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朴饮化裁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75例临床观察

2013-11-22 12:18:06
河北中医 2013年2期
关键词:湿热型药理作用胃炎

陈 兴 赖 瑜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西郊街道城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梅州 514031)

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是指胃黏膜上皮受到反复损害的一种慢性疾病,若治疗不及时会导致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中医辨证分型为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饮食停滞型及寒热错杂型[1]。2008-01—2011-12,我们应用连朴饮化裁治疗脾胃湿热型CSG 75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68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43例均为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西郊街道城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9例)、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中医科(74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5例,男40例,女35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34岁,平均(48.73±12.45)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1年,平均(3.54±1.33)年;幽门螺杆菌(Hp)阳性51例。对照组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最大61岁,最小33岁,平均(46.57±11.88)岁;病程最长7年,最短1年,平均(3.85±1.47)年;Hp阳性46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中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中痞满的标准。排

除标准:①辨证不明确或有过多兼杂症;②合并消化性溃疡、胃黏膜有重度异型增生或病理诊断疑有恶变者;③合并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④妊娠或准备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⑤未按规定用药治疗或中断治疗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予连朴饮化裁。药物组成:黄连(姜汁炒)6 g,黄芩6 g,焦栀子9 g,姜半夏6 g,厚朴6 g,芦根9 g,石菖蒲6 g,白术9 g,炙甘草9 g。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2次于两餐中间温服。

1.3.2 对照组 予常规西药治疗。Hp阴性者予枸橼酸铋钾颗粒(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10900086)110 mg,每日4次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9052)20 mg,每日2次口服。Hp阳性者除给予上述治疗外,前7 d加用克拉霉素片(云南永安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092)500 mg,每日2次口服,阿莫西林分散片(山西同达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493)1.0 g,每日2次口服。

1.3.3 疗程及其他 2组均治疗4周后评定临床疗效。患者在治疗期间注意休息,调畅情志,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忌食辛辣、刺激及生冷、油腻食物,禁酒。

1.4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胃镜复查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明显好转达轻度;显效:临床主要症状而血气即成痰涎”。癫狂梦醒汤出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谓“癫狂一症,哭笑不休……许多恶态,乃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接,如同作梦一样”。癫狂梦醒汤能消散血瘀,善除气滞兼化顽固之痰,实为治疗气血同病和因痰而病的良方。癫狂梦醒汤痰瘀并治,双管齐下,方中桃仁苦泄血滞,甘缓益肝生血,逐瘀润燥,为君药。赤芍药能散邪,行血中之滞,破瘀血,与苦平之柴胡泄肝胆三焦包络的相火,升清阳散结气;大腹皮下气宽中;陈皮导痰消滞利水;青皮疏肝胆,破坚痞,散滞气积结;紫苏子行气宽中,开胃益脾;桑白皮降气,利水道;半夏消结满寒痰,能走能散,和胃健脾,共为臣药。甘草可泻心火,缓急,调诸药,通行十二经,解毒,为佐药。木通降心火,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豁痰化瘀、通神利窍之功,从速降下滞塞于脑络之陈菀浊邪,以开闭塞,使升降复常,气血调畅,症状自除。

消失,次要症状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70%,胃镜复查活动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有效:临床主要症状明显减轻,证候积分减少≥30%,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炎症有所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而未恶化者[3]。

1.5 观察指标 观察2组临床疗效、Hp感染根除情况及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随访6个月观察2组复发率。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1.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Hp感染根除率比较 治疗组75例,Hp感染51例,根除44例(86.27%);对照组68例,Hp感染46例,根除39例(84.78%)。2者Hp感染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复发率比较 治疗组75例,临床痊愈31例,复发8例(25.81%);对照组68例,临床痊愈16例,复发9例(56.2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2.4 2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75例,出现恶心、大便稀烂、次数增多(每日2~3次)9例,均未影响治疗;对照组68例,出现恶心、便秘、口干、腹胀感14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6例,继续用药后消失。

3 讨 论

CSG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目前认为其发病与Hp感染、饥饱失常、过食辛辣、嗜酒、精神神经因素等有关[4]。现代医学治疗予根除Hp、制酸、保护胃黏膜、促进胃动力等,取得一定效果,但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和较高的复发率,且Hp耐药株越来越多。奥美拉唑是较常使用、制酸效果肯定的药物,能够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损伤。枸橼酸铋钾能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增加粘蛋白分泌,促进黏膜释放前列腺素,从而保护胃黏膜,另外枸橼酸铋钾对Hp具有杀灭作用。

CSG临床上以胃脘痞满、疼痛和食欲不振为主症,故中医将其归属于胃痞、胃脘痛、嘈杂等范畴,病变脏腑在胃腑,多由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外邪犯胃、脾胃素虚等原因,导致脾胃气机失调、胃失和降而成。脾胃湿热型CSG与饮食偏嗜、嗜烟、嗜酒密切相关[5]。患者因饮食因素湿热内生,阻于胃脘,气机失和而发病。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日益升高。连朴饮出自《霍乱论》,原方重用芦根为君,用于感邪引起的湿热霍乱。我们根据脾胃湿热型CSG的病因、病机,化裁使用。连朴饮化裁方中黄连清热燥湿为君,黄芩助君药清热燥湿为臣,佐以栀子清热利湿、厚朴理气祛湿、石菖蒲芳香化湿、半夏和胃燥湿、芦根清热和胃,白术、炙甘草制约黄连、黄芩苦寒之性以护脾胃,亦为佐药,而炙甘草调和诸药兼为使药。诸药配伍,具有辛开苦降、升清降浊之特点,共奏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之功,使湿热尽除,脾胃调和,诸症消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黄芩对Hp具有杀灭作用及很好的抗炎作用[6-7];栀子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8];厚朴能增加胃动力,促进胃排空[9];石菖蒲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10];半夏能抑制胃液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降低胃液总酸度和游离酸度,对急性黏膜损伤有促进修复的作用[11];白术能促进胃黏膜的修复[12]。

连朴饮化裁治疗脾胃湿热型CSG,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且复发率低,Hp根除率与西药相当,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4-129.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06,11(11):674-684.

[3]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2):172-175.

[4]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2-386.

[5] 朱飞叶,王丽,石灯汉,等.慢性胃炎中医证候归类的流行病学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2):95-98.

[6] 吴静,王克霞,李朝品,等.黄连与盐酸小檗碱对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22(2):37-38.

[7] 瞿佐发.黄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5):316-317.

[8] 孟祥乐,李红伟,李颜,等.栀子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1,20(11):959-967.

[9] 吴经耀,陈素红,吕圭源.厚朴归脾、胃、肺经及相关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1,7(2):148-150.

[10] 王争,王曙东,侯中华.石菖蒲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J].中国药业,2012,21(11):1-3.

[11] 王新胜,吴艳芳,马军营,等.半夏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J].齐鲁药事,2008,27(2):101-103.

[12] 杨娥,钟艳梅,冯毅凡.白术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2,28(2):218-221.

猜你喜欢
湿热型药理作用胃炎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健康护理(2022年5期)2022-05-26 16:27:58
蚓激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布规律及中医治疗
中成药(2018年12期)2018-12-29 12:25:48
橘红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成药(2018年9期)2018-10-09 07:18:50
无花果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成药(2016年8期)2016-05-17 06:08:32
玛咖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理中汤加味寒温组方治疗虚寒兼湿热型胃痛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中医研究(2014年11期)2014-03-11 20:29:51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湿热型脂溢性脱发50例
中医研究(2014年10期)2014-03-11 20:29:40
不同温度退黄灌肠液治疗肝胆湿热型黄疸90例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