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娟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健身的要求与日剧增,“花钱买健康”已深入人心。在大众迫切要求进行体育锻炼的情况下,现有的公共体育馆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单纯的依靠政府投资兴建公共体育馆也不切实际。在目前高等院校体育馆相对宽松的情况下,合理地适度地对外开放,对促进全民健身的开展和盘活现有的高等院校体育场馆都有着重大意义。高校体育馆设施是保障全民健身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其运营管理的好坏与对外开放与否关系到全民健身的开展。体育场馆是指为了满足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大众体育消费需要而专门修建的各类运动场所的总称。它主要包括对社会公众开放并提供各类服务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体育教学、训练所需的田径棚、风雨操场、运动场及其他各类室内外场地,群众体育健身娱乐休闲活动所需的体育俱乐部、健身房、体操房和其他简易的健身娱乐场地[2]。
在全民健身口号下,体育健身需求与日俱增的今天,场馆资源数量短缺并且大多数的体育馆难以实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现实面前,场馆运营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如何正确认识高校体育馆的运营管理问题,如何结合地区、学校的差异性与地域经济文化特点,培育和发展体育市场,促使其实现区域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研究对象是浙江省杭州市滨江高教园区六所高校的经营管理状况。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专家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其中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符合研究任务的要求,问卷发放48份,回收47份,有效率达到97.91%。
滨江高教园区各体育场馆是各高校的的标志性建筑,是能够承办省内大型体育比赛以及满足全民健身的综合性体育场馆,从场地资源配置情况来看,滨江高教园区的体育场馆已经设置了各个常见体育与休闲项目的场(馆),见表1。
表1 滨江高教园区体育场馆场地资源情况表
运营管理模式决定了体育场馆的管理概念、管理组织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同时也影响这体育场馆经营开发的内容与策略的选择。不同的经营管理模式对场馆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同的效果。调查发现,滨江高教园区体育场馆的经营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见表2),主要有以下三种管理模式:
表2 滨江高教园区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现状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滨江高教园区体育馆主要采取学校体育部管理与校外承包租赁运营的运营管理模式。运营模式实现了由单纯的第1种向第2种模式的转变,这将有利于其运营管理功能的发挥。
2.3.1 运营指导思想。滨江高教园区体育场馆的经营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发展体育事业为目的,搞好日常体育课建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解放思想,转换机制,广开融资渠道,切实做好体育场馆的综合运营开发工作,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实现体育场馆资源的合理利用、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当地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3.2 场馆的服务对象。公益性是高等院校体育场馆的基本属性。因此,高校体育场馆在服务对象的选择上,首先是要为学生和民众服务,做到亲民、利民、便民。滨江高教园区体育场馆的服务对象包括社会团体和学生以及个人,将运动竞赛和学生以及当地市民的体育需求放在了首要位置。
根据高校的自身特点,滨江高教园区体育场馆共同开放运营的项目主要有:有氧健身操培训、瑜伽兴趣班、少儿乒乓球、跆拳道、网球、羽毛球、排球、篮球、棋牌等活动,开放运营的形式有:健身会员制、场地会员制、场地分时段租赁、举办培训班等形式。为了避免与日常教学发生冲突,开放运营的时间基本上在每天下午四点半以后、傍晚以及双休日、寒暑假(表3)。
表3 滨江高教园区体育场馆共同开放运营项目、时间以及形式
由表3看出,滨江高教园区体育场馆的开放运营项目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只是次数比较少,开放运营时间也相对较少,场馆资源闲置比较严重,而且很多项目为季节性或者暂时性的,比如培训班等,缺乏连续性很强的运营项目以及观赏性强的项目。
2.5.1 体育场馆利用率不高,节假日闲置严重且功能单一。由上我们不难看出滨江高教园区所存在的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如场馆功能单一,配套设施不全,且节假日闲置严重。
2.5.2 体育场馆运营手段单一,运营效益低、运营管理人才缺乏。大多数的高校体育场馆都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其主要职能是负责高校的体育教学、训练等工作。体育部门基本可以做好体育场馆的日常管理工作,但缺乏专业化管理,导致运营效益低,要靠政府财政的支持才可以维持体育馆的运营。各个学校基本都是兼任体育场馆的管理人员,没有引入更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服务队伍,管理机制很单一。
2.5.3 运营服务意识落后且方法欠妥,缺乏服务质量监管。质量对顾客来说非常重要,所以每位管理者都应该优先考虑质量。而且在场馆运营中,如何使顾客对场馆有一定的忠诚度显得格外的重要,这样将会吸引和留住顾客,并且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目前由于多数的场馆管理者素质参差不齐,且没有树立较好的运营服务意识,导致服务水平十分低。
2.5.4 体育场馆服务种类单调。滨江高教园区体育场馆,是以学校体育部门管理与校外租赁承包运营的运营管理模式,其服务较单一。开展的项目为有氧健身操培训、瑜伽兴趣班、少儿乒乓球、跆拳道、网球、羽毛球、排球、篮球、棋牌等活动。服务种类大多为培训类别,要么就是场地出租,缺乏类似于健身职业俱乐部的多形式、自主经营与运营的项目开发,亦缺乏连续性较强的经营项目。
从当前滨江高教园区体育场馆的设施及配套设施来看,还远远不够完善,但是其资金来源由主要或者全部依靠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渠道过于单一。在进行相关配套设施的维修改造时,应积极进行资金的筹集,继续加大对学校体育场馆改造、建设以及配套设施完善的投入力度。力求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并更好地实现场馆的运营发展。
