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型大学的发展优势与战略定位

2013-12-13 01:27莫玉婉
关键词:优势学科特色

莫玉婉

(厦门大学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5)

教育改革与教学管理

行业型大学的发展优势与战略定位

莫玉婉

(厦门大学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5)

行业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行业型大学在发展过程中有向多科性大学发展的趋势,导致“去行业化”“特色弱化”等问题的出现,学校遇到了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具有行业特征的特色学科是这类院校发展的基石。因此,这类院校可以尝试立足优势学科、推动学科交叉、重塑特色学科和淘汰弱势学科的学科发展战略,重构特色发展道路;从统一的“多科性”发展现状转向分层分类的多元化发展态势,构建立足于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的大学发展策略体系。

行业型大学;战略定位;行业;学科

行业型大学主要是指原国家行业部门管辖的高等学校,是上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环境中“院系调整”的产物。这些学校因行业发展而生,长期依托于行业,主要服务于行业,在其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与行业密切相关的办学优势和学科特色,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这类院校的身份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在不断发生改变。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行业型大学与行业部门的沟通渠道和机制日益弱化,为特定行业进行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的功能日益淡化,在失去了行业外部支撑和坚强后盾的背景下,行业型大学迅速被“边缘化”;在市场、招生、经费和舆论导向的压力下,一些行业型大学为求生存、谋发展,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增设学科专业,开始向综合性大学迈进,而传统优势专业招生规模所占比例却大幅度降低,学科建设呈现出“多科性”的特征;一些行业型大学则谋求合并、更名,希望通过拓展学科专业覆盖面和服务领域,以规模扩张和适度综合来渡过生存危机,学科建设呈现出“去行业化”的趋势。当前,大学的特色逐渐成为“立校之本”,如何立足现有的多学科基础,谋求新环境中的特色发展,重塑竞争力,是我国行业型大学发展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大战略课题。

一、行业型大学的发展及特征

随着外部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型,行业型院校经历了萌芽、繁荣到逐步衰落及探索发展的历程。1952年的“院系调整”催生了行业型院校的发生与发展;1952至1997年间,这类院校主要是依附于行业部门发展,由行业部门主管,学校的行业特色也逐步形成;1998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打破了行业型大学与行业部门的稳固联系;1998—2007年间,这类院校在脱离行业部门后处于混沌探索的发展阶段,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如学校被“边缘化”,学科呈现“去行业化”及“多科性”的特征;2007年,由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发起设立的“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论坛”,标志着教育部直属行业型大学率先以“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明确自身身份,通过院校结盟谋求新发展的探索。2007年至今,“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论坛”已成功举办了六届(见表1),论坛主题也表明了行业型大学在有序地探索着未来的发展道路。

表1 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论坛

行业型院校的曲折发展历程不仅使这类院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多样化的实践形式,而且为这类院校积淀了鲜明的行业性特色。*张文晋、张彦通:《当前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103-104页。

(一)服务行业的历史传统

一直以来,这类院校定位明确,面向行业,服务行业,不仅在资金上由行业部门安排,而且其治学理念、校风校训、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课程设置以及培养模式等都体现出服务行业的宗旨。这类院校在为行业企业培养人才的同时承担行业主管部门安排或直接下达的科研任务,成为行业科技发展的主要依靠对象。

(二)独具特色的学科优势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所高校的优势学科所在,也就是这所高校的特色所在。行业型大学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拥有若干个代表国家先进水平和战略需求的特色学科与优势学科,并以关注行业需求贯穿于学科建设之中,体现出鲜明的行业特色,同时也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三)行业专才的培养理念

行业型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别于其他大学的主要特点是培养行业发展和国家战略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行业专才的培养理念也回溯了这类大学的特殊内涵。

(四)深厚的行业文化底蕴

这类大学的办学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到行业发展的影响,行业相关的产业文化与大学特殊的治校、治学文化在校园文化中交汇,形成独特的大学文化现象。

二、行业型大学的历史基础与现实优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因此,以落实纲要为契机,抓住机遇,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最终实现“质量”的提升,成为行业型大学决胜未来不得不作出的战略选择。从行业型大学的发展历程来看,行业特色是这类院校的生存之本和发展之基,因此不能简单地“抛弃”行业特色,但是鉴于现实的社会环境又不能单纯地再“回归”行业。*别敦荣:《行业划转院校改革与发展的形势、任务和战略》,《闽江学刊》2011年第1期,第12页。那么,怎样实现行业与大学之间关系的重塑?笔者将求援之手伸向学科建设,希望通过在行业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历史积淀的特色学科来重构行业型大学。

