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声”设计

2013-11-21 06:05刘芳丽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8期
关键词:新课标阅读教学设计

刘芳丽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课堂较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学生由被动地学到主动地学,由原来的“无声”到“有声”的过渡,这是可喜的事。“有声”教学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向,同时,“有声”教学也是反映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做到“有声”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新课标;阅读教学;“有声”设计

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教学有如下描述:“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等等。这就把学生提到了一个应有的高度,还他们在学习中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新课标对教师作了如下定义: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更应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做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呢?

一、语文阅读“有声”教学的主要形式——朗读

实践证明,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朗读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还给学生一个自由而宁静的朗读空间。朗读,应贯穿于课堂内外。

一般说来,语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做到“三读”。

1.课前预习读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顺词句,读出“问题”,并加以圈画。

2.课堂引导读

课堂上,教师要以读促讲,引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感受,读出韵味。张田若老先生说得好:“如果两节课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就要花一半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读书。”每个语文老师都要有这样的观念。第一,创设情境,想象朗读与配乐朗读相结合。如讲授《春江花月夜》时,先播放《春江花月夜》音乐视频,通过视觉、听觉让学生尽快进入诗歌意境中,然后再让学生跟读。第二,采用多种形式的比较朗读。例如调换字词、改变句型进行比较朗读。这样,学生在朗读时不但注意到这几个词的语气重音,体会到作者遣词的精炼,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语感,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第三,分角色朗读与表演朗读相结合。如《孔雀东南飞》一文,有的学生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在课堂上,应及时抓住时机,诱导他们进入角色,扮演焦仲卿和刘兰芝在不同阶段的对话。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进入角色,表演课文中的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而且能启迪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课后品味读

一篇课文学完后,应要求学生再回过头来仔细地品读课文。一品课文的谋篇布局,二品课文的遣词造句,三品课文的感情表达。在这样的品读中,学生可以感悟到许多东西。如《祭十二郎文》,让学生课后品读作者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又不得不信的几个段落,加强他们对情感的把握。

二、语文阅读“有声”教学的助推式——质疑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作为教师,不仅要满腔热情积极地引导学生思考,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1.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教学是师生信息相互传递的一种可控双边活动。日常教学中,教师理应积极引导并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一,让学生明白质疑的重要性。第二,鼓励学生质疑的勇气。第三,认真对待学生的质疑。

2.营造良好的质疑氛围

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教师亲切和蔼、平易近人,能与学生平等、和谐相处,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敢于竞相质疑的氛围,那么,学生就不会保持沉默了。

3.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

教师应该适当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善于质疑。第一,课前预习质疑。如《将进酒》中的“将”字,学生即能了解掌握它是“请”的意思。第二,课堂质疑,包括抓关键语句、结合结构文体特点等。第三,课后比较质疑。如《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和《兰亭集序》中“乐事”“乐情”的比较,从而能更深层次理解文本。

疑是思之始,学之源。“质疑”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只要正确地面对学生的“质疑”,定会让课堂“声”色无穷。

人们常说“此时无声胜有声”,但是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中“读”的能力将得到真正体现,语文閱读教学会走向真正的“有声”。

参考文献:

[1]潘新和.新课程语文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魏国良.现代语文教育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李维鼎.语文课程初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州中学)

猜你喜欢
新课标阅读教学设计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