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俏春 杨岳炜 揭芳剑 陈伟 章卫康 刘锦霞
(新昌县人民医院,浙江 新昌 312500)
创伤性脑梗死(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TCI)是颅脑损伤后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多见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多发于原发伤好转时期,临床上往往对其重视不够,增加了伤残率及致死率[1]。创伤性脑梗死起病隐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临床上很难预测是否出现创伤性脑梗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 growth factor,VEGF)与卒中性脑梗死关系密切,可作为卒中性脑梗死预后的预测指标,但VEGF与创伤性脑梗死的关系研究较少,本文对此进行如下报道。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7月在本院神经外科经过急诊开颅手术治疗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男42例,女26,年龄17~86岁,平均43.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6例,坠落或摔倒伤25例,打击伤7例。多发伤(指伴有严重胸腹脏器伤和/或四肢、椎体、骨盆骨折)13例,非多发伤55例。入院时患者GCS评分3~12分,术前GCS评分3~9分。术前双侧瞳孔未散大12例,单侧瞳孔不同程度散大43例,双侧瞳孔不同程度散大13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单纯硬膜外血肿5例,硬膜外血肿伴硬膜下血肿4例,硬膜下血肿伴脑挫裂伤38例,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14例,硬膜外血肿伴脑挫裂伤7例。受伤至入院时间0.5~32小时,所有患者3天内均行开颅手术,入院后急诊手术54例(入院后24小时内),延迟手术14例(入院后超过24小时),其中单侧开颅手术57例,双侧开颅手术11例。除5例单纯硬膜外血肿行颅骨瓣复位外,其余均行去颅骨瓣减压术。
1.2 分组 根据中华神经科学会和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的诊断标准[2]:因颅脑创伤造成的脑组织缺血性损害及神经功能障碍并出现迟发性脑梗死,除外先发生梗死而后摔倒及外源性栓塞等,本组68例动态头颅CT复查半月内共发现8例创伤性脑梗死(TCI组),一侧大脑前动脉分布区1例,一侧大脑中动脉分布区1例,一侧大脑后动脉分布区4例,一侧颈内动脉分布区1例,双侧大脑前动脉分布区1例,另外60例为非创伤性脑梗死组(NTCI组),另选择同期1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年龄 28~75岁,平均年龄 45.6岁,三组年龄、性别比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s)
组 别 n 年龄(岁) 男/女TCI组 8 56.3±12.5 5/3 NTCI组 60 48.6±14.2 37/23正常组 10 45.6±18.3 6/4
1.3 方法 血清VEGF检测:所有患者急诊开颅手术前和术后1周采肘静脉血5mL,10例体检健康者采肘静脉血1次(5mL)。所有血标本以无菌无抗凝试管留取,室温内放置约20分钟,血液凝固后于3000转/分,离心10分钟,分离血清置于-20℃冰箱保存。血清VEGF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试剂盒由晶美生物工程(北京)有限公司提供]集中检测,VEGF浓度与A450nm吸光度值呈正比,由标准曲线求出标本中的VEGF浓度,采用ELISA自动读数仪读出数据。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其中两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
死亡5例,死于术后半个月~2个月,其中TCI组死亡2例,死于恶性颅内压增高引起的中枢衰竭,NTCI组死亡3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颅内感染1例。术前TCI组与NTCI组VEGF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TCI组血清VEGF水平高于NTCI组(P<0.01),TCI组和NTCI组术后1周血清VEGF水平高于术前,且均高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2。
表2 TCI组、NTCI组与对照组血清VEGF浓度(pg/mL)
Slevin等[4]发现,卒中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浓度显著高于同龄对照组,本文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手术前和术后1周血清VEGF高于健康对照者,提示创伤性脑梗死患者VEGF表达也具有类似卒中性脑梗死的特点,可能与脑梗死的性质都是由于脑缺血性损伤所致,且术后1周血清VEGF浓度高于术前,符合重型颅脑损伤存在缺血性继发性损伤的特点。另外,作者观察到,术前TCI组和NTCI组VEGF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术后TCI组明显高于NTCI组(P<0.01),说明创伤性脑梗死组VEGF水平较高,缺血性损伤更严重。但是,文献报道,创伤性脑梗死半暗带与卒中性脑梗死半暗带的形成机制有所不同,前者发病年龄通常比后者小,受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及全身代谢情况等影响较少,脑血流低灌注区侧支循环建立的可能性较大,相应影像学表现变化与卒中性脑梗死也不同[4],提示创伤性脑梗死与卒中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与病理过程不同,不能简单类比。本组结果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VEGF水平也可作为预测创伤性脑梗死的病情及预后,有利于创伤性脑梗死的早期预防和治疗。
[1] Wani A A,Babu M L,Altaf R U,et al.Post traumatic ischemic stroke in posterior and middle cerebral arteries following evacuation of extradural hematoma.J Pediat Neurosci,2007,2:92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12
[3] Slevin M,Krupinski J,SlowikA,et al.Serialmeasurement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in serum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Stroke,2000,31:1863
[4] 杨天和,孙志华,张云亭.创伤性脑梗死的MR与PET成像研究进展.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8,3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