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俐焰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 病程长, 不容易治愈, 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为了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 本文选择辽宁省营口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给予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治疗, 观察其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60例, 上述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等症状, 通过纤维结肠镜检查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而确诊。同时排除肝肾功能障碍患者、结肠肿瘤患者、肠结核患者。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0例, 男16例, 女14例, 年龄最小为26岁, 最大年龄为61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9.8±6.8)岁;病程最短为0.9年, 最长为10年, 患者平均病程为(3.6±1.4)年。对照组患者30例, 男15例, 女15例, 年龄最小为27岁, 最大年龄为59岁, 患者平均年龄为(38.7±7.2)岁;病程最短为0.8年, 最长为9年,患者平均病程为(3.4±1.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给予美沙拉嗪颗粒口服, 1.0 g/次, 4次/d,在服用美沙拉嗪基础上给予培菲康口服, 410 mg/d, 3次/d。连续治疗8周。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颗粒口服, 1.0 g/次,4次/d, 连续应用8周。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变情况, 定期对患者行纤维结肠镜检查, 观察镜检结果。
1.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变情况评定患者疗效。患者治疗后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临床症状消失, 纤维结肠镜检查提示肠黏膜恢复正常, 临床疗效评定为治愈;患者治疗后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显著减轻, 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提示肠黏膜显示轻度炎症改变,镜检下可发现部分假息肉形成, 疗效评定为好转;治疗后患者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没有减轻, 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提示肠黏膜没有好转, 或者病情加重, 疗效评定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4.0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所得的临床治疗效果评定结果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评定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治愈16例、治愈率为53.3%;好转12例, 好转率为40.0%;无效2例,无效率为6.7%。观察组患者治愈率加好转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治愈9例、治愈率为30.0%;好转11例, 好转率为36.7%;无效10例, 无效率为33.3%。对照组患者治愈率加好转率为66.7%。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加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患者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等, 病变部位多发生在直肠或者乙状结肠, 上述部位的黏膜或黏膜下层受损。溃疡性结肠炎没有特殊治疗方法, 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提高免疫功能的药物等在溃疡性结肠炎中较为常用。美沙拉嗪是5-氨基水杨酸, 能够在回肠末端以及结肠起到抗炎作用。美沙拉嗪能够清除氧自由基, 起到抗氧化损伤作用, 能够抑制相关炎症介质合成和释放, 降低炎症对肠黏膜的损伤[1,2]。培菲康是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肠球菌三种菌组成的微生态制剂, 培菲康有助于调节肠道的菌群失衡, 有助于提高肠道有益菌群的作用, 对致病菌起到抑制作用[3]。本文中, 观察组给予培菲康和美沙拉嗪联合治疗, 观察组治疗后的治愈率加好转率高于对照组, 说明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能够显著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1]法贞,李桂芹,盛红.培菲康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观察.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3,04(1):248-249.
[2]谷忠星.美沙拉嗪联合美常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2346-2347.
[3]刘克祥,李亚男.培菲康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4(3):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