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海进 李 勇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常州213000)
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保障民生的基础性产业, 目前正处于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充足高质的人力资源对确保食品的营养、健康与安全具有决定性意义,相关专门人才的培养与造就早已进入教育序列。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提供技术型人才的任务。 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其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人才素质的构成,并最终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台湾不断调整其食品类专业的结构与布局以更好地适应需求,或许台湾的今天,就是江浙的明天,本文尝试分析了台湾食品相关技职科系所的设置与分布,以期为江浙相关高校此类专业的规划布局提供参照。
本文论及的江浙是指由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泰州、扬州、嘉兴、湖州、舟山、绍兴等15 市及其所管区县组成的长三角地区,常住人口10 166.32 万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 内地高职高专教育起步较晚,其通常举办的是以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的2 年或3 年制高职,也招收职高、中专、技校的毕业生;1984 年江苏在内地率先进行5 年制高职教育,浙江和上海紧随其后,其招收对象为初中毕业生。 目前,专科毕业后尚无高职层次本科供学生深造,只能入读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教自学考试、电大开放教育、远程网络教育等的本科,即所谓的“专转本”、“专升本”、“专接本”等,专科毕业满2 年后也可以报考研究生。
台湾地区人口约2 320.56 万 (2011 年9 月统计月报),技职教育较为成熟,有专科(五专、二专)、本科(四技、二技)、研究生等层次,专科招收初中、高级职校等的毕业生,专科毕业后可续读本科,接着还可报考研究生,各层次还能与普通高等教育相通,被郭福春评价为是一个渠道多样,体制完整,交叉互通,具有畅通升学进路的职业技术教育的一贯体系。
丁宏伟调研发现, 当前食品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尤以应用型人才缺口较大。 食品类专业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和造就合乎时代发展趋势和国家或地区发展目标要求的具有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设置是连接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的桥梁,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4754-2011), 我国食品工业包含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和饮料、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造业等四大类。 根据内地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 《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食品相关专业摘列见表1。
表1 江浙食品相关专业指导性目录表
另有目录外专业,如在5101 农林技术类中,还有510113 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510114 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510131 食药用菌等。 在6103 食品类中,还有610308 食品卫生检验,610309 营养与配餐,610310 食品分析与检验,610311 食品加工及管理,610312 食品检测及管理,610313 酿酒技术,610314 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610315 乳品工艺,610316 发酵技术,610317食品工艺与检测,610318 营养与食品卫生,610320 食品工艺技术,610321 畜产品加工与检测,610322 马铃薯生产加工,610323 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610324 功能性食品生产技术,610346 肉品加工与检测,610347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610348 黄酒酿造,610349 食品质量与安全等。
按照台湾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大学校院系所代码》和《专科学校科系代码》等两个目录,相关所系科整理见表2。
表2 台湾食品相关科系所代码表
由表1 可知,内地批准可以开设的食品类高职专业(含目录外)共计39 个,涉及农林牧渔、生化与药品、轻纺食品、医药卫生、旅游等五个学科大类。由表2可知,台湾公布的食品相关技职类所系38 个(本科和研究所),专科20 个,涉及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民生等三个专业门类。 从分类上看内地的食品类专业多属于轻工类,而台湾的则多属于农业类,但实质上均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
台湾无论专业数还是教育层次上都较江浙要多且全。 为解决内地高职教育层次太窄的问题,有的内地省份曾在普通高校中试行过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另有省份在高教自学考试中开出了属于较高层次技术教育的应用本科;今年,包括江苏在内的一些省份还试点招收高职本科。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内地持续增设一种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其中有与食品相关的专业,如0852 工程硕士中的085231食品工程以及0951 农业推广硕士中的095113 食品加工与安全。 江浙就有很多高校招收这两种专业学位的研究生, 但因其在分类上还隶属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研究生阶段,故本文在此不加赘述。 鉴于内地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推出的这一系列举措, 有理由相信未来高职教育的办学层次一定能够向上延伸。
开设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有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和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的为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开设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的有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桐乡综合中专(5 年制,与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联办)等。
