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在孔子学院的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

2013-12-06 06:07郭玉成李守培23
体育学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武术孔子学院

郭玉成,李守培23

(1.上海体育学院 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2.河北联合大学 体育部,河北 唐山 063000)

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成果之一。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文化、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正是构建中国国家形象、向世界推介一个真实中国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国武术在孔子学院的传播已经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缺少相关理论的指导,尚处于自发状态。这在当今中国虽已进入“国家形象”的觉醒期,但形象的建构和传播却呈现出严重的“他塑”现象,且即使在“自塑”过程中,也存在着主体性缺失和跨文化传播乏力甚至是错位问题[1]的背景下,探讨武术在孔子学院①的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武术在孔子学院传播的现状及影响

1.1 武术在孔子学院传播的现状

武术在各国孔子学院的传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开设专门的武术课、举办武术讲座、进行武术表演、在夏令营中开展武术学习活动。比如2009年举办的第4届孔子学院大会宣传材料报道,在参加大会的217所孔子学院(课堂)中,有近 30%的孔子学院(课堂)开设了武术课,教授内容主要为太极、长拳、功夫扇[2]。

目前,世界各国孔子学院武术教师的来源主要有4方面:一是孔子学院的志愿者、中方公派教师,他们在出国前会接受一段时间的包括武术学习在内的集中培训,具有一定的武术知识,可进行武术“浅层传播”[3],孔子学院中,绝大多数的武术课都是由他们主导进行的;二是外国武术爱好者在本国传播武术,如伊朗德黑兰大学孔子学院的武术项目就是由一名热爱中国武术的伊朗人在推广;三是当地华人拳师,如美国阿克伦大学孔子学院邀请亚裔华人教授太极拳;四是国内武术专业学生或教师,如挪威卑尔根孔子学院的武术教师主要为北京体育大学的学生。

综合来看,武术在孔子学院传播较为迅速。但是,武术教师匮乏、设备不足、资料欠缺、宣传较少等问题也是武术在孔子学院传播不可回避的制约因素。

1.2 武术的传播对孔子学院和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

武术在孔子学院传播提升了孔子学院的吸引力。例如,亚美尼亚孔子学院自2010年开办武术课教学以来,受到了来自该国各界武术爱好者的青睐,亚美尼亚武术协会的武术专业人士、一些大中小学学生及市民,下班后经常会来交流、学习武术,甚至有些家庭一家三四口人来学习武术[4]。这种学习热情无疑对孔子学院的发展极为有利,可以迅速提升孔子学院的影响力。

事实证明,武术在孔子学院的传播对于树立良好中国国家形象、提升中国软实力也极为有利。比如,2011年7月4日始,韩国泰成中高等学校孔子课堂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中国武术体验活动。韩国学生们都表示通过学习武术对平日大多只能在银幕上见到的中国及中国武术更为亲切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更感兴趣了。该次活动在整个泰成中高等学校反响强烈,学生们纷纷对中国武术老师竖起大拇指,见面打招呼时也喜欢用武术中的抱拳礼,更有学生用上刚学会的汉语流行语“很给力”来形容中国武术,表达自己对中国武术和中国文化的喜爱之情[5]。可见,武术在孔子学院的传播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影响力,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增加了国外受众对中国的亲切感,对于树立良好中国国家形象、提升中国软实力具有积极意义。

2 武术面向孔子学院的推广策略

2.1 引起国家重视,强化与有关部门合作

武术的内涵、价值、作用在面向孔子学院推广的过程中要广为宣传,以期引起国家重视,让更多的领导说出如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所言“武术是国粹,谁敢不支持”[6]这样斩钉截铁支持武术发展的话语。武术面向孔子学院的推广在引起国家重视的同时,要强化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尤其是与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的合作。第6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即明确提出:“与国家汉办合作,争取武术成为海外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的教学项目。”[7]与有关部门的合作,要注意突出武术在孔子学院推广的各种必要性和可行性,尤其是对于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传播方面的重要作用。

2.2 实事求是制定武术推广规划,突出传播与引导

面向孔子学院的武术推广规划应坚持“面向学生、积极稳妥、质量为本”[8]的原则。所谓“面向学生”是指武术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因人而异,因需而定;所谓“积极稳妥”是指武术推广要因地制宜,按当地武术的实际发展环境设定推进力度;所谓“质量为本”是指武术推广要考虑实际条件,推广一所成功一所,在“强”的基础上追求“大”,坚决避免负面影响的形成。

