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探究

2013-11-21 16:33刘玉颖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8期
关键词:读图事物概念

刘玉颖

摘 要: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独特“工具”,是地理知识的形象表达,往往能较直观地反映出地理事物的特征和地理事物在空间的分布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借助地图进行教学,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地理概念;判断推理;地图

一、问题的提出

地理思维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而思维的核心形态是逻辑思维。从思维结构的发展阶段来看,逻辑思维又是发展的最后阶段。地理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地理概念、地理判断、地理推理反映地理现象的本质属性,揭示地理现象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地理现象规律性认识的思维。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作出判断。可见,地理逻辑思维的培养是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理解、掌握、运用地理概念、地理判断和地理推理的过程中,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运用地图,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近年来笔者在这方面不断进行教学实践的探索。下面,笔者就运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谈谈具体做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地理逻辑思维的基本过程

地理逻辑思维的基本过程和形式是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分析综合。

1.抽象概括

抽象概括是形成地理概念的基本方法,也是形成地理概念的基本逻辑手段。抽象就是把地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加以舍弃,而将其本质属性抽取出来;概括就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地理事物本质属性再推广到具有同类属性的一切事物中去,从而获得地理事物的普遍概念。地理概念是对地理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然后用定义的形式表示出来。此外,在逻辑上减少概念的内涵,扩大其处延,也是一种概括。

2.判断推理

判断和推理是地理思维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高级认识阶段。所谓判断就是运用已有的地理概念或地理原理去肯定或否定某种地理事物所具有的属性、特点或关系。在认识过程中,判断实现着从一个判断到另一个判断,从一个认识水平上升到另一更高认识水平的过渡。所谓推理就是以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为根据,作出一个新的判断。推理是从已知推求未知获得新知的重要方法。推理有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三种。归纳推理是根据几个个别判断推知一般判断。演绎推理是根据一般判断推知个别判断,所谓“举一反三”就是从一般推知个别。类比推理是根据两种属性相近的地理事物,推知它们可能还有别的相近属性的思维形式,也就是所谓的“触类旁通”。

3.分析综合

分析综合也是地理逻辑思维的一种重要思维形式。分析是把较复杂的地理事物分解成该事物的个别要素、个别属性、个别特点。分析地理事物的形成因素常常采取这种思维形式。综合是把地理事物的个别要素、个别属性或个别特点在头脑里结合起来成为整体。通常分析一个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常常需要综合的思维形式。

三、运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1.描述法读图

描述法读图有利于从直观形象到抽象概念的概括。在阅读各类地图时,离不开对地理事物的位置描述和说明。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展开,如通过对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及相对位置的描述,使学生对地理事物的位置有清晰的印象。这一教学过程使学生学会对地图上的直观印象进行各种位置的抽象概括,最终能够用简要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位置。如根据台湾海峡两岸地图(见下图)说出厦门的地理位置特点。

对于事物特征的描述则有利于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有关的地理概念或地理特征。同时通过读图使学生在理解地理事物特征的同时,也掌握了抽象概括的思维方式。如在描述气候特征时,可以根据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来描述。又如在学习聚落时,可以根据各地民居图,先描述民居的特点,然后分析民居的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如在读“热带雨林”景观图时引导学生描述热带雨林的植物特点是:茂密、高大、常绿、多层;其动物特点是:喜攀援或喜暖湿。这样很容易地让学生完成直观形象到抽象特点的记忆过程。读图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这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2.对应法读图

对应法读图有利于发展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对应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空间关系、地理形象、图例注记的知觉感应能力,也有助于发展想象力。多图对应可以通过多张地图的叠置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地理现象,特别是在因果联系方面能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如把板块构造图和火山地震分布图叠加对应阅读,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火山地震的分布及成因了。又如利用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中国年降水量图、中国温度带图和中国干湿地区图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3.分析法读图

分析法读图使学生掌握分析综合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相对于抽象概括、判断推理来说,更为重要,也更难掌握。任何地理概念和区域地理特征的教学都要经过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是综合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机。阅读大洲、地区、国家或省区的地图时,通常都是相同的顺序:先是了解其位置、然后认识地形,根据位置和地形分析气候的特点,根据地形、气候分析河流的特征,最后结合人口分布、城市布局等对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综合。整个分析过程虽然初中地理教学要求较低,但分析综合方法的应用和学习是同样重要的。如根据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图,先说出亚洲的地理位置;根据亚洲的地形图,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是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四周低,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结合亚洲的位置和地形及气候图分析亚洲的气候为什么复杂多样,为什么季风气候显著,为什么大陆性特征显著;根据亚洲的地形图和气候图分析亚洲河流的特征是许多大河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内流区面积

广大。

读气温降水分布图时,笔者通过纵向比较、横向比较等来进行气温降水分布规律的分析。结合这个分析结果以及地图册上的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高低、流经的洋流性质等众多要素去理解分布规律的成因。这样的教学过程既使学生轻松理解了抽象的理论,也使他们在以后类似的环节中运用自己的分析能力去理解地图和成因的联系。如在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教学中,笔者让学生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思考如下问题:

(1)年平均气温高于20 ℃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低于-10 ℃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观察南、北半球,从低纬度向高纬,气温变化规律如何?

(2)北半球的20 ℃等温线平直吗?在哪里出现最明显的弯曲?这说明了什么?

(3)用红笔描出北半球10 ℃等温线,你又发现了什么?并说明

原因?

通过以上分析推理判断,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自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同纬度陆地上,海拔高,气温低。

四、运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实践效果

运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改变了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有利于地理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地实现地理新课标强调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檀鲁镔.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教学,2010(3):18.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中学)

猜你喜欢
读图事物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美好的事物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奇妙事物用心看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