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琼,王刚强
(成都纺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成都 611731)
在现代化因素的影响下任何一种文化必然会表现出传统与现代的双重性。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在现代化因素的冲击下,其自身的传统性与现代化的发展始终成为推动自身发展的矛盾动力和问题所在。本文以文化疏离与融入为学术语境,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本质失真与文化本质的原点回归,以及文化的双向调适等相关发展进行探讨与分析。
文化是推动世界发展与进步的重要阶梯,是推动人类社会演绎与传承的根本基础,是诠释全球体育史学上的肇事依据。作为文化合成的核心元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出现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化的新时代语境下,尽管与西方文明有所质差性,但这毕竟是人类历史形态与文化意识形态在现代文明中西方文化的首次相约与结合,这种结合无疑促使了民资传统体育文化内涵与外延在现代化背景下的重新认知与整合。焕然一新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汲取了西方文明的诸多寄养,并逐渐融入到了现代“文化圈”之中,在这种民族同化与异化的大文化族群中,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真正值得中华炎黄子孙所驾驭的文化精髓。但是在享受着现代化与西方文化所带来的欣喜之余,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在承受着激烈的碰撞与变异,这种跨越式发展的现代文明与社会形态所带来的“文化矛盾”与“文化危机”,致使我们难以理性的面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而是脱离之尽情地享受现代化所带来的魅力,从而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失去了文化灵魂,使人类自身无法真实的审视自己,致使受众对传统文化摒弃,对主观文化精髓遗失,促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文化族群之中被搁浅,进而慢慢的失去了自身的价值与功能,也就是文化的疏离。
文化的疏离在于社会形态对人类思维意识形态的影响与颤变,以及人类对文化的分解与疏远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与西方文明相互交融之后,必然会产生特定时代内文化的相对先进性与落后性,从而使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本质发生改变,致使文化的本质不仅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相关,还与不同文明形态下人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密不可分。
因此,“文化”即“人化”;文化的本质,即“人的本质”。所谓“人化”,是指人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过程中,人类理性精神的外化或普遍化川。[1]文化本质的内涵是建立在人与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基础之上的。文化的发展与创新都不能脱离人类生存价值的满足与需要。在文化全球化、文化大爆发、文化大融合、文化大反思的信息化时代下,诸多文化因素都在发生着激烈的冲突与碰撞,从而使文化属性更加富有张力与活力,这是人类对文化意识形态的重新整合与变革。如果没有这种“文化圈”“文化层”之间的相互交融,在文化的构建方面就会出现“文化断层”、“文化断裂”以及文化疏离的问题。目前,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仍然处于坏才不遇状况,优良的民族文化得不到世界文化圈的赏识,致使自身被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笼罩,感性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自身文化内涵的神秘与深奥,以至于被受众排斥,其根本原因在于感性文化具有虚构色彩,与现代注重具体客观现实文化主义社会产生了“文化拟子”现象,因此,只有把文化本质与人的本质相互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类的所需,才能促进文化本质现代化的改革与创新。
从历史形态的演绎及矛盾互动理论可知,“文化矛盾”是促使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内在动因。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先进与落后体现为人、社会、自然相互作用、相互矛盾的结果,而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向另一种文化形态转型时必然会产生矛盾,这种矛盾会互相调节与整合,从而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文化大共融圈。然而,如果文化的发展脱离了现代社会矛盾的互动理念就会在搁浅之中表现出失真现象。联系“文化矛盾”理论,对于全面把握文化本质的失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社会形态作为一种历史发展模式,不仅对经济基础具有推动作用,对上层建筑也具有促进价值。文化作为社会形态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对于重构文化本质的内在结构,促进社会形态的变革,激发文化与诸多社会阅素的矛盾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正如现代知识经济体制下的文化转型一样,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文化转型期,在中西方文化快速转型的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表现出与西方体育文明极度的不协调。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存在着一个感理文化矛盾的差异,其主要表现在前者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体悟,后者重视物质生活的享乐,以至于出现西方个体竞争的体育文化,中方集体安逸的体育文化。置身于世界体育文化一体化的语境下,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要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必然会受到西方个体文化矛盾的冲击与碰撞。这两种矛盾的交织构造了中国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契机,但同时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侵略,如果不加以审视与筛检,其必然会造成文化本质的丢失与离异,从而失去民族文化的自主权。