大众传媒的传播速度快捷,传播领域广阔,传播逼真度高,其议程设置功能已被传播学研究所证实。所以武术推广规划需要通过各类大众传媒突出武术面向各地孔子学院的传播与引导,从而提升武术在各地孔子学院心目中的地位,激发各地孔子学院主动设立武术为其教学项目的意愿。在传播与引导的过程中,要强调贴近性和针对性。首先,武术推广内容要贴近受众需求;其次是传播形式要贴近受众,要用海外各地读者便于接受的、乐于接受的话语方式进行传播;再次是传播手段要贴近受众,要积极拓展海外终端,以增加海外各地民众获取信息的几率;最后要建立良好反馈机制,以进一步加强武术传播与引导的贴近性和针对性。

2.3 落实“大武术观”,推动武术标准化政策的实施

落实“大武术观”,要求武术面向孔子学院的推广站在武术全局的高度,持有对武术事业整体发展高度负责和包容的心态,根据主客观条件,因时因地因人推广武术,而不唯大拳种是从,不唯竞技武术为尊,同时也不仅限于武术技术,还要积极传播武术文化。宏观上“大武术观”的落实,离不开微观上武术标准化政策的实施。因为,21世纪是一个“得标准者得天下”的高度现代化的世纪,武术标准化正是“武术现代化的标志,是武术发展的基础,能够保障武术的规范化、风格化、科学化和规模化”[9],从而也更容易被注重规范、强调标准的西方科学性思维主导下的国外民众所接受。

3 武术在孔子学院的传播策略

3.1 明确武术在孔子学院传播的宗旨与定位

武术在孔子学院传播首先要明确宗旨与定位,否则就没有明确的方向,容易陷入盲目的状态。宏观宗旨与定位即是宗旨与定位的共性,而微观宗旨与定位则是宗旨与定位的个性。共性决定武术在孔子学院传播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武术在不同孔子学院传播之间的差异性。

以孔子学院的办学宗旨为逻辑起点,就共性而言,“构建良好中国国家形象”不但是孔子学院的使命,也应是武术在孔子学院传播的宏观宗旨。因为对当下的中国来讲,国家形象的重要性是如何强调也不为过的。如此而言,再考虑到当前中国国家形象的核心定位是“和谐”②,武术在孔子学院传播的宏观定位则应依据宏观宗旨而顺理成章地设定为“以和谐为核心的良好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者”。

至于武术在孔子学院传播的微观宗旨与定位,则需因地制宜,这是因为“任何面向世界的传播活动都必须与当地的文化形成对话沟通,求同存异,以此凝聚各民族的共识,在本土化的土壤中让全球化生根发芽”[10],即所谓的“全球化战略,本土化战术”。进而言之,可主要从武术的文化、艺术、体育三重属性来考虑,在立足宏观宗旨与定位的基础上,由各地孔子学院根据自身情况自行设定,比如某孔子学院的武术受众主要为老年人,且十分关注养生,则可考虑将微观宗旨设定为传播武术健康思想。

3.2 树立文化自信,在整体传播中各有侧重

文化自信并非文化傲慢,文化傲慢必然导致文化霸权,文化自信却是基于文化自觉的一种合理心态。国家汉办“大胆走中外合作办学之路,把孔子学院办到外国大学里,一头‘扎进主流’,这是一种文化自信”[11]。武术在孔子学院传播同样应体现出这种自信,唯如此,才会有雄厚的底气、持久的动力,才能赢得更多受众的青睐与信任。

在树立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强调“整体传播”就是要落实“大武术观”传播理念,将武术完整展现出来,让国外民众对中国武术的技术内容、文化内涵、价值效用等有一个较为全面且深刻的把握。强调“各有侧重”,是考虑到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调适的问题。武术在孔子学院的传播,只有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进行文化调适,才能对他国民众形成更为强大的感召力与亲和力。因此,我们必须入乡随俗,尊重和体现文化多样性,贴近和满足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文化风俗进行巧妙的文化转换,以赢得更多的文化认同。

3.3 加强“三教”建设,提升武术教学质量

“三教”即教师、教材、教法。“三教”之中,首重教师。教师队伍建设的大方向是“三化”——本土化、专业化、职业化。武术教师的“三化”培养,可避免中方教师走马灯式的流动,从而更好地保证教学的连贯性与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三化”教师也更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与风俗习惯,更善于以当地人乐于接受的方式教学,而不存在文化差异的问题。但当前的武术教师培养实现“三化”尚待时日,仍要以从国内向国外公派为主,且面临着质量和数量的双重问题。这需要我们积极调动多方力量优化师资,并以当地人最感兴趣的方式介绍出去,比如,可加大汉语国际推广少林武术基地对专职武术教师的培养力度;从体育院校或者外语学院中培养并选拔一批既懂外语又精武术的教师;从具有丰富对外教学经验的民间拳师中选择一批既有能力又有意愿的拳师。对于选拔出的武术教师,执教前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培训,一是从公共外交的角度,站在提高国家形象的高度,让其练好“内知国情,外知世界”的基本功,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素养、风貌,深刻领会“每个教师出去都是一个生动的中国读本”的意涵;二是要进行课堂管理、教学法与跨文化交际的培训,这是“赴美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最希望获得的培训内容”[12],也理应是即将进入孔子学院的武术教师的重点关注内容。

