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问政视域下的党内民主建设

2013-12-20 19:18陈文胜
理论导刊 2013年2期
关键词:问政舆论监督党务

陈文胜

(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党内民主是民主意识和民主原则在党内的延续,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切入点。党的十六大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表明党内民主在党的建设中处于头等重要的地位。党内民主的实现形式是党内民主的有效保障,其随着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和科技进步的潮流而不断更新与完善。在现代政治文明的进程中,政治民主与现代信息传媒的互动一直是现代政党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深度民主是建立在一定信息基础之上的。”[1]新时期,微博等新兴社会化信息媒体的出现与普及,迎合了信息化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现代网络和责任政党的结合,为实现政党政治信息化和现代化,创新执政党的民主建设提供了新的路径依赖。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其中也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

一、微博问政对党内民主建设的积极影响

自2010年被誉为中国的微博元年以来,微博便开始以“井喷”和“爆炸”式的扩张速度在中国各个角落和领域迅猛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而微博渗透率已经过半,微博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公众政治参与的平台。微博问政是网络问政的新形式,也是网络民主的发展和延伸。微博问政的出现推动了政治的开放,极大提升了整个社会的信息透明度和意见表达的均衡与多元,从这个意义上说,微博问政是促进社会民主开放和健康平衡的重要手段。从发展党内民主的角度来看,通过微博问政可以有效促进党务公开,为党员和群众行使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更广泛地实现民主权利提供了新的途径,为党内民主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实现方式。

1.有助于促进党内信息自由,完善党内表达机制。执政党的执政过程,微观上可以从执政党对社会信息资源的占有、再生和配置过程来分析,而政治信息的流通,是实现民主政治的重要前提。在传统的政党组织机构中,由于实行的是典型的自上而下的科层制,信息资源的获取主要通过严密的组织机构和自下而上的信息渠道获取,导致在信息获取手段、信息流通渠道、信息处理能力、信息真实度和信息传播效率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局限性。将微博这一基于即时、共享信息形成的动态信息传播网络导入党务工作中,可以推动党务管理方式向网络化和扁平化、现代化和知识化、民主化和公众化、动态化和灵活化的方向发展,不仅能够有效地削减党的中间管理层次,打破传统党务中多层级间信息壁垒,加快信息在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传播速度,而且能够改进因科层化官僚体制的上下隔阂而造成的相互误解,加强党员之间、党员干部与普通党员之间的直接互动、感性互动。这种微博政治参与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直接性。每个党员通过微博,可以自己直接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对党组织的各种决策进行投票。二是平等性。通过微博,党员人人都有参与党的管理、决策等平等权利,而且所有党员之间这种权利是没有差别的。三是便捷性。通过微博,每个党员可以迅速在网络中得到相关信息,而每个党员对相关信息的反馈、意见、建议和决策投票也可以同样在网络中传播。这种基于平等、公开、求同存异原则所进行的微博政治参与,有助于信息及权力在组织内部实现立体传递和共享,这既有利于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也有利于增强党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

2.扩大党内监督范围,提高党内民主监督的效力。党内监督是党内民主的重要体现和保障,也是破解党内民主建设难题的突破口。“实事求是地看,党内监督仍然是当前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治体制中较为薄弱的一环。”[2]在当前,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监督形式,微博传播中所凸显出来的舆论监督功能日渐为人们所认可,基于个人性、即时性、互动性、开放性、平等性的信息传播机制使得微博从单纯的社交工具逐渐变为舆论监督利器。舆论监督从根本上说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作为社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舆论监督对保持社会公平正义和公权力的阳光运行至关重要。而微博舆论监督使得公民表达更自由,监督的平台更广阔,公众舆论更集中。对于广大党员群众来说,微博不仅给党员群众的广泛交流、沟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使得这种公共监督能够更容易在公共空间表述、更容易在空间交流,而且基于这个平台之上所展现出来的公众舆论监督,为党员群众向党的上级组织乃至中央反映对党员、党员干部和党的组织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提供了便捷的通道,更容易通达到被监督者,更容易被监察机构和司法机构知晓,更容易取得监督效果,从而强化媒体的舆论监督。在微博舆论监督中,广大党员群众构成微博舆论监督最广泛的主体,他们可以依据宪法和法律所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在第一时间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关注、监督,促使党内事务向良性方向运行。

