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萱
新课改的实施并未改变“以学习成绩为主要评价方式”的评价体系。在应试评价机制下,师生教与学的负担与心理压力过重。在很多学校,升学率、分数和教师的工资、职称等挂钩,造成教师心理压力加大,师生关系因“分数”而变得紧张。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必然会将主要精力放在能够给老师抓面子的优等生身上,从而忽略成绩差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差生”享受公平教育的机会与权力,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师生关系也在应试评价机制下渐渐扭曲。如何才能改善师生关系,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探索。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当课堂上出现不和谐因素时,教师往往会用命令、警告的语气对学生加以训斥。此时的教师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指令发出者,他不断地告诫学生“应该怎样”、“一定怎样”,或者发出严厉的指责:“你们怎么不听课?为什么在底下乱说话?要说到外面说个够。”“你怎么能在语文课上做其他作业,再做,就撕了你的作业本”……这些语言表达更多采用了“你向信息”,即将问题的焦点聚焦到学生身上,这样的训斥往往事与愿违。一个接受了现代教育理念的语文教师,面临不和谐的因素,最明智的做法是更多地采用“我向信息”。所谓“我向信息”是教师讲述自己对学生行为的真实感受,以及这种行为对他本人的影响。“我向信息”将问题聚焦到老师内心真实的感受上,这样的表达一方面有利于教师真实地向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将责任留给学生自己去承担并加以解决,更重要的是避免了教师颐指气使的指责,避免了高高在上的管教,从而让学生更愿意倾听教师的内心,更愿意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同样面对学生上课说话、做其他学科作业等行为,运用“我向信息”表达应该这样:“我不希望在我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在底下乱说话,这样会影响到我的上课情绪,使我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我觉得在语文课堂上写其他的作业是对我劳动成果的不尊重,我多么希望同学们能集中精力地听我的课。”
一般说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很少能主动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老师带来的影响,而一旦老师采用一种坦诚的方式讲述自己的真实感受,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教师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理解、体谅老师,自觉反省自己的行为,并乐于改变这些不良行为。“我向信息”表达,没有对学生进行直接评价,没有当面的训斥,没有对学生自尊的伤害,有的是教师的坦诚与宽容,是师生间的和谐交往。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交流是师生间最主要的交流手段。尽管如此,非语言交流依然具有语言交流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加拿大著名心理学家江绍伦认为:“在交往中,有时词并不很发挥作用,它们必须辅以非言语的符号,没有它,则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由此可见,“非语言交流”的巧妙运用,可以丰富言语行为,有利于师生之间信息的有效传递,激发学生共鸣,达成师生之间心灵的默契,使学生自觉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
眼睛是非语言行为的主要工具,是非语言信息中最生动的部分,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的 “窗口”。所以教师要恰当地运用眼神,适时设置课堂兴奋点,掌握教学的主动权。首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眼神向学生传递自己的真实情感,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潜力。如:当学生因胆怯而不敢发言时,教师可以微笑着注视学生,眼神中传递出一份鼓励与期待,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当学生上课开小差的时候,教师可以停止上课,用眼神紧盯着学生,眼神中传递出一份批评与期待,可以表示提醒、批评、制止和督促;当提问时,教师的眼睛要不时环顾教室,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眼神中的温暖与期待,感受到眼神中传递出的一份关注,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参与兴趣,打破课堂教学中的冷场现象。其次,教师还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眼神,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分析其真实的心理状态,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当学生的眼睛紧紧盯着老师,两眼放光时,表明学生在认真听课,积极思维,教师可以微笑着鼓励;当学生的眼神变得游离时,则说明学生分神了,此时教师要给予他们一定的提醒,或者插讲一点小故事、和课文内容有关的小笑话,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师生间方能形成真正 “互动”,融洽师生关系。
教师不仅要注重眼神的交流,还要注意适当运用手势语言。“手势语”是课堂教学的“第二语言”,恰当地使用手势语,既可准确地表达教师的思想,又能帮助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增强有声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手势语”所表达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一位聪明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总是能够灵活地运用手势语。当学生在课堂中有出色的表现时,对其翘起大拇指,以表达对学生的赞赏;当课堂秩序混乱时,将食指放在嘴边,示意学生“安静”;当有个别同学说话时,悄悄走到他的身边,用手轻轻敲敲他的课桌或拍拍他的肩膀,以示提醒。此时,没有更多的有声语言,但“此时无声胜有声”,没有训斥、没有冲突,有的只是“润物细无声”,这样,师生关系岂能僵持?
再者,教师还应意识到面部表情在融洽师生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应该激情饱满、充满自信地站在讲台上,教师要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让其感受学习的快乐。一位面带微笑的老师,能让学生体会到亲切,感受到信任,从而让学生更愿意与其接近,进一步提升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一位总是板起面孔的教师,则只能让学生感到恐惧和冷漠,无形中拉开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当然,在具有悲情意蕴的课堂中,笑容会显得多余,凝重的表情则更符合悲情的课堂情境。总之,教师要正确地有意识地运用表情这个传情达意的工具,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融洽课堂氛围,和谐语文课堂教学生态。
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师应该将目光凝聚在学生身上,把目标锁定在学生全面发展之上,充分地营造民主、互动、平等的氛围,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享受语文课堂,才能创造平等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