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正祥
(四川省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都江堰611830)
人们不懈地努力探索和理论创新一直伴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随着在“教育定位、职教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在研究与实践中先后提出了各种先进、务实、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 例如,就业导向下的素质教育、CBE(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职业教育模式、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 现代教育技术与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些成果丰富了职业教育思想,优化了职业教育理念,促进了职业教育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然而,这些模式和方法在应用层面上还比较零碎或者不够系统, 往往是由授课教师根据自己对新型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理解去把握和参考, 因此很多理论和方法都未能得以科学有效地应用, 有些甚至就只是“说说而已”,应用效果有限,或者参差不齐。 如何整合这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真正将研究理论“转化”成实用的、持久的成果,显得重要而迫切。 教材,这一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和参照依据,在融入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理应成为承载这一使命的转化成果。
教材是课程大纲的具体表现,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资源,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指挥棒”。 它既要指导教师组织教学,又要引导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另外,教材还往往指导考试方向,而考试方向又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向。 科学合理的教材,能改变教学氛围,优化教学思维,提高教学效率,强化教学效果。
在现实的高职教学实践中,由于生活方式、学习习惯、志趣爱好等各种原因,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培养,也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制约着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尽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但最重要的原因是现行高职教材的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不能切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习惯,不能有效地适应高职教育需求。 高职教材建设始终未能实质性地改革突破,没有显著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在很大程度上, 高职教材仍然沿袭传统高等教育教材的章、节、条、目结构和知识体系全面完整的教材内容。 简单地说,现行教材内容和结构偏向于“知识体系导向”,而弱化“以职业技能为导向”。
高职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教材显然应该尽可能为完成这一任务发挥最大作用。 要实现这一点,根据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和总结,应该从四个方面去实现教材的改革和突破:教材内容,教材结构,教材逻辑,习题和实训。
教材内容重点体现知识和技能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要以当前成熟应用的典型生产实例为核心,围绕实例组织文字简介、图像视频、3D 动画、简化理论等图文资料,并力求表述简洁、形象直观、切合实际、易于接受。 既要体现内容的实用性,又要体现其先进性,代表着技术的发展方向。教材结构则重点体现简洁性和“量化”特性,可引入或参考CBE 教学模式,采用相对独立的单元式模块结构,将课程教学的能力目标分解细化,力争实现教学内容的“量化”,以简明、清楚直观的形式,展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材逻辑则应符合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 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在此可特别引入“逆序”逻辑结构,并融入“案例教学法”、“提问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等理念的精髓,充分适应高职学生的思维习惯。 习题重点在于题型的设计和内容的精选,以训练学生了解工作现场、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减少空洞抽象的理论性简答题,突出具体明确、直观现实的应用性问题。实训则应充分结合生产实际, 以现场模拟训练和顶岗操作为核心,强调学生亲自参与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改进的高职教材,形式上包含纸质印刷教材、同步配套的电子版式资料库、教学模型等,是一套融合先进的教学资料、科学的教学方法、完善的习题库和试题库为一体,并广泛集成了高职教育理念、丰富教学经验、行业专家智慧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综合型教学宝典。
要把高职教材改革建设成为高职教育的系列宝典,需要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务实严谨、注重细节,并组织行业内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和教学骨干,反复研讨。 前期的精心规划和准备工作,以及周密的教材提纲,是决定教材质量的重要保证。 教材在规划阶段,要始终围绕教材建设的目标,充分发挥团队智慧,加强研讨, 逐步完善。高职教材规划的大体程序见图1。
图1 高职教材规划的大体程序
高职教育要培养适应社会用人需求的人才, 教学内容必须具有先进性和针对性。 教材内容必须充分反映学生就业后的工作内容, 应以现行的、 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和新理论等为重点。社会在进步,技术在更新,必然要求教师与时俱进,随时把握行业领域的发展动向。教师动态地、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行业一线调研,收集当前行业的新成果和新应用,应该成为高职院校的一项工作惯例。 具有多年教学经验和实践经历的人员组成一个团队, 加强协作, 共同完成,才能保证教材务实高效。
