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高校实力弱化探微

2013-12-05 06:38王成端陈一君
关键词:教育经费高校教师办学

王成端 孙 山 陈一君 谢 华

(四川理工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

一、教学质量趋低

与东部地区的高校相比,西部高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从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结果看,2003年至2008年,教育部对589所高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了评估,评估等级为优秀的共有424所高校,优秀率为71.99%;评估等级为良的有144所高校,良好率为24.45%;评估等级为合格的共21所高校,合格率为3.56%。西部共有140所高校参加了评估,其中92所获得了优秀,优秀率为65.71%;41所评估等级为良,良好率为29.29%;7所评估等级为合格,合格率为5%。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优秀率,西部高校比全国低了6.28个百分点;而评估等级为“合格”的比例,西部高校却比全国高了1.44个百分点。

2003-2008年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情况统计表

从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结果看,2005年,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共评选出获奖项目599项,西部高校有106项获奖项目,仅占20.2%;2009年,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共评选出获奖项目651项,西部高校有123项获奖项目,仅占18.9%。

第五、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西部地区统计表(仅统计第一完成单位)

从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立项来看,精品课程、特色专业、教学改革项目、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团队建设等,西部高校均处于劣势,不但项目数量达不到全国平均数,项目的级别与层次也明显低于东部地区的高校。

2008—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西部高校统计表(含本科、高职高专、网络教育、军队院校)

西部高校教学质量的差距,一方面与西部高校的硬件条件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西部高校教学质量意识薄弱有关。一些西部高校,特别是合并新组建的西部高校,为满足基本建设的需要,不顾教学资源的短缺,盲目扩大招生规模,一味追求学生数量,过分看重经济效益,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

二、教育经费不足

教育经费不足是我国高校的共性,只不过在西部高校体现得更为充分。对西部高校来说,教育经费短缺是一个必须长期面对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有四:一是教育经费增长停滞不前。特别是在扩招后,招生数量增加的越多,西部高校教育经费就越捉襟见肘。2007到2010年,西部地区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每年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平均差距达到五百元以上。二是债务缠身。在扩招后,为满足教学的基本需要,相当一部分西部高校举债办学,从银行贷款搞基建或购买仪器设备,造成债务缠身甚至是债台高筑。个别西部高校银行贷款已达数亿元人民币,仅归还银行利息都力不从心。三是教育经费增长潜力不大。西部高校大部分属于地方性院校,其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所属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的财政支出。西部地区的经济本身就不发达,经济增长速度也比较缓慢。因此,要快速增长教育经费,对西部高校来说,不可能也不现实。四是学费欠账多。西部高校的贫困生比例要远远大于东部高校,学生拖欠学费的现象比较普遍。尽管国家加大了助学贷款的力度,但在西部高校,学生所欠学费金额却并未明显降低,每年往往高达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这在客观上使西部高校的教育经费“雪上加霜”。

西部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一览表(单位:元)

三、师资队伍薄弱

师资队伍是西部高校面临的又一发展危机。无论数量、质量还是职称或学历结构等,对西部高校教师队伍来说,均明显偏软。

总量不足。近几年来,西部高校教师数量尽管有比较明显的增长,但仍然总量不足。2009年,西部高校专任教师达到305958人,但西部高校师生比却为1∶19.6。这表明西部高校教师数量仍然不足。

整体素质不高。在教育观念、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科研水平等方面,西部高校教师队伍整体滞后。西部高校缺少名师,缺少骨干教师,缺少集教学科研于一身的“大师”。在第四、五、六届高校教学名师奖的300名获奖者中,西部高校只有47名,仅占15.7%。

第四、五、六届高校教学名师奖西部高校获奖教师统计

结构不合理。西部高校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等均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现为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偏少,低职称低年龄青年教师偏多,骨干青年教师偏少。2009年,在全国高等学校(机构)专任教师中,西部地区正高级职称的占19.3%,而初级与无职称的均占23%以上。在西部地区的一些地方本科院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到了80%以上,而且主要来源于本校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近亲繁殖现象相当普遍。同时,在西部一些地方院校,教师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结构性缺编现象也比较严重。

教师队伍动荡不稳。西部高校教师流失严重,特别是高学历、高职称的优秀教师“跑得更快”。在西部高校,教师的流失往往是无序的,从而导致西部高校教师队伍始终处于流失与引进、引进与流失的动荡之中。

四、高校结构失衡

截止2011年5月23日,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西部地区总共有677所高等学校,占我国高校的23.8%。西部高校内部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

地域结构不合理。西部高校的地域分布很不均衡,陕西、四川、广西、云南、重庆的高校占了67.2%。西藏自治区只有6所高校。而且,西部高校绝大多数都集中在省会城市。这种地域的集中分布,必然会影响西部高校的辐射范围,不利于其充分发挥对所在地经济与社会的服务职能。

西部地区高校统计表(截止2011年5月23日)