以当前滨江高教园区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运营的项目以及运营时间来看,还大大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在时间相对集中的周末,很多设施如羽毛球场地等时常爆满,排队等候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是在有的时间却空无一人。这对运营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对开放运营的项目以及时间进行合理设置,统筹开放,加大利用率,减少闲置,并且引入观赏性较强的运营项目和市民喜闻乐见的健身项目。
通过以上,可达到提高运营收入,进而提升运营效益,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而滨江高教园区以季节性的收入较多,开放时间上规划不够,造成体育场馆资源的浪费,应该进行合理设置,统筹开放,提高体育场馆的运营效益,如多承接大型赛事,如CUBA 等观赏性较强的赛事资源。
囿于大多数的管理人员来自教职工,更多的是兼任,导致人员素质与工作积极性不高,相应的运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就低。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引进平衡计分卡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完善体育场馆的日常人事管理,激发积极性。
目前这种方法以为多数领域所采用,在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中也被应用,并且可以采取与日常工资与绩效工资挂钩,更大限度地激发创造力与积极性。从目前滨江高教园区的现状来看,各学校教师兼任管理学校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组织结构也为简单直线结构,并且多为业余性的管理,没有直接与工资等直接挂钩,导致积极性不高。因此,可引入绩效考评机制,建立一整套基于其体育场馆的BSC 法的维度分析,如客户、财务等层面的分析,节省相关人员费用,并可以相应地提高运营效益与管理水平。
囿于缺乏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人才,且服务意识还没有普遍的树立,导致管理水平不高。
滨江高教园区体育馆要立足现状,积极引进体育馆运营管理人才。并且应对服务意识进行强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诸如健身服务这类型的第三产业,应该认识到服务质量的重要性,顾客买的不仅仅是产品,更是服务质量。对于这可采取如开展定期的培训班等,并建立一套完整的服务质量监管体系,如设立顾客投诉栏等,全方位地提高管理水平。
在目前健身行业普遍实行健身会员制的情况下,滨江高教园区体育场馆应该努力完善其健身会员制度,从文章的前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其实行健身会员制的范围还很少,并且多为粗放式的管理,而且在会员制以及其费用方面并未实现差别化,而根据其健身顾客现状以及年纪结构等分析来看,需要重新制定计划,如推行季度卡、黄金段卡等,提高体育场馆的运营效益。开拓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可持续性发展的高校体育场馆运营之路。
总之,滨江高教园区体育场馆在运营管理过程中要结合其自身的特点并与其周边的环境相适应。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市场化的运营程度加深,其运营和管理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因此,如何引进与开发观赏性强的项目将是影响到健身顾客进行消费的主要因素。诚然,计划经济下的管理体制遗留问题现在仍然存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依然存在着矛盾,但体育场馆修建的巨额投资使得其维修费用巨大,而目前体育场馆存在封闭式运营机制、运营管理人才的缺乏、场馆利用率不高、运营意识、手段落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体育场馆的运营发展。因此,我们要积极进行资金的筹集,继续加大对学校体育馆改造、建设以及配套设施完善的投入力度,合理设置,统筹开放,加大利用率,引进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考评机制,引进体育馆运营管理人才,强化服务质量监管,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具有时代特征、可持续性发展的高校体育场馆运营之路。
[1]钟天郎.体育经营管理—理论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44.
[2]韩昌松.湖北省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黄德敏.国内外公共体育场馆管理改革对广州的启示[J].探求,2010(2):19-24.
[4]李明.湖北省体育场馆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
[5]于洋.吉林省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
[6]张涛.江苏省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开放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
[7]雷厉.体育场馆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综述)[J].山东体育科技,2000(4):81-91.
[8]王维,等.电视专题片《浙江高等教育大众化纪实》——高职教育—构筑人才培养新平台[J].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2(4):20-24.
[9]杭州市教育局.大学城工程:加快配套设施[J].杭州科技,2003(2):12-13.
[10]张洪臣,等.浅析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与管理[J].山西建筑,2009(29):52-53.
[11]王权.辽宁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开发的研究[EB/OL].http://tykx.cast.org.cn/n11379009/n11379053/11435737_2.html.
[12]黄志伟,等.国内外体育场馆资源的利用状况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08(16):52、55.
[13]梁栋.江苏省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现状及对策[D].苏州大学,2009.
[14]杨利军.浅论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运作[J].中国科技博览,2008(23):89-90.
[15]林瑾.杭州城市大学园区空间布局研究[D].浙江大学,2003.
[16]曹建伟.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及影响因素分析[D].河南大学,2007.
[17]宋元平.江苏省高校体育场馆开放与经营现状的调查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7(3):14-16.
[18]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1167/n2768/n32454/134749.html.
[19]雷厉.国内外体育场馆政策及对我国体育场馆未来发展的启示[J].体育文史,2000(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