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人体科学专业“3+1”创新实习模式的研究

2013-12-05 06:38
关键词:人体科学课题组专业知识

胡 尧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是一门新兴的本科专业,我国于1998年新设立的体育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于1999年正式使用“运动人体科学”名称招生(简介),同时将原来的运动生理、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保健等研究生专业统称为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研究生专业[1]。该学科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是利用生物学与医学知识研究体育运动中人体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2],该学科设立的初衷是培养掌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能胜任运动康复、体育健康促进和竞技体育医学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3]。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该学科在整个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惑和阻碍,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纳为主要以下几个方面:①毕业生就业率偏低。②运动人体特色课程设置比重较少。③学位授予与专业定位矛盾[4]。后两方面问题最终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就业率偏低。

就业率低下是直接影响专业发展、专业招生,以及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原因,长久下去会最终影响专业的发展,致使专业萎缩。而实习作为大学生择业前的重要环节,是从理论向实践过渡的关键一环,因此课题组从毕业实习方面着手,依托医学院校背景,创新出“3+1”实习模式,并从学生实习、择业、就业的影响方面,对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习模式进行了改革尝试和探讨。

一、“3+1”实习模式及实验方案简析

1.传统运动人体科学实习模式及“3+1”实习模式的提出

调查研究表明[4、5],目前各体育院系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习模式通常为教学实习、体质监测实习结合运动医务监督实习三个实习阶段的结合,各阶段实习周期为4~6周,然后各阶段轮换。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习模式的改革解决该专业目前就业面窄的尴尬局面,出于以上考虑,为了更好的借助医学院医学背景和优势,扩大就业面,课题组首先尽量将临床实习纳入到实习内容当中,而康复科是所有医院科室唯一能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较好结合的临床实习科室;其次,考虑到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在未取得更高学历前,从事专业教学的几率很小,因此,此次实习取消了教学实习环节;第三,该专业课程设置中开设有系列体育管理方面课程,使该同学们具备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因此,加入体育行政方面的实习内容将有助于学生通过公务员考试,扩大其就业出路;第四,自主实习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实际情况选择实习单位,进一步扩大实习后的就业范围。综合以上原因,课题组取消了教学实习,同时将运动医务监督实习改为康复科临床实习,并加入了行政实习和自主实习两种新的实习方式。最终确立了“临床+科研+行政+自主”的中医药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习模式,即由学校提供3个实习方向的选择,并给学生自己选择实习单位的机会,简称为“3+1”实习模式。

2.实习实验具体安排

实验对象:成都中医药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08级全体学生,共38名,均为本科生。

“3+1”创新实习模式具体安排如下:临床实习安排在温江中医院和名山县中医院的康复科,学习、协助康复医师对康复病人进行康复治疗;科研实习安排在四川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内容为帮助带习老师进行国民体质测试和研究;行政实习安排在温江区体育局各科室,跟随带习老师处理体育行政管理工作;自主实习则不需学院统一安排实习单位,由学生在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后上报学院备案,经学院审批同意后,开出实习介绍信委派学生到所选择单位实习。

被分配到各实习部门的学生,实习期间只允许在其选择实习单位实习,实习时间为整个实习期。

3.实习安排的特殊性说明

实习过程本应要求实习生在各不同实习内容间进行定期轮转。此次为了更好的研究各项实习内容对学生的影响,本次关于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级同学的实习安排,并未安排实习轮转。该特殊安排是在学生完全知情,并协商同意后实行的,特此说明。

二、实验结果

1.学生对实习方向的选择情况

全班38名学生自行对实习内容进行了选择,全班同学实习方向选择情况分布见表1:

表1 实习内容选择分布情况

2.专业知识与实习内容结合情况

为了了解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知识在实习过程中的应用情况,以反映实习安排与专业结合情况,我们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运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认为实习过程中能使专业知识得到较好应用的学生人数统计如下(表2):

表2 专业知识能在实习中得到较好应用的学生统计表

3.学生毕业后择业情况

为了能研究实习对学生择业的影响,课题组对学生的毕业去向进行了跟踪调查,其毕业去向分布如下(表3):

表3 毕业后择业情况分布

4.实习经历在实际工作中的价值

为了研究该“3+1”实习模式对学生在工作中的长远影响,课题组对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对实习经历的认可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认为实习经历对工作有帮助的在统计中标注为“是”,认为没有帮助的标注为“否”,调查结果见下表(表4):

表4 实习经历在工作中的认可调查

三、分析与讨论

从学生对实习内容的选择来看,选择临床实习学生占到总数的37%,为各方向选择比例最高的实习选项,表达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对希望能够得到临床医疗的意愿。选择自主实习的学生仅次于临床实习,占到了34%,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目前已有实习安排的不信任的心态,也说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在以往的实习安排上存在一定问题。

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专业知识的应用情况来看,临床实习认为能较好结合专业知识的同学为92%,科研实习的学生均认为能与专业知识较好的结合,行政实习认为能较好应用专业知识的同学为83%。可以看出,各实习方向的学生80%以上都认为实习能较好的应用到专业知识,可以认为实习安排与专业具有较高结合度。

将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与实习选择方向进行比较后可看出,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与实习方向有较高相关度。实习方向为临床、科研、行政和自主,而毕业去向为医疗、体育科研、公务部门和其它。两者学生分布情况相比较结果如下,选择临床实习的为37%,进入医疗机构的为16%;选择科研实习的为13%,进入科研单位的为16%;选择行政实习的为16%,考入公务员的为16%。从比较结果可以看出,科研和行政两种实习的学生与后来进入相关领域工作的学生几乎相同,但临床实习的学生却只有不到一半进入了相关机构工作,这与目前国家政策对该专业的限制关系较大,同时也体现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就业意愿与实际就业情况在择业上的巨大差异。

毕业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6个月内,课题组对学生在工作中对实习经历的认可情况的跟踪调查表明:绝大部分的学生(≥80%)都认为实习经历对以后的工作有帮助。该项调查中营销公司工作的学生对实习的认可度竟也达到83%,出乎课题组意料,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在该行业有如此高的认可度与自主实习选项有关。

四、结论

运动人体科学学生在心理上,对医学临床实习的期待较高;“3+1”实习模式的实习内容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知识结合度较高;该实习模式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有较高相关度,起到了指引学生择业的作用;该实习模式的实习经历能对学生的日后工作起到帮助作用。

综上所述,运动人体科学“3+1”实习模式能较好的结合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优势,能为学生在就业指引以及日后工作起到帮助作用,有利于拓展就业渠道,扩大就业范围。本课题实践证明该实习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并适合在医学背景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中推广和应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8:165.

[2] 王小敏,等.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方向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9(2):118-119.

[3] 陈楚杰,等.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课程方案[z].2007,5.

[4] 余晓慧,等.新时期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1,26(4):39 -41.

[5] 葛孚章,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专业课模块化设计探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1):124-126.

猜你喜欢
人体科学课题组专业知识
阳城县“耕心微写”课题组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开设运动人体科学选修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策略的探究
课题组成员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第三届全国运动人体科学教学研讨会在广东东莞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