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颈椎生理曲度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探讨

2013-12-23 06:20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曲度椎动脉颈椎病

赵 磊

(太原第一监狱医院,山西 太原 030021)

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使脊内外环境产生不平衡,使椎动脉受到刺激压迫,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亦称为颈椎病。其临床症状较多,客观体征却很少,故门诊不易确诊,只有通过影像学CT、MRI检查,并通过体格检查结合客观指标进行诊断及治疗。本病近年来临床症状大部分以头痛、眩晕、呕吐、视物模糊等为主,尤以眩晕耳鸣最显著,头部突然扭转时出现一过性眩晕,可持续加重,更有严重者可发生猝倒,但清醒后一般不会出现意识障碍。2004 年1 月至2010 年2 月,太原第一监狱医院收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4 例,采用药敷、牵引、整骨及手法治疗相结合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4 年1 月至2010 年2 月共收治34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性18 例,女性16 例,平均年龄42岁;发病时间6 ~12 年。头痛、眩晕、颈肌僵硬及颈部活动疼痛34 例,耳鸣25 例,呕吐15 例,发生猝倒者3例。颈椎X 线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椎曲度变直、消失、甚至反弓,而黄韧带肥厚和项韧带局部钙化也使椎间孔变窄,并伴有椎体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确诊。所选患者治疗前均拍颈椎X 线片,颈椎侧位片上采用Borden氏测量法,测量颈椎体前缘序列弧线的弧距。以寰椎前弓的后上缘为起点,向下沿各颈椎体前缘做弧线,至第7 颈椎体前下缘为终点,两点连接的直线为弦,弧线的中点到弦的垂直距离为弧弦距,简称为D 值,D 值的正常范围为(12 ±5)mm。本组患者治疗前的D 值均小于6 mm,视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2,3]。

1.3 治疗方法

1.3.1 牵引治疗 颈椎手动机械牵引的牵引重量从2 kg开始,逐渐加重,一般不超过6 kg,每次20 ~30 min。患者端坐,嘱咐患者在牵引操作过程中均匀呼吸,放松精神,头部保持伸直位。牵引过程中,医生观察力线是否垂直,并及时给以调整,定时询问患者感觉,如果出现身体不适,如意识不清晰、呼吸困难、头痛、眩晕等立即停止,对症处置。

1.3.2 药敷治疗 方用自拟方:荆芥10 g,防风10 g,葛根12 g,羌活10 g,独活10 g,木瓜10 g,海桐皮12 g,威灵仙10 g,透骨草10 g,伸筋草10 g,草乌8 g,川乌8 g,姜黄10 g。水煎外用,以电极导入方巾颈部热敷,以20 ~30 min/次为宜,配合牵引治疗,时间选择同步。1.3.3 手法治疗 颈牵治疗时颈部肌群会有一些紧张疲劳感,药敷和牵引治疗之后给予手法治疗颈肌20 min。患者取俯卧位,术者分别采用揉、拿、推、滚、经络点穴、扳等手法治疗,先轻揉患者颈肌,轻拿颈肩背部肌群,治疗5 min后,进行上臂和前臂肌群经络点穴治疗5 min,并再对颈项肌肉反复推揉滚法放松,运用扳法着重弹拨、点按颈项所属经穴,持续治疗10 min。手法治疗可以充分松弛颈部软组织,缓解痉挛的韧带肌肉。

治疗每日1 次,10 d为1 个疗程,所有患者经1 ~2个疗程治疗后出院,继续院外巩固治疗,定期随访1年。

1.4 疗效判定标准

量化标准参照日本JOA 评分标准[4],见表1。四项合计分值标准:优(0-2 分),良(2-6 分),中(6-10 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颈椎分数标准颈髓功能改善率[4]。

表1 量化标准 分

2 结果

本组34 例患者经药敷、牵引、整骨、手法治疗,随访1 年,优20 例(58.82%),良8 例(23.53%),中6例(17.65%),总有效率100% (34/34),均无不良反应。主要临床症状,D 值计量以平均值加减标准差来表示,治疗前后比较均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2 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s)分