开设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学校有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设有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3 年制的有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扬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苏州职业大学、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5 年制的有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设食品贮运与营销专业的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设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设食品检测及管理专业的为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设食品工艺与检测专业的有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商学院。 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开设黄酒酿造专业(5 年制,挂靠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开设医学营养专业的有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食品卫生方向)、上海中医药大学、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
设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3 年制的有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5 年制的有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挂靠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等。
研究生 开设食品科学硕士班的有元培科技大学和澎湖科技大学, 设食品科技硕士班的有弘光科技大学、中台科技大学、大任科技大学等,另高雄餐旅大学设有台湾饮食文化产业和餐饮创新研发硕士学位学程。
本科 设食品科学系的有中华科技大学、元培科技大学、屏东科技大学、澎湖科技大学等。 设食品科技系的有弘光科技大学、中台科技大学、嘉南药理科技大学、大任科技大学、东方设计学院等。 弘光科技大学还设有营养系。 设食品营养系的有中华医事科技大学和美和科技大学。 设保健营养系的有嘉南药理科技大学、辅英科技大学、长庚技术学院、中州技术学院等。开设餐饮(厨艺)系的有台南科技大学、中州技术学院、德霖技术学院等。 设餐饮管理系的有高雄餐旅大学、中华科技大学、台湾观光学院等。 高雄餐旅大学还设中餐厨艺系、西餐厨艺系、烘焙管理系及国际厨艺学士学位学程等。 另万能科技大学化妆品应用与管理系下设机能保健品开发与检验、高雄海洋科技大学设水产食品科学系、台北海洋技术学院设食品科技与行销系、经国管理暨健康学院设食品保健系、亚太创意技术学院设保健营养生技学系。
专科 设食品科技科的有台东专科学校与东方设计学院。 设餐饮厨艺科的有高雄餐旅大学与中州技术学院。 设餐饮管理科的有经国管理暨健康学院与台湾观光学院,其中,台湾观光学院分设中餐组和西餐组。另中州技术学院设保健营养科、 马偕医护管理专科学校设食品科学科、崇仁医护管理专科学校设烘焙科。
江浙高校的教学招生必须依照专业目录进行,只允许部分示范或骨干院校设置目录外专业。 据统计江浙开设有食品相关专业的学校达33 所, 开出专业数达11 个(目录外4 个),占目录数的28.2%;台湾则有26 所学校开设, 包括7 个所 (研究生),33 个系 (本科),9 个科(专科),教育层次呈橄榄状分布。专业是人才培养的载体,专业设置应贴近社会需要。 台湾高校的食品类专业布局比较均匀, 说明经过一系列的整合后,台湾高校的专业设置已经步入理性化阶段。内地高职教育除了存在过分追求“服务地方”和“创建自身特色”等问题外,还有诸如争设热门专业及专业设置趋同化等现象, 譬如江浙开设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学校多达13 所院校,与此同时,却有多达28 个专业没有学校开出,所以有学者才指出应明确职业教育的特性,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 及时减停人才过剩的所谓热门专业,增列前景看好的冷门专业。
江浙人口是台湾的4.38 倍,人口量与食品专业布点数的比值是台湾的4.49 倍(江浙211 万∶1,台湾47万∶1), 然而开设食品专业的学校数量却只是台湾的1.27 倍,从这个角度看,扩大区内食品类专业的招生规模应该是可以的, 且本区为内地高职教育的高地,培养的人才并不会全部留本地发展,有一大部分毕业后会到外地谋职。 当然教育不仅要有规模,还要有质量和竞争力,现台湾各高校的教育质量大多是借助于大学自治权来保证的,很显然大学自治可以减弱外力对专业设置的过度介入。 按规定除博士班、法律和医学类专业、与师资培养相关的专业等之外,台湾各校均得依据学校特色及发展方向自行增删及调整专业。按规定内地高校也可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但如何依法,如何自主,却是一个长期未能解决好的问题,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项办学自主权的落实。内地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的自主权与选择权还需要进一步彰显,以利于学校依据自身学科特点和社会人才需求状况等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
台湾的经济和科技较为发达,且已经历食品类专业的布局和调整的过程。 江浙是内地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科技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家食品产业的重要布局地(《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江浙高校如能前瞻性地学习台湾的办学经验, 结合自身长处,按照国家食品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不断推进本区内食品类专业的恰当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合理选择课程和配置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引进,完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则一定可以搭建出高效的人才培养平台。
[1]郭福春.大陆与台湾高等职业教育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70-72.
[2]丁宏伟.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树立高职高专食品专业人才观[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6):46-49.
[3]张雄,马旋.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6):52-56.
[4]王一群.基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对接的思考[J].高职论丛,2011(2):56-59.
[5]高松,石长征.关于职业教育特性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问题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2(12):52-55.
[6]黄建如.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新加坡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南洋问题研究,2010(1):77-85.
[7]张宝蓉.从严格控制到总量管制:台湾地区高校专业设置政策走向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8(3):76-81.
[8]兰利琼,李茂国.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管理中的权力制衡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