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勇
(大连理工大学 体育教学部,辽宁 大连 116024)
当事者回顾亲历重大事件,揭秘幕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将历史疑云层层拨开,这份独有的荣耀与价值,只有人物自传可担此任。2010年《李元伟篮坛风云路》(简称《篮坛》)出版,全书叙述格调平实细腻,言语中肯,并无故作姿态之俗套空话,虽是官员大作,但并非官样文章。书中涉及联赛改革、国家队建设,主线鲜明,无枝蔓纷扰,“没有猎奇,没有内幕消息,有的只是真情实感和一串坚定的脚印。”[1](卢元镇语)
前足管中心主任阎世铎卸任后亦有自传——《忠诚无悔:我与中国足球》(简称《足球》)于2006年问世,笔者忙里偷闲借来一读,《足球》文字之华丽、激情之充沛令人印象深刻,其对足球发展的全过程和细节描述虽不多,但仍反映出作者当任时的诸多想法,恰与该书题目“忠诚无悔”相对应。两本自传见证了我国足球、篮球如何在中国体育职业化的春天,走上了不同轨道,这对当前中国体育体制改革意义颇大。
李元伟上任前传言四起,当时其为体育总局体育科研所所长,他曾回忆说“2003年3月的一天,我到总局人事司去办事,遇到王钧同志(时任人事司司长),他在不经意间冒出一句:‘如果要调你回篮球管理中心工作,你有什么想法?’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使我一时语塞,不知如何作答。2003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党组开会讨论决定人事调整事项,下午3点人事司正式通知我回篮球管理中心工作。”[1]5-6与李类似,阎世铎上任前亦有同样情节。1999年初阎调到体育总局办公厅工作,“十月的一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翻阅着一大堆急需局领导签阅的文件,伍绍祖局长走进了我的办公室,坐在沙发上,和我聊起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突然,绍祖局长问了一句:‘你到足协工作怎么样?’他的声音不高,却让我大大地吃了一惊,令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2]6几个月后,“我去足协工作的事,在2000年3月底前后正式决定了。”[2]10
有上任就有卸任,两书对卸任着墨各异。李对卸任一笔带过,将2008—2009赛季作为自己的“一个告别的赛季”。并借球迷之口表达了对此工作的留恋之情。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对德国队比赛“我随男篮小伙子们走出场地,在过道处,迎来掌声一片,突然听到一个响亮的声音说:‘李主任,你不能走!’我顿时一楞,感到意外和不解,随即明白,这是指我退休的事情。”[1]165与风平浪静的李元伟任职之途不同,阎世铎则波折重重,阎甚至三次请辞。
纵观两书,李、阎上任颇具中国特色,民间传言+私露口风+正式任命,其过程如出一辙。而牵动亿万球迷、球员和教练的篮坛、足坛的走向也就此命定。
“多做少说,先做后说,甚至只做不说”是阎的工作原则,对媒体的态度则是“不争论、不解释、不冷不热”。但实际阎[2]91抱怨媒体“在足协工作的几年,经常发生有人无中生有地制造新闻,挖空心思去丑化中国足球。”他对媒体的态度也是比较绝情的,对于虚假新闻“必须要求报纸澄清事实,以正视听。否则不准许这家报纸参与中国足协举办的各种足球比赛的报道活动”[2]91。因此,阎的几次请辞和最终的离任甚至被认为是媒体“‘倒阎’的胜利”。
李上任之初做的第一项工作“是从倾听开始的”,除了倾听同事、同行的意见,他还选择了媒体人。李对媒体的态度和他对媒体的理性认识相关,也和足球的教训相连。“对于现代媒体的传播作用,尤其是对于走向市场的运动项目发展的重要性,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对此我是有充分认识。这个认识……也有足球运动的前车之鉴。”[1]8李对待媒体,不仅仅是放下身段那么简单,而是“把媒体当做自家人看待”,从记者那里寻得建议、得到启发,得到记者朋友们配合。在李任期几年内,篮协和媒体之间不仅没有出现足球那样的官司、封杀等事件,而且如新华社记者徐济成还成为李的核心团队成员,形成了合作双赢的局面。狼行千里吃肉,与狼共舞需真正的舞者方可共勉,李、阎对比之下,显然,阎氏不是舞林中人,因而步履蹒跚。
引进外教成功与否,可从比赛成绩、运动队建设、民众认可等几方面衡量。中国足球在国家队层面鲜有成功的案例,失败典型倒不少。阎书中披露的对阿里•哈恩的选拔和使用过程,读来令人颇为感慨。几经严格周密的选帅过程,最终竟花落从未带过任何一支国家队,名不见经传的哈恩身上,外界对此一片哗然。而阎氏自己也承认,足坛选帅“不仅是大海捞针,甚至带有押宝性质。”[2184]当然,足协还是押错了宝,最终哈恩以世界杯亚洲区小组赛未出线的战绩结束了任期。有媒体披露,之所以选定哈恩,一因经费紧张,二因足协需要听话的外教,而哈恩恰符合这样的条件,入选也就成为必然。
相比之下,篮球领域,至少在国家队层面引进外教比较成功。在2004—2008年的5年间,中国篮协先后聘请过12位外籍教练在国家队工作。《篮坛》中对此一一解析,并结合男女篮实践从12个方面阐述了外教的优势和特点。在关于外教争议引发的思考中,李总结了外教到中国执教遇到的共性问题,体现在中外文化冲突、技战术理解、教育管理方式、语言障碍和外教个性等5个方面。李承认外教在中国工作处于弱势地位,而且坦言比之在其他国家的遭遇,在中国可能更困难一些,没有中心主任的强力支持不行。
