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滨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漳州市中医院,福建 漳州363000)
近年来,笔者在我院康复科门诊及病房接收诊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56例,临床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2013年6月在我院康复科门诊及病房接收诊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12例,按配对设计的方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中男 23例,女33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7.36±11.23)岁;病程 5 d~2 a,平均(34.63±7.67)d。对照组中男 25例,女 31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8.53±10.58)岁;病程 7 d~2.2 a,平均(33.25±8.39)d。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关于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凡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有手术指征者。②有颈椎肿瘤、颈椎结核者。③孕妇及精神病患者。④因各种原因而未完成研究规定的治疗疗程者。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1 治疗组
2.1.1 针刺疗法 选取穴位:根据颈椎X线片或CT片提示的病变部位确定相应的夹脊穴[2]为主穴;以病变侧的风池、大椎、肩井、肩外俞、大杼、肩髃、手三里、曲池、合谷、外关、阿是穴为配穴。头项强痛、肩背疼痛明显者,配穴以风池、大椎、肩井、肩外俞、大杼为主;上肢痹痛明显者,配穴以肩髃、手三里、曲池、合谷、外关为主。具体操作方法:病人采用俯卧位,上述穴位用75%的酒精常规消毒后选取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0.30 mm×50 mm不锈钢毫针,进针后主穴夹脊穴直刺0.5~0.8寸,配穴风池向鼻尖方向斜刺0.8~1.0寸,大椎直刺0.5~1寸,肩井直刺0.5~0.8寸,肩外俞、大杼斜刺0.5~0.8寸,肩髃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曲池直刺1~1.5寸,合谷、外关直刺 0.5~1寸。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刺激量以患者耐受为度,待有酸胀感即得气后留针30 min。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2.1.2 穴位注射 针刺结束后开始穴位注射,用5 mL的一次性注射器抽取鹿瓜多肽(哈尔滨誉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射液4 mL,在病变节段相应的夹脊穴或阿是穴,经常规酒精消毒后,针尖对准所选穴位,快速刺入皮下,并不断调整针尖的方向和深度,直至找到有酸胀感明显的地方,回抽无血,缓慢注入鹿瓜多肽注射液,每穴注射1~2 mL。每次选取2~4穴,每天治疗1次,1个疗程为10次,连续治疗2个疗程。
2.2 对照组 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其选取穴位、具体操作方法、治疗疗程与治疗组相同。
3.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痊愈:颈部酸痛及肩臂手疼痛麻木消失,阳性体征消失,患者能参加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显效:颈部酸痛及肩臂手疼痛麻木明显减轻,主要阳性体征消失,颈部活动基本自如;有效:颈部酸痛及肩臂手疼痛麻木减轻或部分减轻,部分阳性体征消失,颈部活动改善;无效:颈部酸痛及肩臂手疼痛麻木等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3.2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经秩和检验,2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表1 2组疗效比较
颈椎病属祖国医学的“痹证”范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在颈椎间盘退化,钩椎关节增生改变及关节突关节、项韧带等组织的退行性改变,使椎间孔变窄,相应节段的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在炎症、水肿等诱因刺激下产生麻木疼痛等一系列根性症状。针刺具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针刺颈部的夹脊穴、手阳明经及足少阳经的主要穴位能很好的改善颈肩臂手的疼痛麻木问题。现代解剖学认为夹脊穴是脊神经出口的位置,根据颈椎X线或CT的定位诊断,在病变的颈椎脊柱节段,针刺和穴位注射相对应的夹脊穴,作用可直达病所。鹿瓜多肽注射液中含有甜瓜籽提取物,能降低全血黏度及红细胞聚集程度,改善病变局部的血液循环,同时还能抑制前列腺素的释放,达到止痛效果。针灸形态学认为,穴位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毛细血管及肥大细胞,这一生理特点决定了穴位比非穴位更能充分地吸收所注射的药液,更好地发挥药物治疗作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不仅有针、药、穴三者的协同作用,而且由于针刺调整了机体功能状态,改变了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针刺完进行穴位注射能更好地发挥药物治疗作用,同时穴位注射还能有效地延长针刺对局部穴位的持续性剌激,提高临床疗效。所以,针刺配合穴位注射,两者相得益彰。笔者认为,如果患者没有很好改变其原有的工作方式如长期使用电脑或长期伏案工作等不良习惯,那么其临床症状容易再复发,且有可能缠绵难愈。所以,我们要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控制使用电脑的时间,避免长时间的伏案工作,同时要加强颈椎功能锻炼,在日常工作闲暇之余,可以多做一些有益于颈椎的运动如颈椎操、游泳等。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2]罗永芬.腧穴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