(一)历史基础:发展回归学科

对于院系调整之后形成的单科类院校来说,最能反映这个时期高校办学特色的便是其专业教育制度。与专业教育相呼应的便是我国高校专业设置标准问题。回顾我国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的历史可以发现,在影响专业设置的关键因素中,行业因素是20世纪50年代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后随着人们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规律认识的加深,行业影响在逐渐减弱,与之相对应,学科因素的影响却在逐渐上升。

1954年颁布的《高等学校专业分类设置(草案)》将高等学校的专业按其所对应的部门进行分类,分为11个大类40个小类。这种与行业密切相关的高等学校专业分类办法,虽然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培养国民经济发展的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但因为在专业设置标准上过分注重行业或职业的实际需求,忽略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专业设置中的学科基础,在运行的过程中频显弊端。针对专业设置的弊端,国家计划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修订“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和“高等学校绝密、机密专业目录”的报告》,对20世纪50年代专业设置上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反省。1963年颁发的《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提出专业设置“应该考虑到国家用人各部门所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的种类、业务范围和数量;同时,应该考虑学科发展的状况”*②③刘少雪:《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结构、设置及管理机制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31-32页。;20世纪80年代提出“划分专业一般应以学科为主,同时根据学科的不同性质,适当兼顾业务部门的需要”②;1998年进一步强调专业“主要按学科划分,对目前必须按工程对象或业务对象划分的应用科学技术类专业,必须有明确的主干学科或主要学科基础”③。

从这一变化可以看出,行业需要从一开始的主要影响因素已经逐渐变为一个辅助性影响因素,而学科则从一个辅助性影响因素上升为主要影响因素,这符合高等学校培养学科性专业人才的目的。可以说,学科影响因素的加强,很大程度上是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人才培养过分注重行业标准的纠正,也可以说是大学在向常规的学科型大学回归。

(二)现实状况:在特色学科发展上仍有优势

行业型大学的特色集中体现在特色学科建设上,并在相应的强势学科领域承袭了优良的传统,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建设了一批优势学科,并入选国家重点学科。根据教育部2007年批准的国家重点学科,行业型大学在工学、农学和医学等领域所拥有的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数量分别达到45.60%、82.35%和66.67%,在管理学科方面也突破了20%(见表2)。*唐守廉、王亚杰:《行业特色型大学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互动机制的研究》,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5-17页。

表2 行业型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分布

以农林类大学为例,农林类大学是我国保持相对完善、学科特色较为明显的行业型院校,优势学科与农林类特色学科基本一致。据《2011中国大学评价》对2011年中国大学研究生院农学一级学科“A+”级以上学校进行的排名显示,排名第一的10个一级学科有8个出自农林类行业型院校;在2011年中国大学研究生院农学二级学科“A+”级以上的学校排名中,农林类院校占据了26个二级学科中的23个榜首位置。*《武书连2011年大学排行榜》,2013年1月12日,http://edu.qq.com/zt2010/2010dxph/index.htm。农林类院校在农学领域具有绝对的学科优势。

然而,从现实来看,我国农林类院校的发展战略也趋向多科性大学方向发展,但不能因此断定大学向多科性大学的发展转型有悖于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因为这既是学科自身发展的逻辑,即学科由分化走向综合,又是学校适应外部环境发展的必然回应。现在行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已非单一的学科知识可以解决,必须综合利用多学科甚至是跨学科的知识才能完成。不过,以农林类院校为代表的行业型大学,其较为明显的行业性特色学科依然是其优势学科。因此,行业型大学依然因其特色学科而存在潜在的竞争优势。

三、行业型大学的战略定位

虽然走大而全的多科性大学道路已经成为行业型院校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种趋势,但一味模仿多科性、综合性大学的发展模式将会加剧该类院校的同质化倾向,部分院校也将因此失去特色和竞争优势。因此,这类大学只有立足历史,面向未来,合理定位发展目标,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基于此,本文提出行业型大学应从“依托行业”走向“依托特色优势学科”,通过学科战略的重构实现大学发展的战略转型。

(一)学科的发展战略

学科是大学实现知识创造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转化系统三大循环运行的关键“节点”,是实现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能量源泉。特色学科是行业型院校的基本特征,也是从“行业”向“学科”转型后这类院校发展的聚焦点。

其一,保障现有特色学科的优势地位。对于行业型大学来说,真正的特色学科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其他高校难以模仿和复制的。因此,这类大学应找准学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强化特色,将特色转换为优势。这也要求现有评价机制作出适当的调整,突出特色学科在大学评价标准中的比重,以此引导行业型大学建设特色学科。