紧紧把握行业发展脉搏, 是形成高质量教材和师资培养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组织行业专家研讨,倾听用人单位意见, 广泛收集各方面信息, 并加以分析综合,是科学准确制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依据。这个环节既重要、又繁琐,却决定着教材建设的质量,需要特别予以重视。只有保证这一过程的全面深入细致,克服走过场、凭经验或想象,才能保证教材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在全面准确把握行业技术动态和人才需求的信息后,接下来就要分解能力目标,细化能力模块,完整地列出课程的各项技能培养任务。 这项工作类似于不少学校曾经试行过的CBE 模式中的DACUM (开发一门课程)能力模块分解,即按照专业就业方向和职业岗位群,全面分析各项职业能力要求,形成直观清晰的能力模块图。 这些能力模块或技能培养任务, 既要有现实性,也要有前瞻性,要以毕业生的就业为导向,以保证教材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拥有能力模块,就拥有课程或教材的 “骨架”,教学目标也就清晰明了。 据此“骨架”再梳理教学中必要的基础知识,挑选并简化相应的理论解释,为骨架增加“血肉”(不宜太多,否则“肥胖臃肿”;但也要够用完整,足以支撑“骨架”)。
在完成上述系列准备工作后, 最后才能着手编写教材。 编写过程中应突破传统章、节、目、条结构,而以模块式结构为宜。 每个模块的内容编排遵循“逆序”的逻辑结构,即与传统的“顺序”相反,以适应高职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
上述教材建设程序,体现了教材的规划过程,既是一个全面、 宏观的计划过程, 也是教材编写的准备过程,它决定着教材的完整性、逻辑性、科学性。这一过程的疏忽或过失, 往往会严重影响最终教材的整体效果和质量。
科学严密的规划和准备, 为教材的编写确立了方向。但在编写中仍然需要着重把握三个重点:一是要力求素材的精选和文字的精练, 二是要体现模块结构, 三是要做好“逆序”逻辑编写,如图2 所示。
分类整理图文资料、 研究确定教材结构是对前期规划的一个检查和确认, 确保规划准备充分, 信息资料完整。 尤其是有关各项能力模块的生产实例,应精挑细选,所包含的文字介绍、图像视频、教学模型、现场模拟等素材要努力做到精练、典型。 要以清楚简明表达实例、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为标准。
教材结构采用“以能力目标为单元”的模块化,可以直观清晰地看出课程的教学目标,让教师和学生从一开始就可以明确教学任务,然后一项一项去落实和完成,也利于随时检查已完成的任务,清楚地知道还剩下几项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的“量化”。
教材内容的“逆序”,是相对于传统的“顺序”而言的。 传统教材内容的“顺序”大体是按照“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基本过程→过程分析→应用举例”来编排的,这种顺序是不适合高职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的,学生往往在开始阶段就被抽象无趣的概念和理论搅昏,因为枯燥而产生厌倦,进而出现懈怠。 学生兴趣的丧失是教学的大敌,这一点在高职教学实践中已经被充分证实。
高职学生的优点主要在于思想活跃, 动手能力强,想象丰富,形象思维敏锐,对新生事物接收力强,富于创造性和自我表现;而对于抽象的概念、空洞的理论,其理解力和接受力相对不足。 而“逆序”的教材结构,从开始就将其引入直观、生动、现实的实例中,首先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顺应了他们的形象思维特点,有利于教学过程的进行。
“逆序” 是按照 “生产实例→操作方法→过程分析→结构分析→理论研讨→概念知识总结”的顺序来编排。 这种编排首先引入实例,像讲故事一样,容易让学生的思维跟上路子并主动参与,然后逐步过渡到相应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知识,一步步地将学生引向“目的地”。 在开始的实例分析中,多以提问、讨论的方式,充分“吊足学生的胃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逆序”编排中,生产实例的筛选很重要,它既是模块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因为最终是要让学生了解生产实际、学会操作方法,解决生产问题)。 实例的介绍和分析应配合现场实物、视频和照片、3D 模拟等多媒体素材的直观演示,尽可能最大限度地表达出真实场景和现场效果,从而帮助学生达到这一模块应有的能力目标。
作业习题和试题要精心设计,题型宜多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通过实例展示,在关键知识点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回答问题,反复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题目中设置一定的设计方案改进、设备结构优化、操作方法完善、工艺技术升级等方面的题型, 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已有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习题和试题的设计, 除了书本上的适量题目之外,在光碟等电子载体上应有一定的补充习题和试题库,以丰富教学参考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深化学生对相关领域的理解,并推动行业的经典案例和热点问题在高职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高职教材改革建设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始终围绕高职教育特色和职业能力目标,解放思想,敢于突破,遵循规律,讲求实效。 要实现高职教材的深刻变革和全面完善,需要高职教育行政部门、各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需要行业企业的紧密配合,更需要教师团队的协作配合和扎实努力。 只有在相关政策、制度的激励下,在人力、物力、财力的保证下,将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研究成果有效地融入教材中,才能使高职教材真正成为科学、务实、高效的高职课程教学依据。
[1]贾永梅.浅析改革高职教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3).
[2]汪博兴,汪明群.高职教材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3).
[3]韩广琳.目前我国高职教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J].天津教育,2004(4).
[4]涂明,李卫芬,董大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材建设的组织与管理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0(6).
[5]蒋大平.高职教材建设的几点原则[J].职业技术教育,2002(22).
[6]袁清波.高职教材建设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3(7).
[7]黄峰.当前高职教材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