3.促进党务工作全面公开,使得党的各项工作更加透明。推进党务公开是扩大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增强党组织生机和活力的客观需要,是密切党群关系、促进党内和谐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党内监督、规范权力运行、推进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推进党务公开,才能进一步扩大党员的知情权,深化党员的参与权,完善党员的选举权和加强党员的监督权。党员的知情权是党内民主的实践起点,参与权是实现党内民主的重要前提,选举权是实现党内民主的根本和保证,监督权则是实现党内民主的核心和关键,实际上,“民主体制内在地就是一种权利体制。权利是民主统治过程最为关键的一种建筑材料。”[3]对党员个人权利和自由的尊重,正是党内民主的内在要求。与党务公开的其它渠道相比,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媒工具,除具备传统的大众传媒在推进党务公开方面所具有的受众层次多样、范围广、省时便捷、可信度较高等特点之外,能够拓宽党务公开渠道,助推党务公开工作提质增效,实现党务公开工作从传统到现代,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互动,从“小圈子”到“全覆盖”的转变。目前,一些党务部门积极搭建党务微博,通过微博及时发布党务公开资讯,向党内外征集重大决策建议,拉近了党组织与党员的距离,党组织的决策更容易被理解、传达和贯彻,从而有效地促进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实效与媒介的拓展,及时形成广泛听取党员群众声音的新型网络问政方式,大大促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发展。

4.降低党内民主参与成本,优化党内民主参与机制。成本原属于经济学的的价值范畴,指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付出资源的价值牺牲。这里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等。作为政治学概念的党内民主成本,可以理解为党员参与党内事务所必须占用和花费的各种资源的总称。过去,由于受时间和资源等的限制,党员直接参与党内事务的机会相对较少,这严重阻碍了党员权利的行使和党内民主的实现。微博以其及时性、多平台、交互性、裂变式传播、信息公开化等特性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改变了传统的舆论传播方式,使微博政治参与成为一种便捷的民主参与方式。微博的最大功能就是“开放”与“参与”,而“开放”和“参与”是执政党顺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要求,着力构建“开放”政党,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必然选择。微博扩大了党员民主表达空间,拓宽了民主参与渠道,让普通党员在党内生活和党的工作中有更多的权利。当今,一些党务部门纷纷建立起微博,这些微博本身是一种低成本信息发布平台,其不需要技术维护和软硬件投入,相比之前的党建网站,投入要小得多。正如阿瑟·卢皮亚所言,“科技进步大大减少了与大量受众交流的费用。”[4]另外,“微博发布”省时省力、便捷高效,既节约行政成本,也节约党员群众的“知情”成本,而且各党务部门之间在微博上可以形成群组,有利于整合电子党务资源,提升通联效率,降低党内民主参与成本,优化党内民主参与机制,为党内民主创造条件。

二、微博问政视域下党内民主建设存在的问题

微博问政在为党内民主建设打开新的视野、开辟新的渠道的同时,其在现实的开发利用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利用微博发展党内民主的思想观念滞后。微博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着党员、党组织获取信息与相互沟通方式,也赋予每个党员群众即时发声、自由表达的渠道。在如此重要的舆论场上,党和政府不能缺席。这既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也是党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党政部门和干部正走上微博,利用微博这一社会化信息媒体了解社情民意、问政施政和开展工作。但是,相较于全国而言,已经开通微博的党政部门仍是极少数。一些党政干部对微博的认识和了解十分有限,新媒体素养和使用能力不足,许多部门对开通微博有畏难情绪,缺乏积极主动的精神,担心开通微博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引发负面因素等,说到底,这种犹豫心态,是由于“心态上不想用,技术上不善用”,对微博不了解、不熟悉造成的。在某种层面上反映了许多党政部门观念上的落后,与中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另外,一些党务部门虽然已开通了微博,但对微博问政的真正内涵还缺乏认识,党内民主的微博应用程度较低。不少党务部门和领导对微博的认识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如简单地把微博问政等同于利用微博公布党的政策、法规、条例,没有从党内民主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考虑、设计和开展微博问政工作,更没有从党的建设信息化、科学化的深层次要求去理解微博问政在党的建设中的价值及其功能。“对为官者来说,微博有着非常深刻的内涵,远远不只是一种技能和社交平台,而是一种民主素养。”[5]目前有些地区和部门思想观念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党务管理技术和手段更新的成效,因此,创新党内民主建设,转变党员干部思想理念至关重要。

