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琳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
《护理学导论》作为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除了介绍护理学科的性质、基本理论和护理程序外,更涵盖了护理人文素养方面的众多内容,如护患沟通技巧、职业素质、护理工作中的伦理道德、法律观念等。课程性质决定学生只有通过切身体验和感悟反思,才能真正将蕴涵于知识中的情感、精神纳入自己的内心深处、进入个体内在的精神世界,从而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因此,我院于2011年以2010级护理本科某班共60人为研究对象,在《护理学导论》课程中进行体验式教学法的试点改革,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建立并论证具有我校护理专业特色、系统规范的体验式教学模式。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提升为导向,以传统课堂讲授与体验式实践教学全程紧密衔接为原则,培养适应现代护理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1)教师的准备:构建体验式教学课程体系
设计课程模块。通过对《护理学导论》课程的知识体系、教学大纲、教学目的进行全面的分析,课题组将整个教学内容分为四个知识模块,即:护理学的发展及相关概念、护理伦理及护理相关法律问题、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护理文化与护理理论。对每个模块注入相应的教学内容及活动主题,设计各主题活动的考评方式(详见表1)。
制定评分标准。例如:演讲及汇报评分标准、见闻交流评分标准、热点辩论评分标准、角色扮演评分标准、案例分析评分标准等,以小组为单位记分。对于小组演讲代表、辩论手、重要角色扮演者、小组讨论汇报者均酌情加3~5分。
确定体验形式。在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各门学科常用的体验式教学方式和手段,根据每个模块的学习重点和教学要求的不同,选择最能与之相适应的体验形式,如:主题演讲、热点案例研讨、情景剧模拟、角色扮演、人物访谈等,同时收集案例素材及相关影音视频资料。
(2)学生的准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体验式教学模式”,将体验式教学的设计思想、理论依据、教学目标、组织形式、活动意义等告知学生,并进行体验式学习所需技能和方法的培训。如:文献检索技术、网络使用技巧、反思报告的撰写及案例情境讨论如何开展等。
完成相应模块的理论部分学习。考虑到学生多年的学习习惯和实际接受能力,每个知识模块的重要知识点仍以传统课堂讲授式进行(理论讲授仅占总学时计划的1/4)。
完成相应模块的实践体验活动。将学生按每10人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各项主题体验活动。
(1)创造情境:要求教师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特定的体验活动和问题情境让学生感知;努力创设一个平等、友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减少自我防御,而更倾向于自我开放和表达。
(2)自主体验:学生参加各种事先设计的活动,以观察、表达和行动等形式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促成全体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和思考,最大程度地完成自身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重构。
(3)分享及交流:学生分享并交流对体验或观察的认识,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分享各自的感受,以达成对事物的共识。此阶段教师可鼓励学生自我开放,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并互相启迪,交流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欣赏学习者创新思维的亮点,促使学生丰富并完善自身的感悟和体验。
(4)整合和应用: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和归纳,印证并提升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形成职业素养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体验感受,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差异性和独特性。
建立过程式学习评价体系。评价在课程进行中贯穿全程,通过每个模块学习时学生的体验报告、主题辩论时学生发言的情况、情境模拟表演质量、演讲水平的高低、团队协作情况以及听课出勤情况等多项指标给予动态地评分和监测。
成立课程质量监督小组,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进行监控。监督小组是由特邀督导专家、课程负责人、学生代表组成。督导专家负责随堂听课、检查课程进度,对课程的质量进行全面监控。课程负责人主要负责组织集体备课,不断完善和修改教学大纲;组织设计各项实践体验环节及制定评分标准等工作。学生代表负责定期召开学生教学信息反馈会,广泛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建议与意见,并对收集的教学信息及时反馈。
表1 体验式教学实践模块
(1)教学理念的先进性
体验学习理论(experiential learning theory)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大卫·库伯(David A.Kolb)在系统研究各种学习理论和学习策略的基础上提出的[1]。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和情境,让参加者在参与过程中观察、反思和分享,以此实现知识、能力以及态度的提升与重构的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该理论促进了“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移,在1984年一经提出就立刻在终身学习模式的设计和发展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逐步在美、英、法、加等许多国家的课堂教学中被采纳和使用。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在于: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学习的自主性,有别于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传统学习方式,重视学习者自身的感受和领悟,让学生参与教学,主动探究护理的问题、原理与方法,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收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学习的主体。②强调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感受、领悟和反思的过程,这个过程以个体自我“体验”为基础,促使学习者在体验过程中的不断成长和完善,这与我国目前倡导的素质教育目标是一致的。
本研究紧密围绕体验式教学理念的核心宗旨,在课题设计中从体验方式的选择、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及教学效果评价等诸多环节上均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国际先进教学理念,让学生参与教学,主动探究护理的问题、原理与方法,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收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学习的主体。
(2)教学方法的创新性
本研究打破传统的单元章节顺序式讲授模式,在对《护理学导论》课程的知识体系、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将整个教学内容分为四大知识模块(见表1)。对每个模块注入相应的理论教学内容,并设计了多样化的实践体验方式,如:主题演讲、热点案例研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人物访谈等。这种将实践体验教学手段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之中的做法,既保证了学科知识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克服了《护理学导论》课程因传统的讲授方法给学生造成的抽象乏味、理解不透、感触不深等教学问题。参与实验课程的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体验形式“感觉很生动、真实并印象深刻”,同时表示“喜欢这种教学方法,可继续实施”。课题组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渗透、感悟反思、实践强化”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将课堂教学与实践训练、知识传授与情感培养相结合,加深其护理情感的体验与培养,体会护理工作的价值,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国内外研究结果还表明:体验式教学在建立学生主体课堂、加大信息输入和语言产出、培养学生自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均高于传统教学法的学生[2-4]。本次试点课程教学反馈结果也显示,学生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等方面满意度均较高。此外,以小组为单元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为学生融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从学生方面入手——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由于体验式教学模式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有别于传统的被动填鸭式教学。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由“要我学”为“我要学”转变,是课题需要突破的关键点之一。因此,首先要通过前期的教学方法宣传与培训,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体验式”学习;同时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程组在前期大量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最终选择适合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几种体验教学形式如:主题演讲、热点案例研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人物访谈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入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作用,诱导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有效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2)从教师方面入手——提高教师教学组织能力以保障体验式教学顺利进行
由于中国学生多年养成的学习习惯与国外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师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准确控制理论教学和体验实践活动的时间,保证课程知识点的系统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协调统一,这对教师课堂组织能力和课后的督导能力是极大的挑战,也必将极大促进教师的职业成长。
[1] 沈国丰.大学生体验式学习过程与方式倾向性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1):106 -108.
[2] 王国强.体验式学习理论及其对成人教育的启示[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23(3):4-5.
[3] 曹佩升.体验式英语教学模式设计及其理论建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l2(1):82-83
[4] [英].柯林·比尔德,等.体验式学习的力量[M].黄荣华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20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