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约评论员 陈自鹏
我们的教育应该给孩子一些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有人说知识,有人说技能,有人说能力,有人说智慧。确实,这些都很重要。但当我们读了一篇有关生命教育的文章后,似乎觉得我们的教育还应该给学生一些更为重要的东西。《生命教育》专刊刊载:近年来,有关青少年自杀及杀死同学或亲人的恶性事件屡屡曝光。有媒体报道,近30%的中学生在走进校门的那一刻,感到心情郁闷、紧张、厌烦、焦虑甚至恐惧。卫生部在2006年“世界预防自杀日”当天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自杀在中国人死亡原因中居第五位,15岁至35岁年龄段的青壮年中,自杀列死亡首位。《新闻晨报》援引自《北京青年报》的消息:在过去12个月内,有20.4%的学生曾经考虑过自杀,6.5%的学生为自杀作过计划。据悉,该调查从2004年开始启动,涉及中国13个省约1.5万名学生,其中女生人数略多于男生,平均年龄为16.3岁。“这些数据总的结果可能还会有变动,因为我们的数据库还在进一步整理。”该项目负责人说,“从这个初步统计的结果我们发现,比我们在2002年所做的另外一项调查结果有一个增长的趋势。中学生产生自杀意念、作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等情况都比原来的结果增长了几个百分点。”
教育是面向生命的事业,文中这样一组数字,不禁让人心情有些沉重。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给学生一些正能量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
什么是正能量呢?“正能量”原是物理学名词。“正能量”一词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书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生活中,“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作为中小学生,他们正处在修德行、学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正能量对于他们的成长起到积极作用。我们认为,除了知识、技能、能力、智慧外,教师给学生的正能量至少应该包括:仁爱、快乐、向上。
第一,仁爱。古人云“仁者,爱人”。仁爱,是一种品德、一种善端,更是一种胸怀。教育孩子仁爱,至少应该做到两点:一方面,要仁爱他人。仁爱他人,就要宽厚待人,爱心对人。另一方面,要仁爱自己。仁爱自己,就要守住心灵,慎独自省。做好仁爱教育,家庭、学校、社会要三位一体,各负其责。首先,仁爱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父母做起。父母做好榜样,孩子就会认真仿效。其次,仁爱教育在学校要得到延续。教师要引导、教育学生自尊自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亲近民众,热爱民众。最后,社会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使得我们的孩子能够在和谐中成长、在和谐中进步,使他们能够远离冲突和仇恨,能够感恩生命、感恩父母、感恩社会,进而能够热爱生命、热爱父母、热爱社会。
第二,快乐。快乐是一种体验、一种满足,更是一种幸福。我们看到有的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这样一种教学理念:学校一切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教和学为中心,教和学以学为中心,学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学生的发展以快乐和幸福为中心。这无疑就抓住了教学的关键。我们说,学习是痛苦并快乐着的。因为学习需要付出努力,需要付出汗水,需要付出时间,但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自身成长并且得到快乐的过程。魏书生先生说:读书是享受,学习是享受,锻炼是享受,运动是享受,一切一切都是享受。当学生把自己所从事的生活、工作、学习都看作是享受的时候,还会有痛苦、烦闷吗?
第三,向上。人只有快乐还是不行的,他还得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向上是一种努力、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精神。要教育我们的学生懂得,人要永远保持向上的精神和势头是不容易的。一需要立志。要树立理想,目标坚定。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二需要付出。“不花气力,不能成事。”做好一件事情,常常需要十二分的投入。三需要坚持。要让我们的学生懂得,一个人的一生常常是鲜花伴着荆棘,成功与失败交替,勇敢地面对困难,勇敢地克服困难,坚持就有希望,坚持就会胜利。我们应该持有这样的态度:顺时警醒,逆时从容;胜不骄,败不馁。四需要激励。自励励人,善于从他人和自己的成长、成功、成就中汲取奋进的动力,不断地激励自己,不断地激励他人。学会喝彩,既要善于为实现一个既定的目标呐喊助威,也要善于为自己已经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叫好喝彩。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永远保持一种蓬勃的劲头,永远保持一种昂扬的朝气,永远保持一种奋发的态势。
仁爱、快乐、向上是正能量,给学生一些正能量是现代教育中的应有之义。毋庸置疑的是,正能量是学生发展所需,自然也是社会发展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