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伟
河南焦作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河南焦作 454002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carcinoma)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肺癌,具有其癌细胞生长分裂较慢,扩散转移相对较晚的特点[1]。临床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往往采取手术切除的方法。随着胸腔镜在胸外科手术应用技术的成熟,胸腔镜治疗肺癌已成为被越来越多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为探讨传统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该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期间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不同手术方法的病历资料,现报道如下。
该院胸外科收治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术前病理组织学检查,所有患者均为非小细胞型肺癌确诊病例,且均符合进行淋巴结清扫术手术的适应症。根据患者采取的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胸腔镜手术方法),其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46~80岁,中位年龄(61.5±22.4)岁,病灶位于左肺上叶者11例,左肺下叶者8例,右肺上叶者13例,右肺下叶者8例,肺癌类型为:腺癌15例,鳞癌14例,腺鳞癌11例;TNM分期I期34例,II期6例;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方法),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39~82岁,中位年龄(60.5±20.6)岁岁,病灶位于左肺上叶者13例,左肺下叶者9例,右肺上叶者11例,右肺下叶者7例,肺癌类型为:腺癌13例,鳞癌11例,腺鳞癌16例;TNM分期I期29例,II期11例。
麻醉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全麻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单侧肺通气,术中检测血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
手术器械:SCR tricam SL Ⅱ型胸腔镜主机,血管、肺组织直线切割缝合器采用美国强生6SB45型和TSG45型,气管闭合器采用美国强生TLH30型。
观察组:患者取健侧卧位,在第7或第8 肋间腋中线取观察孔,置入套管用于胸腔镜摄像系统,进行手术前病灶探查;病灶在中上叶者,主操作孔取腋前线与锁骨中线之间的第4 肋间切口,病灶在下叶者,主操作孔取靠近病灶或肺门附近第5 肋间切口,切口3~5 cm;于腋后线与肩胛第5 肋间做长约1.5 cm 切口,用于放置腔镜器械,用于配合主操作孔器械进行手术。胸腔镜器械用于胸内操作,常规分支游离肺血管、支气管。闭合器钉合肺血管、支气管。常规清扫肺癌患者的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彻底止血,吸痰膨肺,冲洗胸腔,检查支气管膜部等处有无漏气及活动出血,由观察孔放置胸腔引流管一根至胸顶,缝合切口,恢复双肺通气。
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清扫淋巴结的个数、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参数。
采用SPSS16.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结果,两组胸部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胸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情况及复发率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χ2=3.844、3.906、3.9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3年生产率分别为95%和92.5%,χ2=1.82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情况及复发率比较[n(%)]
在肿瘤死亡者中,因肺癌死亡人数显著高于其他所有恶性肿瘤致死患者,而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总发病率的80%[2]。传统的肺癌手术多采取开胸手术方法,需切断背阔肌、前锯肌、斜方肌和一根肋骨,虽然手术视野清楚,但因切口较大、出血量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等均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痛苦,部分患者术后还会出现“冰冻肩”并发症,导致上肢活动困难。随着现代外科技术的发展,微创外科的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辅助胸腔镜技术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选择,其优势在于切口小、创伤小,肺部并发症少,复发率小,目前已成为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手术方法[4]。该研究结果表明,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效果显著好于传统手术,该研究结果与蔡平,方丹清等[3]研究结果一致。他们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临床效果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希望通过研究获得传统手术与胸腔镜手术根治肺癌的循证医学研究证据,结果表明胸腔镜治疗肺癌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均较为理想。研究还表明应注意预防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并发症,尤其是应尽量避免大血管及周围脏器损伤。可见,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效果显著好于传统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罗国军,张利,李卓东,等.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疗效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4):76-77.
[2]刘瑜,林晓铭,池闯,等.胸腔镜应用在肺癌手术患者感染预防中的综合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3):25-26.
[3]蔡平,方丹清,梁建辉.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2(10):119-120.
[4]蒲强,马林.全胸腔镜与后外侧开胸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