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玫 张春晓 周璇
(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病区,江苏 南京21002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其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易合并糖尿病足的出现,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也为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对DPN的治疗已呈现出多途径、多靶点、多学科合作的趋势,除口服、注射等常规治法之外,祖国医学的熏、洗、灸、针刺、推拿等外治法在DPN治疗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院部分DPN住院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糖痹外洗方足浴治疗,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8月入住我院的DPN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性1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2.33±10.70)岁,住院时间平均(12.67±3.24)d;对照组40例,男性1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1.99±10.91)岁,住院时间平均(12.30±3.15)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另予糖痹外洗方每日熏洗足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差异以评估疗效。
1.2.1 对照组 给予西医常规治疗。
1.2.1.1 基础治疗 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进行血糖、血压、血脂管理。
1.2.1.2 专病治疗 常规治疗:营养神经(甲基维生素B12),改善神经微循环(前列腺素E1);对症治疗:止痛(抗惊厥药、抗抑郁药、局部止痛药等)。
1.2.1.3 合并症治疗 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需针对合并症积极处理。
1.2.2 治疗组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糖痹外洗方足浴治疗。
1.2.2.1 足浴前评估 患者坐位平衡能力及局部皮肤情况是否完好。
1.2.2.2 足浴准备及实施 将糖痹外洗方中药物(冰片除外)加水2 500ml左右,先用武火,待沸腾后用文火,煎煮约40min,煎至1 500ml左右,滤去药渣,加入冰片,加入清水至3 000ml左右,将药液倒入足浴盆中,打开足浴盆的加热保温开关,温度预设为40℃,待水温达到后,嘱患者试温(感觉温度不适者可予调整),随后即可行足浴治疗,浴足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每次30min,治疗期间,询问患者感受,交待其勿在足浴盆中站立,勿擅自添加热水,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1.2.2.3 足浴后处理 足浴完毕后用棉质毛巾擦干双足(尤其趾缝),注意保暖,查看足部皮肤是否有水疱、破损,干燥皮肤可局部使用润肤露。倒去药液,清洗足浴盆后晾干以备下次使用。
1.3 观察指标 (1)Toronto临床评分:症状评分,反射评分,感觉试验评分;(2)中医症状积分:主症积分,次症积分,舌苔、脉象积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 9.0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不符合时修改统计方法或进行数据转换。计量资料可采用t检验,近似t检验;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oronto临床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分)
DPN是糖尿病慢性高血糖状态及其所致各种病理生理改变而导致的神经系统损伤,可累及全身神经系统任何部分,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复杂的并发症,临床以全身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和局灶性或多发局灶性神经病变为多见[1-2],其主要症状可总结为“凉、麻、痛、痿”四症。DPN治疗手段虽多样,但起效慢、个体差异大、疗效不稳定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棘手问题,因此探索疗效稳定、可操作性强、性价比高的治疗手段一直是专科医师积极研究的方向。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消渴日久,耗伤气阴,阴阳气血亏虚,血行瘀滞,脉络痹阻所致,属本虚标实证,故治疗通常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本研究所用糖痹外洗方主要由花椒、制乳香、制没药、红花、忍冬藤、冰片等组成,其中制乳香、制没药、冰片活血止痛,红花活血化瘀,花椒温经通络止痛,忍冬藤疏通经络,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温通经络之功。而以此方配合中医传统外治法-熏洗疗法,通过药液对肢端的熏洗浸泡,药物在热能的作用下通过皮肤孔穴、俞穴等直接吸收进入血络、输布全身,刺激血管神经,促进局部血液、淋巴循环,从而达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濡养神经、消炎止痛的治疗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DPN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糖痹外洗方足浴治疗,可显著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整体疗效,且足浴疗法的可操作性、性价比优于传统中药汤剂,患者易于接受和长期坚持,作为治疗DPN的一种有效手段,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1]Boulton AJ,Vinik AI,Arezzo JC,et al.Diabetic neuropathies:a statement by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J].Diabetes Care.2005Apr;28(4):956-62.
[2]石敏,李剑波.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1,5(1):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