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文化作为核心要素出现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其内涵与外延都在无形与有形地影响着人类的发展与进步。矛盾作为人与文化相接的归属点,对于促进两者的和谐与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从中西方体育文化矛盾的宏观视角来看,文化矛盾在信息化社会形态中的主要体现为价值观念、思维形态、认知高度、文化修养等方面。正是因为人类自身矛盾因素之间的互动,致使人类对新兴事物表现出热衷,对本土文化表现出冷落。当今时代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矛盾极度偏离的状态下,西方的物质文化占据着主导地位,在这种物质文化的诱因下,致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与现代体育文化的相互矛盾之下被人类所遗弃,从而失去了自身的文化特色。
“文化融合是异质文化之间相互接触、彼此交流、不断创新和融汇贯通的过程。”[2]文化全球化是人类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综合价值体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统一与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与进步,以及人类文化需求的多元化,全球文化融合已成为一种历史必然。尽管文化融合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及相互补偿性,但是在带来优势互补效应的同时也给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带来了相应的局限性。在当今人们审美价值理念的质变,思维方式的灵活多变前提下,万事万物的对接与融合已经成为趋势。但是每一种文化都有自身本土的民族特色,在吸收各种文化精髓的同时必然会带来异质文化之间的冲突与碰撞,从而使不同的文化因素在对立中求发展,在和谐中求生存,在冲突中求融合。当前在大众传媒日益风行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必然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而全力融入到世界文化一体化的大文化圈之中。
文化来源于人类,受人类社会形态所制约,却又主导人类的进化与发展。因此,文化的发展在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于对人类自身价值观念的体现,在于对大自然的肯定。从唯物主义理论的视阈来看,万事万物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相互对立统一的,而这种客观的规律性构成了事物内在与外在的“文化链”,并促进了事物独有特性“文化因子”的形成与发展。那么,保持文化本质不变的内部因子的对立与统一就是内因,拓展文化的范围同化外界并与诸多元素保持和谐与发展的因素就是外因,外因与内因共同构成了“文化因子”的现代化发展理论体系。
文化本质作为“文化因子”的内因之所在,对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内因是文化内部的本质特性及人自身价值理念的稳定性,那么,作为文化本质内因的对立面就是外因,而外因在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外来文化之间的融合与碰撞。文化的内因与外因共同构成了人类认知能力的文化发展产物。外因是文化创新必不可少的因素,内因是文化本质辨别的象征,如果内因发生颤变,外因就会失去文化主线被外来文化所侵略所同化,要想保持文化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性,必须保持内因的稳定与协调性及良好的文化精神风貌,从而使文化本质不至于失真。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在融合众多文化形态下形成的一种历史文化个体,构成其文化整体的每一种文化形态既对立又统一,它的发展与传承为人类的演变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与财富。而正是因为这种“百家争鸣”的文化形态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劳动密切相关并融为一体。文化形态的多样性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区别于世界文化其它形态的特有属性,但也是制约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巨大阻碍,同时也决定了必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才能体现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从“文化因子”的理论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出现这种现状其根本原因在于外因的颤变致使内因发生了变革。相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来说,外因表现在科技的发展,文化的融合与碰撞,文化审美观的艺术化等,内因主要是指人自身的价值理念,因此,有文章作者观点提出了:“现代与传统的隔离式融合”[3]来说明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发展问题。正因为如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必须保持与外因的和谐相处,加强内因的稳定与创新,促进文化本质回归原点,才能使之更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从时空纬度上看,文化的发展表现出多样性、同一性和竞争性。在同一时代下文化的发展具有“互调”、“互渗”、“互动”、“互化”的特性。这是历史形态赋予文化发展的特权,更是文化形态演变的客观规律。文化发展中的双向调适是历史形态与文化形态、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文明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内涵主要包括内调与外适,所谓内调是对文化本质所凸显的民族精神与思想意识内在隐含因素的调适,通过对文化内部调整来吸取精华而剔除糟粕,从而达到文化本质的长久性与稳定性,进而凸显出文化的凝聚力精神。而外适主要是通过对文化内涵与外延的嫁接,而达到与外来文化的互动与和谐发展。