教材是武术在孔子学院教学的重要依托,当前首先要解决的是有与无的问题。汉语国际推广少林武术基地研发的《快乐武术学汉语》系列教材较有特色,具体运用效果有待检验。教材开发的大方向是本土化,如此不但节省成本,而且针对性强,适合当地情况,贴近受众实际需求,容易引发共鸣。整体来讲,教材编写在遵循“整体传播中各有侧重”原则的同时,应适当向传统武术倾斜。原因主要在于传统武术相较于现代武术而言,是中国人绵延数千年智慧的结晶,体现着历代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中国武术中的经典。而“敬畏经典,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高度自觉、充分自信的文明标示。经典中承载着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代代相传的至今仍有生命力的审美价值取向和道德伦理观念,需要我们自觉地把它‘抽象’出来,‘继承’发扬,使之成为具有永恒价值的精神资源”[13]。

教法上主要是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方面问题。教法困境的突围之道还在于教师队伍的本土化。但是,在当前实现师资本土化尚待时日的情况下,从国内公派出去的武术教师应该主动谋求教法改进之道,尽量采用贴近外国人生活、思维和习惯的教学方法。

3.4 从经费和科研两方面切实保障武术在孔子学院传播

孔子学院经费来源多为政府资助,但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投入也就越大,如何获得更多的经费保障成为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歌德学院多渠道的资金来源为孔子学院提供了借鉴,如在汉语学习需求旺盛的我国周边的东北亚、东南亚及中亚地区可根据市场需求引入盈利模式;在鼓励捐赠法律体系完备的美国可以通过基金会的捐赠提供资金保障;在汉语教学基础薄弱的国家,国家汉办可以重点扶持[14]。另外,要进一步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完善企业投入和社会捐赠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武术优势,适当组织学生参与商业演出等盈利性活动,在活动中实现武术传播与经济创收的双重效益,但要明确构建良好中国国家形象的宏观宗旨,始终将武术传播放在首位,在经济创收中为武术传播创造更多机遇与空间。

针对孔子学院的科学研究有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保障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但据 CNKI的收录,具体到武术进入孔子学院方面的研究,则只有不到10篇文献,研究质量良莠不齐。武术在孔子学院要发展,要加强科学研究。和英国文化委员会、法语联盟等相比,孔子学院的年度报告等科研支撑的力度远远不够,学术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均亟待提升。因此,国家汉办可联合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发挥后者的体制与资源优势,建立针对孔子学院的专门科研机构,通过武术学、文化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不同研究路径,结合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方法,深入分析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术语翻译、受众情况、效果评估等问题。

3.5 从理论和实践深度传播武术内涵,构建国家形象

就国际社会对中国国家形象的不同认知而言,在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等因素之外,中国自身在国家形象构建方面的某些失误造成的国际社会误读也是重要原因。我们的对外传播很多时候体现出浓重的“外宣”痕迹,严重缺少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应有的互动与交流,未能发出大量、持续、明确的如美国国际关系学者Robert Jarvis所说的,可以被社会公众主动选择、进入国家形象感知主体的心理过滤机制的“有效信息”,这些信息能使人们改变与事实相悖的不正确的看法或改变一定的思维定势,因而能对国家形象的构建发生作用和影响。

武术在孔子学院的传播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展开,理论的维度,要向世人诉说武术的博大精深,让世人知晓武术不仅是一项体育项目,更是中国文化的全息载体;要注意适时传播武术文化,但要杜绝生硬的“外宣”。实践的维度,武术教师在教学中和带动学生积极融入当地的企业、社团、社区活动时,要传达出武术人所独有的那份自信、平和、友善与向上,折射出以中国文化为底蕴培养出的大国气派,这种气派可令接触者心向往之,从而在内心深处逐渐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