2.微博自身虚拟性等特点给党内民主带来了消极影响。微博自身所具有的虚拟性、裂变式传播、脆片化、圈群化、信息公开化等特点给党员群众在信息接收、转发、评论、互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为党内民主发展带来新的考验和潜在的风险。如,在信息传播方面,一方面微博使党员群众可以解除思想顾虑,通过匿名或不署名的方式向党的组织、各级领导大胆地讲真话、讲心里话,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或提出批评;但另一方面,微博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又极容易导致言辞的偏激和不负责任等,影响党内民主建设的效果。此外,微博推动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范围与效率,为党员群众或上级组织迅速、及时地了解党内工作情况、党内思想倾向、社情民意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另一方面,微博裂变式传播、信息的脆片化等特点,容易导致信息爆炸失真、谣言频起、真相模糊。再如,在舆论影响方面,微博对舆论有快速聚合作用,可在短时间聚合数条对同一事件、问题或观点的热议信息,产生极强的号召能力,使“微力量”得以彰显,使党的方针政策贯彻和落实更迅速、有力;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放大不满情绪,使党员群众中存在的各种负面情绪释放、发泄在微博中,恶化党内民主建设的网络舆论环境和氛围。最后,在党内团结和社会稳定方面,微博一方面为党员群众提供了参政议政的平台,有利于其凝聚力量,彰显自身权益,但另一方面也给政党、政府和社会管理带来严峻的考验。如,在当今现实生活中,微博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近年来,一些极端组织和敌对势力也妄图借助微博,发起所谓“推动中国自由民主化进程”的运动。因此,党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微博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政治功能。

3.制度供给不足制约了微博的网络民主功能和效应。微博拓宽了党内民主途径和渠道,而这种途径和渠道实质是党内各项具体的民主制度,即有效率的现行规范和机制等。微博在党内民主建设上的根本作用在于以其公开性、及时性、开放性、互动性等优点,为党员群众参与政治协商、表达利益诉求、影响政府决策提供了一个新的、快捷、高效的参与平台,使普通党员在更深程度和更广范围内参与党内选举、决策、管理、监督,使其有权利直接反应情况、发表意见、讨论问题,从而创立生动活泼的党内民主新局面。但由于微博是一个新生事物,尤其在党内民主建设方面,微博在运行管理和建设等方面还明显缺乏规章制度和保障机制的约束和规范,导致党员群众的评论、意见和建议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和回复,党内互动交流不够,“网络官僚化”等情况的出现,阻碍党内民主的健康发展。当前许多个人及政务微博大多处于自发和无法可依状态,约束和限制性的法律法规缺乏。如在政务微博方面存在着如下诸多的问题:信息更新毫无规律、缺少特色和信息量、信息透明度低、关闭评论功能、不与普通党员互动、说官话打官腔、形式化功利化严重、回复意见和诉求不及时等;而党员个人微博也同样问题颇多:法规意识不强、内容公私不分、情绪化表达、无安全意识、信息来源失真、光发不“练”、微博无度等。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微博在党内民主建设中的作用,必须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对微博运作中诸如如何发布信息、发布哪些内容、如何答复网民、引导网络舆论、如何保障普通党员的微博舆论监督权利等制定制度性规范,为其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持。

三、微博问政视域下的党内民主建设路径

民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利用微博发展党内民主是党内民主建设的一个理念变革和实践创新,也是政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我们应深入了解微博的自身特点和规律,积极把握信息网络技术为党内民主发展带来的空前机遇,在顺应信息化时代潮流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现代化和科学化。

