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志琴,尤芳芳,李 会,徐礼扬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不仅威胁人民健康,更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不良影响。作为全球最广泛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微生物污染是全球食品安全高发区,食源性疾病则是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为了解洛阳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及分布,掌握食源性疾病的流行趋势,为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洛阳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于2012年对洛阳市餐饮店、农贸市场、超市、专卖店及零售店的8类食品进行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志贺氏菌、阪崎肠杆菌8种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样品的来源与数量所有样品均按《2012年河南省食品安全风险实施方案》的样品采集要求,分别购自洛阳市城区及所辖县区的消费人群相对集中的大餐饮店、农贸市场、超市、专卖店及零售店,共计8大类336份。其中熟肉制品60份、焙烤食品36份、凉拌菜48份、熟制米面制品60份、果蔬类42份、婴幼儿配方食品36份、调味酱18份、速冻生制米面制品36份。
1.2检验方法参照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进行。
1.3培养基与试剂普通培养基购自北京陆桥技术有限公司,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购自郑州博赛生物公司,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VITEK32)及鉴定卡购自法国生物梅里埃有限公司,诊断血清购自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所有培养基及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2.1不同种类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总的污染情况
2012年共监测8类食品336份,检出食源性致病菌78株,总检出率为23.21%。其中以果蔬类污染率为最高(76.19%) ,其次为婴幼儿食品(38.89%),熟制米面制品(33.33%) 、速冻生制米面制品(11.11%) 、熟肉制品(6.67%) 、焙烤食品(5.56%)、凉拌菜(4.17%)。
2.2不同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情况2012年共监测8类食品336份,检测1 254项致病菌,检出食源性致病菌78株,检出率6.22%。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13株(4.42%),大肠埃希氏菌检出32株(6.19%),阪崎肠杆菌检出7株(19.44%),蜡样芽孢杆菌检出26株(27.08%)。未检出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单增李斯特菌和志贺氏菌。其中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最高(76.19%)。详见表1。
表1 食源性致病菌检出情况
2.3食源性致病菌在不同食品中的分布情况在336个样品中致病菌分布:大肠埃希氏菌在果蔬类中检出率是最高;其次是蜡样芽孢杆菌在熟制米面制品和婴幼儿食品。从表2中可看出,果蔬类、熟制米面制品及婴幼儿食品的致病菌检出率是最高的,果蔬类共检出大肠埃希氏菌32株,熟制米面制品分别检出了19株蜡样芽孢杆菌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婴幼儿食品分别检出了7株蜡样芽孢杆菌和7株阪崎肠杆菌。
表2 食源性致病菌在不同种类食品中分布情况
NT表示该类样品在2012年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案中不要求检测
2012年共监测8类食品336份,检测1 254项致病菌,检出食源性致病菌78株,检出率6.22%,未检出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单增李斯特菌和志贺氏菌。其中果蔬类污染率最高,其次为婴幼儿食品、熟制米面制品及速冻生制米面制品。这表明洛阳市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不容乐观,存在一定程度的食品安全隐患。建议卫生监督部门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及销售企业的监管力度,防止食品在生产、加工、储藏及运输过程中的致病菌交叉污染,由此减少引发的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大肠埃希氏菌通常称为大肠杆菌,分布在自然界,大多数是不致病的,主要附生在人或动物的肠道里,为正常菌群,少数的大肠埃希氏菌具有毒性,可引起疾病。在环境卫生不良的情况下,常随粪便散布在周围环境中。若在食品中检出此菌,可认为是被粪便污染的指标,从而可能有肠道病原菌的存在。2012年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结果表明,果蔬类中大肠埃希氏菌的检出率最高。因此建议消费者在食用或加工果蔬类食品前,一定要将其彻底清洗干净,避免大肠埃希氏菌的残留污染。
其次,在熟制米面制品和婴幼儿食品中共检出蜡样芽孢杆菌,但是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只有当样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数量达>105 CFU/g才可作为判断食物中毒的判断依据。本次检出的蜡样芽孢杆菌虽然均没有达到致病浓度,但依然存在隐患,且食品中污染蜡样芽孢杆菌在室温(16~40℃)极易繁殖产生肠毒素,所以建议在食用熟制米面制品或婴幼儿食品时,最好吃新鲜的或者彻底加热再食用。
另外,婴幼儿食品中阪崎肠杆菌的检出率也比较高。阪崎肠杆菌能引起严重的新生儿脑膜炎、小肠结肠炎和菌血症,死亡率高达50%以上。虽然现在尚不能确定阪崎肠杆菌的污染来源,但许多病例报告表明婴儿配方粉是目前发现的主要感染渠道[1-2]。因此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生产企业和产品的监管力度,从而最大程度控制婴幼儿配方食品中阪崎肠杆菌的污染。此外,鉴于阪崎肠杆菌对婴幼儿的特殊危害及现有标准限量的不健全,建议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微生物限量标准,最大限度地避免阪崎肠杆菌的危害,保证消费者的健康。
最后,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引起食物中毒病例较多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2012年共检出13株,检出率为4.42%。相比于2009年的8.70%有所下降,但较2010年的3.33%略有上升[3-4]。在今后的工作中依旧要加强对该菌的监控力度,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裴晓燕,刘秀梅.阪崎肠杆菌的生物学性状与健康危害[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4,16(6):550-555.
[2]陆峥,王丽丽,王迪,等.北京市售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及婴幼儿食品带染阪崎肠杆菌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1):140-141.
[3]仝志琴.2009年洛阳市食品致病菌污染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27(11):934-935.
[4]仝志琴,杨琼.2010年洛阳市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