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改革研究

2013-11-27 05:16
职教通讯 2013年30期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内容商务英语

赵 迎 春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然而,由于高职门槛的降低,使得商务和国贸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课程改革进程缓慢的问题凸显,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与各个行业相关岗位的要求并不十分匹配,而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结构体系的整体构建还不成熟,所培养人才不能很好地满足特定岗位的需求,导致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强的局面。[1]16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向型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英语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中,学生的翻译能力往往最难获得,因此,加强“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一、“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现状

(一)课程建设比较落后

目前,“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建设比较落后,究其原因,有主、客观两个方面。

1.在主观层面,一些高职院校对该课程存在认识误区。学校领导存在重理轻文的倾向,对文科类课程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这导致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不高;而在英语教学界内部,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高职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时间有限,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不能达到作为一名翻译的水平,也很少有人会以翻译为职业,因此,在商务英语专业中没有必要开设该课程。

2.在客观层面,“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建设与改革难度较大。由于该课程不如工科类课程那样,能够具体地与企业相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教育教学理念也难以实现,而涉及的知识面与能力又更加复杂,因此,造成该课程改革进展缓慢。

(二)课程改革存在问题

尽管如此,但各高职院校对于“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改革的探索并未停滞。在理论研究方面,研究者从工科类课程改革中引进了“项目”、“教、学、做”、“工作流程”、“校企合作”等理念;在实践研究方面,部分院校大胆地进行了诸如项目化课程模式改革,“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改革,基于工作流程的课程教学改革,基于校企合作、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教学改革等。虽然这些改革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以能力为本位”等当代高职教育理念,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应用能力,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课程改革缺乏系统性。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课程标准的制订、与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课程内容的设定、课程教学的方法与手段、课堂的有效管理、课程的评价等一系列活动,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仅限于某一个方面的改革,其效果是有限的。

2.原有的课程标准不够精准、完善,新的课程标准有待规范。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标准的制订没有经过充分的调研,尤其缺乏企业的深层次参与,而是根据原有的大纲稍作改动,未能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生源急剧变化的影响。

3.以知识为本位的学科体系未能真正打破。教学内容的改革仅仅是“旧壶装新酒”,原来以章、节构成知识体系的整体框架仍未能打破,原有的课程内容只是进行了先后顺序的调整,没有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内容体系。

4.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未能落到实处。由于课时的限制,大部分课堂依然存在教师重讲授轻实践的现象。一般而言,“商务英语翻译”课时设定在50~60学时之间,对于翻译这样一门学生接受比较难且慢的课程而言,这样的学时安排使得学生能够单独翻译的时间较少,无法真正提高他们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5.课程教学材料的针对性不足。“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材料比较封闭,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具有普适性的教材,而来自于实际公司的典型案例不足,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岗位任务需要,职业性、实践性不够。

6.学生的主体参与不足。现行教学理念与外语教学的本质和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被改造的客体,忽略了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的主体参与不足,学习被动,创造力不够,自主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

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改革的途径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应通过深入调研,全面了解企业相关工作岗位对商务从业人员翻译素质的要求,构建以岗位需求分析为基础的课程标准、教学计划,进行课程内容设置与编排、课堂教学组织与评估,并基于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打造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真实的语料和翻译任务进行翻译实战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一)强化服务于地方经济的高职教育教学思想与理念

高职院校可尝试与真实企业进行合作。例如:借鉴长沙远大空调公司在策划人员、行政助理以及业务助理等具体岗位上所涉及到的翻译工作要求,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强化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树立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学生的“服务型”教育理念;[2]为长沙思格烟花公司完成各种翻译工作,将长沙思格烟花公司的各种翻译要求和任务转化为课程要求和课程内容。

(二)针对涉外企业相关岗位所涉及的翻译任务,全面确定教学内容

1.对国际贸易工作流程的相关岗位翻译职业能力和翻译任务进行分析。国际贸易工作中对翻译能力有需求的主要是策划人员、行政助理以及业务助理岗位,翻译任务包括笔译和口译两个方面,策划人员的翻译任务包括公司名翻译、企宣资料翻译(包括企业网站翻译、企业简介翻译、产品说明书翻译、广告翻译);行政助理的翻译任务包括名片翻译、会议口译和陪同翻译;业务助理翻译任务包括商务信函翻译、商务单证翻译、商务合同翻译、陪同谈判。

2.通过分析胜任上述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翻译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形成相应的课程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应加强课程内容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解决传统学科体系中课程内容与职业工作不匹配、课程理论与实践梯度不合理以及整合程度不足等问题。[3]

(三)通过各个翻译项目,引领课程改革

通过运用长沙远大空调公司的翻译材料作为讲课材料,运用长沙思格烟花公司的翻译材料作为实践材料,使整个课程围绕着这两条平行线展开。将课程内容分为几个大项目,建立包括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的项目化多元化课堂,项目具体流程如表1所示。

以项目驱动为手段,采用“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模式,[4]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和自主翻译能力;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体性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表1 项目流程

(四)以实用、够用为原则确定课程教学量

从高职学生的实际基础和培养目标出发,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确定课程教学量。高职院校培养的不是职业翻译人员,而是具有对特定情况下的特定内容进行信息传达和翻译能力的商务从业人员,应根据具体的岗位把握确定教学内容,不能过于追求知识的全面性。翻译等领域并不是高职商务英语的主要目标,要以实用够用的原则建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1]18

因此,对于翻译课程的教学材料,选取了两个行业的外向型企业,将公司从建立到业务拓展中遇到的翻译任务作为教学内容。其中,一个外向型企业的材料作为讲授材料,另一个作为学生实践材料,体现了知识的行业整体性、代表性及市场需求的导向性以及实用性。而翻译理论、技巧等以往几乎用一个学期来讲授的理论知识,则压缩成一个模块教学,将不同篇章的文体特征、翻译方法等渗透在每一模块的翻译实践中,体现了“够用为度”的原则。

(五)建立健全的教学评估体系

通过对教师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学成果的检查与考评,建立教师评价体系;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评价、各个项目学习评价、考试成绩测评以及行业评价等环节,全面考核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根据课程特点,“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不合适采取闭卷考试,而宜采用开卷考试方式,重点考核学生有效运用各种可利用资源、独立完成开放式翻译任务、以及在未来的工作中独立处理各种翻译资料的能力。

[1]张丽莲,吴芳.基于岗位群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体系建构的实证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2(3):16-18.

[2]陈凯军. 服务型教育体系下高职《实用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0(4):83-84.

[3]赵迎春.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1-24.

[4]陈凯军.“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下商务英语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5-28.

猜你喜欢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内容商务英语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The Enlightenment of UK Modern Apprenticeship on Training Courses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对策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