主要症状 治疗前 治疗后P值1.95 ±0.410.67 ±0.71 0.001 0颈肌紧张疼痛1.53 ±0.430.79 ±0.58 0.042 8压头试验1.59 ±0.490.36 ±0.35 0.026 8上肢牵拉试验1.54 ±0.480.42 ±0.36 0.041 1 D 值头晕/mm3.23 ±2.3410.88 ±5.76 0.000 0

3 讨论

颈椎病以往为老年人多发,但近年来临床上发现青年人群中有逐步增多的趋势,首次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小。以前颈椎曲度异常往往只作为颈椎病的一个临床体征,没有作为临床诊断依据[5],以至于忽视了对其早期预防诊断的重要性。

临床实践中,联系经络理论笔者认识到,因颈项部脉络受阻,清窍不利,神机受累导致头痛和眩晕的发生。头痛、头晕部位也多以顶、侧、枕部为主,故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重点在于疏通受阻的督脉(巅顶)、足少阳胆经(侧头部)、足太阳膀胱经(枕部),从而使清阳上升,诸窍清利,神机开启,消除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采用局部药敷、牵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均以疏通项后五经为目的,同时具有疏通闭塞经脉之功。推拿中又以槌叩大椎来振发阳气,着力使体内阳气引而上行。各法循序相合提阳振气则可使清阳之气升至头部而改善患者不适。现代医学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椎间盘退变,椎间隙狭窄,椎动脉血管壁弹性下降,局部扭曲折弯所致。且颈椎局部小关节位置出现偏移,导致在椎体横突孔内走行的椎动脉出现迂曲皱折,使椎动脉受压,血流量减少,从而产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6,7]。

本病的治疗仍在探索之中。使用牵引药敷手法综合治疗可以解除颈部肌肉痉挛,调整颈椎小关节紊乱,促进局部炎症吸收,重整移位的组织结构,有利于恢复颈曲正常弧度[8]。本文D 值治疗前后比较有明显差异,表明牵引颈部肌肉群使已经挛缩的肌纤维和韧带拉伸,可以缓解颈椎曲度异常所引起的临床症状。同时显示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明确的治疗效果。正确的休息与睡眠姿势对颈曲异常的康复非常重要。临床实践中笔者使用决明子或蚕沙枕头支撑颈曲。枕头以6 cm×10 cm×40 cm为好,患者仰卧在凹面上时头枕部着床,颈与胸部得到完全放松,可以在休息或睡眠中维护颈椎生理曲度、松弛颈部组织,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纠正颈椎曲度,恢复颈椎力学平衡。加强功能锻炼也是重要的治疗方法。每天做以双手后伸抱枕,并以头颈着力后伸对抗为主的颈背部锻炼,可使劳损的颈背部软组织得到充分的放松。平时注意正确坐姿与睡眠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对防治颈椎曲度异常引起椎动脉型颈椎病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 戴燕彬,张庭辉. 颈椎生理曲度异常X 线表现的临床价值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376-377.

[3] 王成林,王政民,龚小龙,等. 颈椎生理曲度X 线测量方法研究[J].中华中医骨伤科杂志,1991,7(2):3-5.

[4] 平林冽,耋 加. 日本整形外科学会颈髓症治疗成绩判定基准[J].日整会志,1994,68:490-503.

[5] 何 卫,胡小新.青年颈椎病X 线征象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5):83-84.

[6] 张艳林.正骨手法配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4 例[J]. 实用中医杂志,2010,26(7):473.

[7] 王国强.点穴推拿联合牵引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4 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9):75-76.

[8] 韦贵康,韦 坚,黄 荣,等. 手法对颈椎病颈椎生理曲度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9,7(5):13-15.

猜你喜欢
曲度椎动脉颈椎病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游泳 赶走颈椎病
颈椎不宜太直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颈椎病颈腰椎两曲度与胸椎跷跷板的关联性探讨
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牵引下前臂旋滚法对纠正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改变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