1.各级领导干部应主动融入微博时代,提高发展党内民主能力。微博时代的到来对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从发展党内民主的角度来看,需要领导干部转变拒绝微博的思想以及改变沿袭堵、闭、封等对付传统媒体的手段来管理微博的做法,积极提高网络素养,正确认识微博、接受微博、包容微博,正确对待普通党员的意见,充分尊重他们在党内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首先,要正视微博时代的到来。微博时代,微博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信息集散地,更是各种意识形态的角逐场,成为党员群众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表达权的一个重要媒介,成为党内民主互动的平台。领导干部要以开放的视野、平等的心态、法治的理念直面微博舆论,融入微博时代。其次,要关注微博舆论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发展党内民主,必须营造在党内讲真话、讲心里话,充分发表不同意见的良好氛围,让普通党员把在现实社会中不敢说、不方便说的话与事原汁原味地表达出来,逐步解决党员中存在的不愿民主、不敢民主的问题。同时,领导干部要以开放的胸襟接纳微博,与党员群众互动,把微博作为推进党内民主的新平台。再次,要善于利用微博推进党内民主。微博已经成为党内民主的重要发展渠道、实现党内和谐的重要力量。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应正确对待普通党员的意见,敢于把微博建立成为信息互动的平台,为党的决策出谋划策,推动党内民主建设。最后,要加强对微博问政的规制和导引。为了更好实现微博问政在党内民主建设中的健康发展,必须通过法律手段对微博问政进行规范,使其走上法治的轨道;通过技术手段监控网络舆情,保证微博问政健康运行;建立网络自律机制,营造合符道德的微博问政环境;构建微博问政应对机制,提升党对舆情信息的引导能力。[6]

2.充分利用微博问政的广泛参与功能,不断完善党内民主选举。民主意味着人人都有权参与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没有占大多数比例的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就不能说是民主的。民主形式的真谛是广泛和平等参与的机会,“保证全体公民(多数加上少数)拥有权利,这是民主运行方式必需的。”[7]微博政治参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公众参与的广泛性和全面性,这也是区别于以往民主形式的一个典型特征。在网络政治参与热情不断高涨、微博用户数量已近3亿、公民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公民以微博为平台参加选举已成为一种新的政治和社会现象。这种政治参与是公民合法、正常地行使选举权的一种方式,应当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尊重,并在党内选举中尝试进行,应当看到,在以往的选举工作中经常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许多选民都感觉对候选人缺乏了解,二是选民因对候选人缺乏了解而导致投票积极性不高。其原因在于沟通平台的缺乏,而微博则可能解决沟通平台缺乏和无效的问题,让“沉默的大多数”找到对话、交流的平台。另外,相当于传统的选举组织工作,微博传播速度快,门槛低,费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让选举组织者省时、省力、省钱。鉴于微博在信息交流沟通中的独特作用,每一个选举委员会应当考虑建立自己专门的微博,供选民和代表候选人、选举工作组织者发布信息、互动交流。当然,对于微博参选行为要给予引导,充分发挥微博的交流、互动平台作用。同时,为了保证选举活动公开、公正、公平进行,对微博参选行为要给予适当规范,如参选人微博实名制,选民发表的互动内容不能随便删除,对“网络水军”、“网络推手”制造的假民意、误导受众的政治营销现象给予打击,等等。真正做到微博候选人依法参选、接受监督,普通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理性对待,不断完善党内民主选举工作。

3.充分利用微博问政的民意汇集功能,不断改进党内民主决策。民主的理论价值在于实践,民主不应该仅是一种政治形式,它更是一种通过提供有利于参与、交往和表达的条件而促进公民平等自由讨论的社会管理与国家治理手段。就决策活动的民主要求而言,民主的过程就是决策者不断听取民众意见并使之转化为政府政策的过程。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要求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微博时代,作为执政为民的中国共产党,更要适应新的形势,通过微博倾听民声、满足民众诉求。微博是观察和参与网民讨论的绝佳场所,也是党政部门搜集舆情、采集民意,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制定出民主科学决策的有效途径。通过微博问政了解民意,是在更大范围内征求民意的表现,而微博也成为公民政治参与、表达诉求的重要手段。在微博被广泛运用的今天,把微博建设成为表达民意的新平台意义重大。这既是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内在要求,也是党坚持群众路线的方式和方法的实践创新。一方面,通过微博这个平台,人民的声音得到了充分表达,人民的智慧得到了有效迸发;另一方面,通过微博,领导者可以充分地了解民众的所需、所想、所求,在综合民意的基础上以形成正确的决策,推动党的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一个真正的民主环境需要共同的经验来维持。”[8]通过微博,党员群众可以主动介入政治民主化进程当中参政议政,充分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同时,也可以有效行使对党和政府工作的监督权。可以肯定地说,微博必将成为党和政府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推动力。

