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健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 124010)
膀胱肿瘤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术后复发率高,是泌尿科医生关注的焦点[1]。如何选择一种简单有效,复发率低的术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们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 年1 月~2012 年12 月治疗的50 例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 例,实验组给予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膀胱肿瘤电切术,对照组给予膀胱部分切除术。其中实验组男14 例,女11 例,年龄34 ~79 岁,平均年龄57.6 岁。病理诊断:腺癌1 例,鳞状细胞癌3 例,移行上皮癌16 例。病理分级:G1:4 例,G2:13 例,G3:8 例。对照组男13 例,女12 例,年龄35 ~78 岁,平均年龄56.8 岁。病理诊断:腺癌1例,鳞状细胞癌2 例,移行上皮癌17 例。病理分级:G1:5 例,G2:14 例,G3:6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理分型及分级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2.手术方法:实验组电切功率140 W,电凝功率80 W,灌注液为0.9%NaCl 溶液,灌洗压力为6 kPa 左右;手术均于电视监视下进行。切除范围达肿瘤基底外2.0 cm 电灼,最后分块切除已游离的肿瘤,钩出或冲出体外。对照组用电刀切除肿瘤及距肿瘤2.0 cm 的膀胱组织,所有患者手术后均行持续膀胱冲洗和膀胱灌注盐酸比柔吡星化疗。
1.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共发生并发症2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0%,其中尿道狭窄1 例,不稳定膀胱症状1 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8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0%,尿道狭窄1 例,伤口感染2 例,膀胱穿孔2 例,不稳定膀胱症状3 例,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
在尿路上皮系统肿瘤中,膀胱癌的发病率最高,肾盂肿瘤、输尿管肿瘤次之,发生于后尿道的尿路上皮肿瘤则更少。膀胱肿瘤主要为移行上皮细胞癌,其中大部分是分化好或较好(G1、G2)的表浅性肿瘤。传统经尿道电切膀胱肿瘤(TURBt)工作电流通过人体,导致深度热损伤,止血效果差。电气化切除术创面凝固层厚度为2 ~3mm、激光为3 ~4mm,止血效果好,但过厚凝固层的坏死脱落可增加术后感染的危险性,延长术后尿路刺激症状的恢复时间[2]。但该手术存在技术掌握难度较大,术中出血不易被控制,易发生水中毒及并发膀胱穿孔等缺点。TUPKBt 是近年来在经尿道电切及电汽化基础上创新改良而成的一种最新设备及技术,并已经在国内外泌尿外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等离子体双极电切的工作电极与回路电极均位于电切环内,电流无需通过患者身体。高射频电能通过0.9%NaCl 溶液构成精简的局部控制回路,电切环工作极与其自身附带的回路电极之间形成一个高热能的等离子球体,故又称等离子技术。其特点是必须通过双极的方式在导电液体中产生效应,用0.9%NaCl 溶液作为导电液体。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实验组手术时间为(26.9 ±5.5)min,术中出血量为(31.1 ±5.1)ml,平均住院时间(5.0 ±1.7)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81.5 ±15.8)min,术中出血量为(101.1 ±18.6)ml,平均住院时间(11.2 ±2.5)d,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实验组共发生并发症2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0%,其中尿道狭窄1 例,不稳定膀胱症状1 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8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0%,尿道狭窄1 例,伤口感染2 例,膀胱穿孔2 例,不稳定膀胱症状3 例,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由此可见,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1 王行环,瞿利军,罗耀雄,等.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治疗浅表膀胱肿瘤160 例[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7,15(3):194 -195.
2 吴阶平. 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