与阎领衔的中国足球相比,李[1]177对外籍教练的认识更加客观,“在集体球类项目中,主教练是一个特殊的角色。他是球队的灵魂,是球队风格特点的设计者和塑造者,是球队的实际掌控者。主教练必须具有很高的权威。”在理解总局领导强调的项目中心关于业务领域的领导权问题上,李认为不是不能干预,但干预必须取决于各中心领导的专业判断。而中国足协对待外籍教练却主观性较强。2002年男足世界杯预选赛小组赛阶段,尽管中国队以6场全胜、小组第1的身份进入第2阶段的十强赛,但足协对主教练米卢的工作很不满意,足协领导与米卢进行了一次“近乎摊牌式的意见交换”。此后,米卢不论在训练的安排上,还是人员使用及打法制定都开始畏手畏脚。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但家家都有难念的经。
当今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阻力重重。危机公关或危机处理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这不仅是其他单位需要面对的,作为运动中心的主任也需要直面危机处理的难题。李在任期间,正处篮球职业化矛盾漩涡中心,孙悦与奥神事件、博彩业欲进入篮坛事件、广汇三大案、凤铝准入事件等危机均有其参与。而阎任期内也不断遭遇俱乐部退出、裁判风波、球迷闹事、俱乐部“革命”等重重危机,其“诚惶诚恐,如履薄冰”上任不足半月,就遭遇了国安俱乐部因裁判判罚问题威胁退出甲 A联赛事件,“开会、下通知、找重点俱乐部谈话、聘请境外裁判,甚至在比赛前和比赛过程中还在提醒和警告一些俱乐部,可以说几乎是做到了苦口婆心、仁至义尽”[2]84。阎[2]108本人“至今仍然认为,中国足协的这些政策精神和原则做法是负责的,可以经受历史检验的。”当然,阎说的“至今”是该书写就的2006年,但不知今日阎还会如此坚持吗?
每次危机都有利益的权衡。每一种社会结构代表一种既得利益的格局,就有种种维护这种既得利益从而也维护这种社会结构的利益集团[6],被统治或者被管理者总要质疑被统治或者被管理的法理依据。对相关组织或制度的怀疑和挑战不仅是理论上的,实践中的挑战更难以应付。篮协和篮球联赛的合法性遭到了凤铝的质疑,足协的权威更是经常性地遭受攻击,2004年的“中超革命”,有7家俱乐部联合对足协的权威和管理联赛的合法性提出挑战,中超联赛第14轮比赛,国安队因对裁判判罚不满,比赛中途慨然罢赛,中国足协随后作出相关处罚。国安俱乐部对足协的处罚决定表示不满,联合几家俱乐部向足协集体发难,提出多项主张,要求中国足协把中超联赛赛事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监督权4项权利都交给俱乐部,并主张建立中超俱乐部投资人为主体的中超联赛联盟体制;暂停今年的中超联赛;公开十一年的联赛财务。[2]257国安罢赛引发中超的“八级地震”,而俱乐部的联合夺权被媒体称为“中超革命”,一时间中国足坛风声鹤唳。其实,在李元伟书中也提到过“革命”,在篮球北极星计划制定出台时,李就声称改革从“革自己的命”开始。不同的是篮协主动革自己的命,而中国足协是“被革命”[7]。
历史总在似曾相识地上演。篮协率16家俱乐部发表《联合声明》:第一,CBA联赛13年来的改革成果不容否定;第二,CBA联赛的合法性、正当性不容质疑;第三,CBA联赛的规则必须得到尊重和遵守;第四,CBA联赛的整体利益必须维护;第五,CBA联赛的职业化改革方向必须坚持[1]64。而阎世铎也联合了一些俱乐部老总和地方体育局长的力量。召开中超俱乐部投资人会议,并对某些俱乐部代表在会场上的“越位”动作,阎甚至激动地拍了桌子,“我使劲一拳头砸在了桌子上。桌子上的茶杯被震得跳了起来,掉到了地上。偌大的一个会议室,一下子变得静悄悄的。”[2]264足坛、篮坛由罢赛引起的俱乐部风波逐渐平息,阎第3次递交了辞呈,而在继任者手上,中超公司宣告成立。
改革大潮中体育从业者特别是各级领导面临抉择,是无动于衷安度任期,甚而为贪腐推波助澜为个人或小集团谋取利益成为历史的罪人,还是积极探索,在体制内寻求事业的突破甚至推动体制的改善,体育的从政者接受着考验。而从推动改革进程、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各色人等陆续相聚在监狱高墙内的足坛打黑风暴,给予人们更多希望,通过对两本体育自传从上任与卸任、与媒体打交道、外教及执教环境以及危机处理等方面进行对照阅读,以明了我国足球、篮球运动发展的不同轨迹,并借以思考中国体育体制改革。如果对中国社会的民主、法制进程和改革大业产生推动作用,则中国体育亦善莫大焉,功莫大焉。
[1] 李元伟. 李元伟篮坛风云路[M]. 北京:中国书店,2010.
[2] 阎世铎. 忠诚无悔:我与中国足球[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3] 王俊生. 我知道的中国足球[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4] 李响. 零距离:与米卢的心灵对话[M]. 北京:知识出版社,2001.
[5] 陈华荣. 退出者的声音:从广东凤铝诉中国篮协案反思我国职业体育临时救济[J]. 体育与科学,2009,30(5):71-75.
[6] 郑航生. 社会三大部门协调与和谐社会建设[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20(1):1-11.
[7] 徐永祥. 社会体制改革与和谐社会建构[J]. 学习与探索,2005(6):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