4.充分利用微博问政的互动沟通功能,不断加强党内民主管理。微博问政最核心的机制,是对话和沟通。微博问政的互动沟通功能的特点是便捷、深入、广泛。在政治走向民主开放的今天,我们应充分利用微博问政这一功能特点,在党群互动中,不断推进党内民主管理。一是要组建管理团队。党政部门要办好微博,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必不可少,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开发科学化的评估考核制度,才能为政务微博正常运行、发挥效用提供后盾基础。为此,可以设置专人专岗,负责微博日常运营及维护;明确职责分工,进一步完善信息收集、审核、发布,做好党员群众留言的甄别、分类、回复、交办、督办等工作,真正发挥微博服务于民的功能;对微博内容(发文总量、发文频率、发文质量、发文类型等)、互动性(回复量、回复效率等)、实际解决的问题等进行绩效评估。二是正确进行功能定位与区分。党政微博除了基本的信息发布功能之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微博问政,真正解决党员群众线上线下的实际问题,实实在在地服务于民;整合政府网站等电子政务或党务平台,借机建立多层政务、党务微博体系、微博议政厅等模式,与党员群众在线沟通交流,提高行政效率。三是建立线上线下协调机制。党政微博的功能在于汲取民智、听取民声、解决民众疑难,因此,应通过微博主动收集网上党员群众意见,健全“微博”线下处置机制,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隙对接,切实把线上线下办事结合起来,积极为民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党政微博的价值。四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微博是党政机关开展工作的重要阵地,各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敏感度和工作责任心对待微博问政工作,同时明确分工、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实施线上协作机制,构建线下联动格局,共同做好微博的运营工作及利用微博加强党的民主管理工作。

5.充分利用微博问政的舆论监督功能,不断强化党内民主监督。欢迎批评是政府走向“善治”、政党走向民主的必经之途。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微博在对党员干部的舆论监督方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力量,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微博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网络的舆论中心,成为党内普通党员监督领导干部和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阵地。微博舆论监督除了具有一般网络监督的特点外,还具有文本碎片、监督主体大众化、揭露腐败便利化、话题设置多样化、传播方式裂变化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微博强大的舆论监督功能。实际上,从党的十三大报告开始,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报告中都有涉及舆论监督的论述。如党的十七大指出:“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理解和把握党的媒体舆论监督的重要依据。在党内民主建设的框架下,党的媒体的舆论监督体现的是党员的民主监督权利。微博为舆论提供足够的空间,使舆论监督的范围越来越广,监督方式越来越灵活多样,监督力度更加强大,成效也更加明显。微博舆论监督党组织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公布党组织活动内容,直接促进党务公开;另外一种方式是通过对权力腐败事件进行揭露,使得真相大白,进而使腐败分子受到惩治。这两种方式的目的就是确保权力正确行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总之,作为公共舆论平台,微博对于党员群众来说,多了一种监督党内领导干部、党组织的途径;对于反腐败职能部门而言,多了一条获取腐败信息和线索的渠道。可以说,只要运用得当,微博舆论监督对于完善党内权力约束制衡机制,促进党内民主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袁峰.网络社会的政府与政治——网络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政治效应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30.

[2]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解读[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32.

[3][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M].李伯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58.

[4][英]安德鲁·查德威克.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M].任孟山,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151.

[5]曹林.微博对官员不是技能而是民主素养[N].中国青年报,2012-07-25.

[6]陈文胜.论微博问政的规制及导引[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3).

[7][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M].阎克文,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37.

[8]蔡文之.网络传播革命:权力与规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41.

猜你喜欢
问政舆论监督党务
市政府召开党务会议
做好人大代表问政需要三个条件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大力推进地方党组织党务公开
感受参加党务干部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