层级结构不合理。西部高校呈现出金字塔结构,本科院校的数量远远少于专科院校的数量。在510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93所,专科院校317所所,本、专科院校之比为6∶10。这说明西部高校中,专科院校明显偏多,重点院校与综合性大学数量太少,一般地方性院校居于主体地位。

科类结构不合理。在193所西部普通本科院校中,农林院校7所,师范院校34所,医学院校20所。以上数据表明,西部地区本科师范院校比例偏大,占到了17.6%,而农林院校比例偏小,仅占3.6%。

五、品牌名校较少

西部地区少名校。在西部的高校中,绝大多数是一般本科院校或地方性院校,“211”高校与“985”工程高校数量相对较小。在全国39所“985”高校中,西部地区只有7所,占17.9%;在全国121所“211”高校中,西部地区仅有24所,占19.8%。另外,在“合并、合作、调整、共建”后,一些原来比较有影响的“名”校也逐渐失去其名,客观上减少了西部名校的数量。

西部高校少优势学科与重点学科。一方面,在西部一些历史悠久的重点高校,经过多年培育的优势学科因多种原因已经或正在丧失其优势,沦为一般学科甚至成为落后于时代的劣势学科。另一方面,在西部的一般地方院校,优势学科的缔造与重点学科的建设还没有排上议事日程。

2007国家重点学科西部地区统计表

西部高校少特色专业。近几年来,特别是扩招以来,西部高校的专业建设虽然进步明显,但却呈现“数量增长、特色减弱”的倾向。从宏观看,整个西部地区的专业建设还没有体现出鲜明的西部特色。一批符合西部资源特点、适应西部经济发展、满足西部社会进步需要的专业群还没有形成。从微观讲,西部不同高校的专业建设也未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校特色。专业设置大同小异、无特色、无个性仍是西部高校专业建设的通病。

六、办学效益较低

西部高校办学效益不高,主要表现在:

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不高。在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等方面,西部高校还远未达到科学与合理,重复投资、盲目投资、投资有去无回等导致西部高校教育经费隐性流失。这不仅降低了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而且也使教育经费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西部高校更加囊中羞涩。

西部高校内部效益不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扩招后,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不能完成学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导致教育资源的流失。二是由于经济等众多原因,中途辍学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客观上均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降低了办学效益。三是由于内部机制等多种原因,西部高校对经济与社会发展趋势的反应较为迟缓,对社会需求变化的反应也比较滞后,这使得其专业设置、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降低了其办学的效益。

西部高校外部效益不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西部高校毕业生未就业的人数不断增加,客观上导致西部高校教育产品的闲置,降低了西部高校办学的社会效益。二是与东部高校的毕业生相比,西部高校毕业生就业表现出明显的低档化,本科生承担专科生能胜任的工作,专科生承担高中生能胜任的工作。这客观上导致西部高校办学效益的缩水。三是西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非专业化,导致其在大学所学专业知识多多少少失去作用,客观上降低了西部高校的办学效益。四是与东部高校相比,西部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其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也就相对较低。五是西部高校“服务社会”这一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办学的社会效益不是特别明显。

七、竞争力偏弱

与东部高校和国外高校相比,西部高校的竞争力明显偏弱。

经过多年的“合并、调整、共建、合作”,东部高校基本上走完了外延发展道路,步入了内涵发展阶段,其校园规模扩张、师资队伍数量、校内体制改革、各类教育结构等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与优化。对绝大多数东部高校来说,现今及未来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质量、创建品牌、创办名校。但对西部高校来说,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其主要精力仍然要放在解决因扩招、合校、新校区建设等带来的一系列办学问题上,放在解决教师数量不足、教学过程不规范、管理体制不统一、教学基本建设薄弱等教学基本建设问题上。因此,在招生、就业、优势学科建设、品牌专业发展、办学规模与效益、办学质量与层次等方面,与东部高校相比,西部高校的竞争力明显偏弱。

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西部高校获奖统计表(仅统计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

同时,西部地区高校在社会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竞争力也弱于东部高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的贸易承诺,“市场配置资源”的法则也会在高等教育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西部高校来说,市场配置资源的程度越高,其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现象也就越明显。因为市场配置资源遵循的是“利益最大”原则,西部的许多高校因不能够产生“最大或更大利益”而得不到或很少得到市场配置的资源。特别是各种社会资源在市场的调节下自然而然地亲睐重点大学,各种民间资金在市场的作用下纷纷与名校联姻,西部高校就只能望市场兴叹。目前,许多社会捐资,特别是一些企业的捐赠,纷纷向名校倾斜,西部高校只能分享到其中很少一部分,甚至完全分享不到。

[1] 中教育统计年鉴.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 赵万峰,等.论西部高校的学科特色及特色学科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1,(05)

[3] 何天富,等.西部高校引进人才途径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9,(09)

[4] 王相平.西部高校人才流失的现状原因与对策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5)

猜你喜欢
教育经费高校教师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管好用好粮食仓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
基于ArcGIS9.0-GeoDa059i的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空间差异性分析——以2008-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为例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