其二,关注行业,重构特色学科,推动学科生态的动态平衡。学科发展需要关注行业的发展需求,不能一味地以“知识”为目的。随着行业环境的不断变化,缺乏弹性的学科组织难以适应变化的要求,这就要求学校或院校联盟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并及时反馈到学校学科专业的结构调整上,使学科与行业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或使学科建设适度超前发展。如可以通过重构大学、政府和行业之间的关系,凸显或者重新构筑特色学科,通过特色学科的建设重构院校与行业合作的新机制和新模式,通过学科赢得更多的社会资源。要与行业建立新的联系和合作机制,但绝不是回到过去部门办学的老路上去,而是应该促进行业型大学优势学科更好更快的发展,更好地为行业经济建设服务。

其三,立足多科性特点,推进学科交叉,构建学科群。通过传统的特色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扩大特色学科外延,进而形成优势学科群。在学科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大学应主动寻找新的学科生长点,培育新学科。

其四,建立甄选机制,调整或淘汰部分特色缺失、优势不再的学科。坚持优胜劣汰原则,建立淘汰机制,将部分特色缺失或优势丧失的学科逐步淘汰。部分已经不能反映行业特色或对应的行业界限模糊、自身竞争优势已经丧失的学科,应通过与其他学科交叉或淘汰,实现学科生态整体上的相对平衡。

(二)大学的发展战略

我国行业型大学的类型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从这类高校的整体来看,其发展水平差异悬殊,既包括部分“985”“211”高校,也包括诸多地方本科院校。不过,高校之间发展定位的差异性逐渐变小,呈现出向多科性集中发展的“集体行动”,出现了发展模式的趋同现象。这不利于大学自身的多样化发展,也不利于大学社会职能的发挥。基于此,为充分发挥不同类型高校的竞争优势,需要政府适度引导、高校合理定位,进行分层分类发展。

其一,继续保持或转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部分学科基础好、学科特色明显、学科优势突出、科研教学资源丰富的行业型大学应继续保持或转向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发展。如隶属于“985”或“211工程”院校的部分行业型高校,可以依赖良好的发展基础和相对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研究能力,通过发挥学科优势、资源优势积极提升研究层次及与行业的相关性。这部分院校走的是特色化的研究型大学发展之路。

其二,保持行业特性,办成特色性本科学院。部分行业型大学拥有优势明显的特色学科,形成了围绕这些学科的优势学科群,与行业依然保持着紧密联系,但其总体发展又滞后于研究型大学。这部分院校可以继续保持行业特性,凸显特色学科的优势,办成小而精的特色型本科学院。我国这类院校主要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走的是传统意义上的行业型院校发展之路。

其三,结合地方经济,转向应用型人才培训机构。对于部分学科特色逐渐消失,学科优势已经不能凸显,与特定行业的关系日益疏远的行业型大学,应鼓励其向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立足地方需求,切实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重树新的学科特色,或者通过合并等措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经历了管理体制改革之后,有的行业型大学与原有行业企业之间的关系日趋疏远,而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尚在建立之中。这就要求行业型大学主动寻找与地方经济的结合点,推动自身发展的转型。这类院校走的是应用型人才培训机构发展之路。

总之,行业型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立足实际,注重发挥不同类型大学的优势,引导行业型大学的分类发展,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行业型大学作为与行业具有天然联系、具备自身独特优势的大学形态,是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Development Advantages and StrategicOrientation of Specialty University

MO Yuwan

(TheResearchCenterofHigherEducationDevelopment,XiamenUniversity,Xiamen,Fujian, 361005,China)

Specialty un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here is a trend of developing specialty universities towards multi-disciplinary universities, resulting in issues of “de-specialty” and “feature weakening” and bottleneck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From the history and reality point of view, characteristic discipline is a cornerston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institutions. Therefore, such institutions need try to promote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s based on advanced disciplines to reconstruct the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road and on the basis of featured and advanced disciplines to construct university development strategies by steering from the unified multi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status to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trend.

specialty university; strategic orientation; specialty; discipline

2013-03-14

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学国家级重点课题(AIA100003)

莫玉婉,女,河南三门峡人,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管理。

G648

A

1671-2714(2013)04-0081-05

10.3969/j.issn.1671-2714.2013.04.014

(责任编辑毛红霞)

猜你喜欢
优势学科特色
【学科新书导览】
特色种植促增收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矮的优势
“超学科”来啦
画与话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