4 武术在孔子学院推广对国家形象构建的预期效果

武术若可在孔子学院推广,对国家形象构建的预期效果将主要表现为3方面。首先,将进一步强化孔子学院构建国家形象的效果。因为,武术传播目标与孔子学院发展宗旨一致,其在孔子学院推广可凸显孔子学院的中国特色,提供解读中国文化的新路径,实现武术传播与汉语教学的双赢,从而不断丰富孔子学院内涵,提升孔子学院的影响力。

其次,武术在孔子学院推广将对国家形象的构建产生多重效果。中华武术不仅拳种林立、流派繁多、武不尽势、势无穷意,且社会功能多元、思想观念错综复杂,包涵着中国不同阶层和社会集团的思想风貌、伦理道德及职业规定性,折射着中国人数千年延传的生活方式,映照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全息图景。所以,中华武术是博大精深的,也正因此而使其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必然产生多重效果,如崇德尚礼、自强不息、刚柔并济、贵和尚中、求实创新、以人为本、包容博大等。同时,武术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在历史的长期积淀中必然精华与糟粕共存,所以其对构建中国国家形象产生的多重效果也必然不仅限于正面,完全有可能在广泛的国际传播过程中给某些受众以某些负面印象,从而影响到这些受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判断。这就需要武术在孔子学院传播的把关人因地因人对武术传播内容与方法把好关,最大限度地传播武术的精华,使武术对国家形象的构建产生更多的正面影响。

再次,“和谐”将是武术在孔子学院推广对国家形象构建的核心效果。中华武术虽价值功能多元,但其实现这些功能的伦理观念是和谐,衡量上述诸功能的总体价值尺度是和谐,追求的总目标之共同点仍是和谐[15]。或从文化、艺术、体育 3重属性来看,武术是中和的文化、技击的艺术、和谐的体育,3种属性同样内在地统一于中国文化传统一以贯之的“和谐”精神。所以,武术“和谐”的核心理念凝聚着中华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与现实感受,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与行为准则,其对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的核心效果必然也是“和谐”。其实,由于武术在孔子学院的传播处处展现着对和谐的关注,武术受众容易因此而形成武术崇尚和谐的初始印象。这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讲,武术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容易遵循着受众“自我应验”(所谓“自我应验”,从心理学上讲,是指人们倾向于或习惯于选择有利于对人或事物的初始印象或观念的事实和数据来“选择性地验证”它们,使之“自我实现”为普适、永久的印象或观念[16])的心理机制和认知逻辑,不断强化着对于以“和谐”为核心的良好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当今世界,全球化带来的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的日益加深,以及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不断强化,使国家形象的巨大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不仅决定着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话语权,影响着国家利益的实现,也关涉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期冀武术在孔子学院的传播可为武术国际传播、孔子学院发展,尤其是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做出更大贡献。

注释:

① 本文所指孔子学院在未明确区分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的情况下,一般是为行文方便而对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统称。

② 这是由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内在特性、中国的发展现状以及当今世界对中国的需求3方面共同决定的。

[1] 孟建. 中国形象不能被“他塑”为“沉默对话者”[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11-08(6).

[2] 郑杰. 孔子学院武术课程设置研究[D]. 太原:中北大学,2011:24.

[3] 郭玉成. 武术传播引论[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82.

[4] 李玫. 理论实践相结合 武术教学结硕果[EB/OL].[2011-11-15(农历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http://www.hanban.edu.cn/news/article/2011-11/15/conte nt_381794.htm.

[5] 韩国泰成中高等学校孔子课堂开展中国功夫体验周[EB/OL]. [2011-07-26]. http://www.hanban.edu.cn/article/2011-07/26/content_284432.htm.

[6] 王有唐. 刘鹏:“武术是国粹,谁敢不支持!”[J].中华武术,2010(4):卷首.

[7]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2010-2014)[Z]. 2010:3.

[8] 虞定海,张茂林. 基于孔子学院的武术推广模式研究[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1):85.

[9] 郭玉成,康戈武. 中国武术的“标准化”战略[J].武术科学,2009,6(12):1-2.

[10] 段鹏. 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传播策略[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136.

[11] 赵秀红. 高校积极参与文化走出去工程 已建孔子学院中,中外高校合作举办占九成[N]. 中国教育报,2011-11-25(1).

[12] 刘俊. 赴美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调研报告[J]. 孔子学院院刊,2010(3):42.

[13] 仲呈祥. 敬畏经典与文化自觉自信自强[N]. 文汇报,2011-03-10(5).

[14] 刘丽平,蒋鑫鑫. 从歌德学院看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之路[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3(3):86.

[15] 徐才. 武术学概论[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94.

[16] 李智.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传播时代建构主义的解读[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29.

猜你喜欢
武术孔子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孔子的一生
中华武术
孔子的一生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学院掠影
武术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