因此,外调是一种文化的改革、创新与进步,是一种文化思想意识的开放,更是多元文化之间的冲撞与重构,而内调与外适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从文化发展初期的野蛮、无知到注重生存意识形态物质文化的追求再逐渐到以物质与精神文化并重的现代化社会,应该是任何一个民族文化形态必须经历的发展阶段与过程,但在不同的历史文化形态发展阶段内,文化的发展都具有内调与外适的特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同一时代下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随着历史形态的不断演变,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体系,在内涵、外延上与现代化社会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传统体育背后文化魅力的显现。在长期的“农耕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文化内涵逐渐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民间习俗相互融合。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受伦理精神、思维形态等影响,逐渐凝聚了儒、道、佛等传统文化思想,以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具有的民本、和平思想和安逸的大自然思维意识文化形态的文化理念。其二,现代化是历史文化形态传承与发展的相对阶段。其所主要表达的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代表现代人类价值观念的集合,拓展了文化外在属性的创新与发展,以及给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丰富的物质与精神资源的一种文化形态。这两种文化形态所指代文化内涵的差异性,是文化发展双向调适的核心内容,只有通过对两者之间文化内涵的差异性进行内调与外适,才能使文化与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相互和谐的发展与进步
从“文化差异性”视角来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主要是以传统体育背后所隐含的民族文化精神和文化思想意识为理念,现代化只是以外来的西方文化及内部新兴事物所夹带的文化观念为素材,两者是相互同化、相互异化、相互独立、相互继承与发展的问题。但无论是传统体育文化还是现代化的文明,无不体现着自身文化形态的本质属性。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现代社会文化形态中的核心文化体系,对世界现代化文明的建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文化的发展与现代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现代化发展的核心要素,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当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化的和谐发展在于通过文化发展的双向调适来制定适合自身的文化发展战略,增强民族文化本质的生存竞争意识,净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心灵,消除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构建和谐的文化发展机制,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化社会环境中和谐均衡的发展。从而使受众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感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在魅力与价值,在现代化中享受物质资源所带来的财富。因此,只有调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时间纬度及“文化的差异性”,建立多元文化的发展模式,才能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化社会语境下获得最佳的发展空间,并保持自身稳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达到一种相对独立的共生存的文化发展机制。从某种程度上,“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富有时代韵味的体育形态,与现代体育比较而言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比较优势。”[4]
为此,“我们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观,以发展的眼光审视我国民族体育文化元素,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不同体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更新的意识赋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元素新的活力。”[5]
文化全球化的今天造就了所谓的文明的冲突,而“文明冲突其实质是民族文化的冲突,是民族价值观的交锋,是民族文化特性的碰撞。”[6]人作为自然界与社会相互作用的积淀,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态与现代化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受现代信息化和社会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与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致使文化本质逐渐在现代化的发展步伐中不断的改变和重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受到现代化元素的影响下表现出文化疏离与文化融合的一种社会现象,文化疏离表现于文化矛盾之间的相互作用致使文化本质的失真,文化融合体现在于文化因子中内因与外因的同化与稳定促使文化本质的原点回归。文化发展的差异性及双向调适表现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差异性的自我调适。
[1]杨适.中西人论的冲突仁[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10.
[2]胡兆晖.文化冲突和融合与体育文化发展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16-18.
[3]韩玉姬,王洪珅.旅游场域中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1):91-94.
[4]孙德朝,文格西.近60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学分层透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4(4):354-357.
[5]王庆军,等.跨文化对话:中国传统体育国际化的障碍与超越[J].2010,30(6):14-19.
[6]陈华文.文化学概论新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