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013-11-21 04:55周开瑞徐孝洪孙东亚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综合版 2013年10期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环境影响生态环境

周开瑞 徐孝洪 孙东亚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对抵抗洪灾、干旱等自然灾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对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文章通过浅要探讨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意识,为促进水利工程合理建设做出贡献。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X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9-0076-02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全国范围内建成的水库有8万多座,各类水闸6万多座,累积堤防长度达到30万公里,形成了防洪、灌溉、发电、供水等相对完善的水利工程建设系统。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它一方面提高了农业生产抵抗旱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对建设环境范围内的地域、资源、环境结构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改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甚至有一些危害可能是永久都无法恢复的,所以在水利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保护好生态环境,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效益。

1 对当地气候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特别是工程浩大的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中的一些不良施工建设会改变当地空气的温度、湿度、风向和降水情况,主要表现为对当地降雨量、气温、水文、水质、土壤、地质的影响,下面针对这些不同影响做出详细论述:

1.1 对局部降雨量的影响

1.1.1 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水利工程影响降雨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修建水库之后,积水增多,随之蓄水面积增大,经阳光照射,水汽蒸发较强,蒸发量也大大增多,从而使这个地区的空气湿度增加,最终导致部分范围内的降水量增多。使得降雨量减少的因素有:一是气流进入水库流域后,受风速影响产生下沉运动,不利于降水发生;二是在暖季,陆地温度大于水面温度,水域范围内空气结构稳定,不利于空气对流运动,从而使得降水量减少。在夏季,减弱降水的两项负面因素起主要作用,所以水利工程建设地区及其周围地区的降水量会明显减少;但是在冷季,使降水增加的正面因素会超过负面因素,所以水域范围内及其周围地区的降水量会有所增加。

1.1.2 湿润地区降水少,干旱地区降水多。在我国的季风区,空气比较湿润,且水汽充足,大部分地区降水时间集中在夏季,其中决定地区内降水的主要条件是空气上升运动的强弱和空气的对流运动,所以在这一时期减弱降水的两项负面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水域及周围地区的降水量减少;而在干旱地区,空气干燥,水汽较少,全年降水量都比较少,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是空气湿度,水利工程能够有效地增加当地的水域面积以及储水量,所以此地区的水域及其附近地区会比之以往水汽更加充足,空气湿度也有所较大,所以无论是在夏季还是冬季降水量都能够比其他干旱地区多,比之同地区历史降水量也能有所

增加。

1.2 对局部气温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成后,原来和空气的接触面由地面变成了水面,水的热容和普通地面差别较大,因此空气间的能量交换会发生很大变化,进而使得局部气温发生改变。首先是冬季增温,夏季降温。一些大型水库,尤其是水深超过7米的水利工程在冬季时,会使周围地区的平均温度上升2℃~4℃。另外在夏季时,水利工程周围地区的降温效果较为明显,特别是在水汽较少的干旱地区夏季降温效果更为明显,最高可降低4℃。其次是降低日温差和年温差,大水库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可以调节气温变化,使最低气温不会太低,最高气温不会太高,降低日温差和年温差。在春秋季节,大水库可降低日温差2℃左右,降低年温差1.5℃~2℃,在干旱地区最多可以减少5℃左右。

1.3 对水文系统的影响

水库和水闸修建成功之后,往往对下游河流和地下水位情况影响较大,因为水库往往建设在水流湍急、水质较好、水源充足的河流上游地区,水闸修建在河道、渠道或湖、海口,利用闸门控制流量和调节水位,关闭闸门,可以拦洪、挡潮、蓄水抬高上游水位,以满足上游取水或通航的需要。开启闸门,可以泄洪、排涝、冲沙、取水或根据下游用水的需要调节流量。水库和水闸建设不仅能够拦截汛期洪水,还能够阻截非汛期河水。如果上游水利工程过度拦截非汛期河水,会使下游河水流量减少,水位降低甚至是断流,入海河流因河水流量过少而泥沙淤积,造成海水倒灌影响农业生产。以三门峡水库为例简要说明泥沙淤积造成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三门峡水库建成蓄水一年半后有15亿t的泥沙淤积在潼关-三门峡一段,使河床升高4.5米,河流不通,使淤积范围扩大到渭河口一带,两岸地下水位升高,海水倒灌,造成两岸地区农田次生盐碱化,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此外,水闸的存在还会改变天然河流的河流状态,水闸开启后下泄流量大,水流流速加快,污染物扩散作用增强,但沉降作用减弱,水流对河底底泥扰动大,底泥运动会对河流水质产生不利影响。

