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 朗 汪秀英 陈茂杰
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常见的临床表现,还是导致肾脏疾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也是进展性肾衰的一种持久独立的恶化因素〔1〕。蛋白尿的患病率以及对肾脏功能的影响正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徐州地区3万余例健康体检者的资料,分析其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SEM)初步构建蛋白尿各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联系,为蛋白尿防治提供依据。
1.对象
研究使用徐州市中心医院2006~2009年体检资料,筛除缺失值较多的资料。重复体检的资料,蛋白尿阳性的保留体检日期较早的那份;蛋白尿阴性的,仅保留体检项目较多、资料较全的一份;白细胞尿阳性,同时尿红细胞或尿蛋白弱阳性“+-”~“+”的样本以疑似尿路感染而排除,最后共获得合格样本36720份。
2.方法
尿蛋白检测使用韩国YEONGDONG电子株式会社URISCAN-PRO半自动尿分析仪,根据浊度反应将检测结果分为六个等级:-、+-、+、++、+++、++++。本研究中以尿蛋白+及以上为尿蛋白阳性的判断标准。使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logistic回归、因子分析等,使用 AMOS 5构建SEM模型。
1.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获得合格样本36720例,其中男性24 141人占65.74%,女性12 579人占34.26%。总蛋白尿阳性数1079例,患病率为2.94%。其中男性患病894例,患病率3.70%。女性患病185例,患病率1.47%。男女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44.521,P=0.000)。
2.蛋白尿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蛋白尿为因变量y,自变量x选取了所有单变量分析中的有意义的变量,使用条件前进法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模型有意义(χ2=1210.102,P =0.000,R2=0.158)。logistic回归结果见表1。模型显示白细胞尿、糖尿病、红细胞尿等14个变量是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
表1 蛋白尿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危险因素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为进一步理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使用Kaiser正态旋转法进行因子分析,经过6次迭代,产生5个因子特征根大于1,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7.310%。因子成分见表2。
表2 因子成分表
由表2可见第一因子以收缩压、舒张压、年龄等循环系统压力为主,取名为F1(压力因子)。第二因子以血浆粘度、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为等营养负荷为主,取名为F2(负荷因子)。第三因子以尿素氮、肌酐为等代谢产物主,取名为F3(代谢因子)。第四因子以红细胞尿、白细胞尿为主,取名F4(通透因子)。第五因子以谷丙转氨酶、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为主,取名F5(乙肝因子)。
4.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将五个因子设计为潜变量,结合临床医学的基础知识,构建了五因子的SEM模型。根据模型的修正指数(modification index)、临界比率(critical ratio)的结果逐步修剪模型。取消了没有统计学意义的乙肝因子,将其转化为外生变量,删除了F3到F4的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等。得到蛋白尿四因子标化SEM结构图,模型总样本n=36720,χ2=10978.486,df=73,CFI=0.847,RMSEA=0.064。结构效度指标CFI值接近0.9、RMSEA值接近0表明修剪后的模型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图1 蛋白尿四因子标化SEM结构图
1.蛋白尿患病率不高,相关危险因素复杂,特异性低。体检人群的患病率2.94%,处于相对偏低水平,低于2003年香港20岁以上的成人蛋白尿患病率(3.2%)〔2〕。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有14个独立危险因素进入模型,涉及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表明蛋白尿是一种多因一果的临床疾病〔3-5〕。从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仅为57.31%可见,尚有42.69%的蛋白尿影响因素分布在更广泛的非特异因素中,特异性较低。
2.探索性因子分析把复杂的危险因素科学合理地分组,为控制蛋白尿提供了思路。在探索性因子分析中被命名的压力因子、负荷因子、乙肝因子在临床中都有对应的疾病分类,分别为高血压性肾病、糖尿病性肾病、乙肝相关性肾病。表明了有利于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和乙型肝炎的健康生活行为方式也是有利于控制蛋白尿、保护肾脏的有效方式〔6〕。
3.由图1可见,由这几组变量提取的潜变量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其中F2负荷因子决定了F1压力因子,有0.56的相关系数;F2负荷因子也决定了F3代谢因子,有0.23的相关系数;F3代谢因子决定了F1压力因子,有0.22的相关系数,最后F1压力因子决定了F4通透因子。SEM结构分析不仅可以验证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构效度,而且可以进一步地解释因子之间的因果关系〔7〕,两个方法组合应用能更有效地揭示血压等变量和蛋白尿的关系〔8-9〕。依据这些关系,控制蛋白尿的策略应该是:预防乙型肝炎感染、合理饮食、控制血压、保护肾脏。
1.孟立强,王玉,张路霞,等.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进展危险因素—单中心慢性肾脏病专业门诊队列研究.中华肾脏病杂志,2011,27(8):555-560.
2.Li PK,Kwan BC,Leung CB,et al.Prevalence of silent kidney disease in Hong Kong:the screening for hong kong asymptomatic tenal population and evaluation(SHARE)program.Kidney Int,2005,67:36-40.
3.陈崴,王辉,董秀清,等.广州市城区普通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华肾脏病杂志,2007,23(2):147-151.
4.张路霞,左力,徐国宾,等.北京市石景山地区中老年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华肾脏病杂志,2006,22(2):67-71.
5.史国良,任毅,王彦,等.代谢综合征及其分组对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分析.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8):1005-1007.
6.郑瑾,叶平,王凡,等.北京市2080名社区人群不同性别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及相关因素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11):1250-1254.
7.赵铁牛,王泓午,刘桂芬.验证性因子分析及其应用.中国卫生统计,2012,(27)6:608-609.
8.孙宁玲,王鸿懿,朱鼎良,等.白蛋白尿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关系.中华肾脏病杂志,2010,26(10):762-765.
9.李青,贾伟平,陆俊茜.上海市两社区人群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关系.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