 ℃左右。另外,研究发现IS-MA 的玻璃化温度(θg)和熔点(θm)虽然低于PET,但其分解温度却高于PET,这也有利于共混材料的热稳定性提升。从图3(b)可以看出,ISMA 与PET 具有很好的相容性,除了PET-c-ISMA-13外,所有改性物都不存在两相结构,保证了材料的结构性能的稳定性。对于PET-c-IS-MA-13来说,存在两相结构并不是由于IS-MA 和PET 引起的,因为它们的最大分解温度都高于400℃,推测是过多的HDI之间发生自聚形成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聚脲所致。由图3(c)可知,无论是PET-c-IS-MA还是PET/IS-MA 都与PET 有着较接近的θg和θm,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与IS-MA 组成含量无关。不同的是,改性PET 在120~130℃有明显的结晶峰,说明IS-MA 的引入改善了PET 的结晶性能,可以说IS-MA 起到成核剂的作用,但其对PET 的增塑作用并不明显,这可以从θg和θm并没有明显改变得到证实。PET-c-IS-MA 比PET/IS-MA 有着更高的θc(结晶温度)和θm,而且随着HDI的用量这一现象更加明显。另外,随着IS-MA 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PET-c-IS-MA 最大分解温度并无明显变化,但θc和θm都略微升高。这主要是因为较低分子质量的IS-MA 更容易与PET 发生偶联反应,导致形成较高相对分子质量的PET-c-IS-MA,从而使PET-c-IS-MA 的热稳定性提高。
将制备的PET-c-IS-MA 浸没于25℃的水中进行了吸水率测试。在7d内,所有材料均表现出较好的耐水性,即使合成的低分子质量的IS-MA 的吸水率也不超过8%。另外,在相同组成条件下,化学偶合的PET-c-IS-MA 比物理共混PET/IS-MA 有着更高的耐水性。
图3 PET-c-IS-MA 的TG、DTG 和DTA 曲线Fig.3 TG,DTG and DTA of PET-c-IS-MA
为了考察材料在不同pH 下的降解性能,选择了pH 在4.0、7.0和10.0三种缓冲溶液对PET-c-IS-MA 材料的降解行为的影响。图4是不同pH 缓冲溶液下PET-c-IS-MA 的降解曲线。从图4中可以发现,PET-c-IS-MA 的降解速率在不同pH 降解介质中差别不大,在碱性介质中的降解速率要比中性和酸性略微快些,其降解速率依次为碱性>中性≈酸性,相比之下,PET/IS-MA 比PET-c-IS-MA有更快的降解速率。另外,PET-c-IS-MA 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降解现象。酸性条件下材料虽然没有减重,但有变软和溶胀现象;而在中性条件下材料更容易发生腐蚀崩解。众所周知,酯链结构更容易在酸碱性条件下降解,而且部分链的端羧基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离子化形成羧酸盐,有利于加快了材料的溶剂化。PET-c-IS-MA 和PET/IS-MA比PET 在不同pH 介质下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这可能与PET-c-IS-MA 和PET/IS-MA 具有更高的结晶度有关,这一推断与DTA 分析结果(图3(c))相一致。
土埋降解也是衡量材料降解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文献[8]报道,土壤中的丝状真菌和细菌可同时腐蚀异山梨醇聚酯材料,其中丝状真菌起到了主要的作用。
图4 PET-c-IS-MA 材料的pH 降解曲线Fig.4 pH degradation of PET-c-IS-MA
图5是PET-c-IS-MA 材料的土埋降解曲线。由图5可知,IS-MA 表现出了最快的降解速率,不到60d就降解完全,PET-c-IS-MA 和PET/IS-MA 180d的降解率不到20%,而PET 则没有降解。造成上述改性PET 材料降解率偏低的原因,一方面是改性材料中的异山梨醇聚酯含量偏低(<30%),在较短的时间内并不能真实反映材料的降解规律;另一方面,采用化学偶联的方法更多是将异山梨醇聚酯链引入到PET 链末端,这并不能彻底改变PET链段本身的结构性质。另外,研究发现PET-c-ISMA 和PET/IS-MA 在 土 壤 中 比PET 具 有 更 好 的降解性,而在pH 介质中比PET 具有更好的酸碱稳定性,认为异山梨醇聚酯改性的PET 具有更好的产品使用性能和生物降解性。
图5 PET-c-IS-MA 材料的土埋降解曲线Fig.5 Soil burial degradation of PET-c-IS-MA
采用化学反应性挤出的方法制备了PET-c-ISMA。改性后PET 的θg和θm有略微提高,而且为一相结构,在不影响PET 热性能的前提下,IS-MA最大填入量可达30%。与PET 相比,PET-c-ISMA 具有优良的结晶性能,有利于通过控制结晶度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同时也具有更好的耐水性、耐酸碱性和生物降解性。
[1] Fenouillot F,Rousseau A,Colomines G,et al.Polymers from renewable 1,4:3,6-dianhydrohexitols(isosorbide,isomannide and isoidide):A review[J].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2010,35(5):578-622.
[2] 范珩,吴嘉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异山梨醇酯的结构和性能[J].合成纤维工业,2008,31(3):18-20.
[3] Hayes R,Brandenburg C.Bis(2-hydroxyethyl isosorbide):preparation,polymers derived therefrom,and enduses thereby,US:6608167B1[P].2003-08-19.
[4] 张政委,任鹏刚.淀粉基可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J].材料导报,2008,7:44-47.
[5] Ren J,Fu H Y,Ren T B.Preparation,characterization and properties of binary and ternary blends with thermoplastic starch,poly(lactic acid)and poly(butylene adipate-co-terephthalate)[J].Carbohydrate Polymers,2000,77:576-582.
[6] Thakore I M,Desai S,Sarawade B D.Studies on biodegradability,morphology and therm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DPE/modified starch blends[J].European Polymer Journal,2001,37:151-160.
[7] Okada M,Yokoe M,Aoi K.Biodegradable polymers based on renewable resources.VI.synthesis and biodegradability of poly(ester carbonate)s containing 1,4:3,6-dianhydro-D-glucitol and sebacic acid units[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02,86:872-880.
[8] Okada M,Tachikawa K,Aoi K.Biodegradable polymers based on renewable resources.III.copolyesters composed of 1,4:3,6-dianhydro-D-glucitol,1,1-bis(5-carboxy-2-furyl)ethane and aliphatic dicarboxylic acid units[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1999,74(14):3342-3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