1.4 对水质的影响

水库建成蓄水之后,可能会对水质产生积极或消极两方面影响:

首先是积极影响:一方面水库内河水流速减慢,海藻等浮游生物活动频繁,浮游生物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和碳酸镁,在水底沉淀,降低水质硬度;另一方面河水滞留时间增长,有利于水中杂质沉降,降低水体浑浊度。

其次是消极影响:水库内河水流速减小,水体与空气交换速率降低,水体自净能力变差,水中污染物不容易扩散,复氧能力减弱,水体特别是沟汊地区容易发生污染,引起水华现象,使水质变差;被淹没的植被和水中腐烂的有机物会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氧气释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水库内河水流速小,形成藻类植物天然的生长环境,有利于藻类等浮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若水库内河水储存时间过长,会使藻类生物大量繁殖,引起河水富营养化;水中含有重金属和有毒物质的杂质大量沉积于水底,不能被降解分化,长期会造成次生污染,影响水质。

1.5 对土壤的影响

水库蓄水会造成周围土地盐碱化、沼泽化、浸没。

1.5.1 盐碱化:土壤盐碱化是水库蓄水后最常见的土壤问题之一。修建水库,使下游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矿化程度高,上升接到地表的位置,再经过强烈的蒸发作用,水份逝去,盐碱等化合物残留于土壤表面,使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渗透压增高,植物生理性干旱而死亡。

1.5.2 沼泽化:又名潜育化,是水库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水份增多,过分湿润,土壤沼泽化,使植物根部呼吸困难出现衰败死亡。

1.5.3 浸没:土壤被水份浸没,通气条件变差,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减少甚至死亡,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生长

困难。

1.6 对地质造成的影响

修筑大坝、水库过程中的不良操作或违规操作可能会发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地质灾害。

1.6.1 地震:大型水库修建完成蓄水后可能会诱发地震,其原因主要是:水体压力过重引起地壳应力增加;水渗入岩层空隙,使岩层空隙水压力增大,岩层变得脆弱易断;水渗入地质断层后,增加了断层之间的润滑度,使地质稳定度下降。

1.6.2 滑坡:水库蓄水后水位骤增,对岸山坡土地强度下降,易发生库岸坍塌、山体滑坡、岩体滑落等自然灾害。另外有些水利工程需要挖掘大量的泥土来补充工程的需要,被挖掘的坑洞经受雨水冲刷后也会容易坍塌,从而形成滑坡等自然灾害。

1.6.3 渗漏:水库大量蓄水之后,使得周围水文条件发生改变,若水库发生污染,地下渗漏会将污染源扩大,造成周围地区和地下水质污染,影响居民正常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安全。

2 水利工程建设要注重保护好生态环境

水是人类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水就没有人类,水利工程建设不仅可以防洪、蓄水、灌溉、发电,也为人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生态环境与人类息息相关,所以在水利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保护好生态

环境。

要想保护好水利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首先要完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与生态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水利工程建设处于法律条文约束之下,充分考虑与生态环境相关的各种因素,比如降雨、气温、水文、水质、土壤、地质等各项条件,制定明确标准并严格执行。其次要加大监管力度,促使企业合理施工、安全施工,保护好生态环境,对于违规操作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水利工程建设企业,根据影响轻重情况,采取罚款、停工、依法关闭等措施,加大处罚监管力度,争取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后要加大水源保护和治理力度,根据水利工程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污水处理厂,对已有污染进行治理,并且适当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改善生态保护系统,增强生态系统抵抗能力。

3 结语

总之,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在水利建设过程中树立生态保护意识,采取相关措施保护好生态环境,以科学发展观引导水利工程建设向着良好方向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

统一。

参考文献

[1] 朱党生.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M].北京:中

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2] 司源.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J].人民黄河,2012,(2).

猜你喜欢
水利工程建设环境影响生态环境
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影响的评价要点相关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
中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比分析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档案管理浅析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浅析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声像档案管理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土地开发中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关联性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