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对结直肠癌术后化疗减毒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

2013-11-21 07:17石家庄平安医院石家庄050021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肌体人民卫生出版社直肠癌

石家庄平安医院 (石家庄050021)

刘红茹 刘红英△ 王润超 张书臣 吴向荣 李 进 张瑞宁 吴克峰

目前公认的结直肠癌的治疗,多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等,化疗药物在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肌体的正常组织细胞亦产生了杀伤作用。中医药在提高肌体免疫功能、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显示较大的优势,与化疗联合运用治疗肿瘤疗效显著。现将从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30 例,用中药配合化疗治疗,并与单纯化疗30 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和分期标准: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诊断标准和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刘亚娴主编的《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气血双亏证。

1.2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及石家庄平安医院。共选择60 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化疗+中药内服和保留灌肠)和对照组(化疗组)。治疗组30 例,男12例,女18 例,最小35 岁,最大65 岁,平均年龄53.83±8.52 岁;结肠癌11 例,直肠癌18 例,结肠直肠交界癌1例;Ⅱ期7 人,Ⅲ期23 人;高分化腺癌10 例,中分化腺癌18 例,低分化癌2 例;化疗次数≤2 有22 人,≥3 次有8人。对照组30 例,男13 例,女17 例,最小36 岁,最大65 岁,平均年龄53.63±8.14 岁;结肠癌12 例,直肠癌16例,结肠直肠交界癌2 例;Ⅱ期5 人,Ⅲ期25 人;高分化腺癌11 例,中分化腺癌18 例,低分化癌1 例;化疗次数≤2有20 人,≥3 次有10 人。两组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单用FC 化疗方案治疗。FC 方案:亚叶酸钙注射液200 mg/m2(CF,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84),静滴,2 h 后,氟尿嘧啶注射液600 mg/m2(5-Fu,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593),静滴(6~8 h 内给入)。每日1 次,连用5天,4 周为1 疗程。

1.3.2 治疗组:在用FC 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和中药保留灌肠。口服基本方:黄芪、党参、当归、熟地黄、何首乌、菟丝子、茯苓、半夏、陈皮、砂仁、甘草等药物。心悸者加炙甘草、阿胶;失眠者加酸枣仁、夜交藤;头晕者加黄精、女贞子;厌食者加鸡内金、炒麦芽。每日1 剂,清水煎至300 mL,分早晚两次口服,4 周为1疗程。灌肠基本方:半枝莲、马齿苋、虎杖、野葡萄根、红藤、枳壳、丹参、三七药物。便秘者加瓜蒌仁,腹泻者加石榴皮。灌肠方水煎取汁100~150 mL,待温,隔日1次,14 次为1 疗程。

1.4 观察指标

1.4.1 疗效性指标:化疗后毒性反应症状、血常规、T细胞亚群水平、体力状况评价(KPS 评分)。

1.4.2 观察方法:KPS 评分、T 细胞亚群治疗前后各查1 次;血细胞分析每周检查至少1 次。

1.5 疗效标准 采用KPS,一般状况计分标准以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变,以T 细胞亚群数值的高低评价患者的免疫力状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 统计分析软件,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用t 检验,或非参数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病例化疗后毒副反应(症状)的发生情况 治疗组患者的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详见表1。

2.2 两组病例体质状况变化情况(KPS 评分) 组间比较,治疗组的体质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化疗后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30,例)

表2 两组患者化疗前后体质状况KPS 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化疗前后体质状况KPS 评分比较(±s)

组别 n 化疗前 化疗后P 30 79.33±9.44 83.67±6.69<0.05对照组治疗组30 79.00±9.23 76.00±8.14>0.05

2.3 两组患者化疗后肌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 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T 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T 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 (±s)

项目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前 治疗后CD +4 37.98±2.81 41.35±2.96 37.97±2.58 37.74±2.66 CD +8 23.11±3.64 21.94±3.39 23.13±3.58 23.33±3.53 CD +4 /CD +8 1.69±0.32 1.93±0.35 1.68±0.31 1.65±0.28

2.4 两组患者化疗后外周血WBC 及PLT 的变化情况

2.4.1 WBC 变化情况:两组病例化疗后不同时间WBC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第2 周到第3 周治疗组降低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虽然在第4 周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WBC 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详见表4。

表4 两组WBC (分度)的变化情况 (例)

2.4.2 PLT 的变化情况:两组病例化疗后不同时间PLT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第2 周到第3 周治疗组降低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结肠癌、直肠癌、肛管直肠癌的总称,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其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7 位,死亡率第5 位,在胃肠道中发病率仅次于胃癌。[1]目前认为主要与饮食和环境,肠道炎症、肠道腺瘤、家族性腺瘤息肉病等因素有关。[2]中医学认为,结直肠癌主要病机是湿热、火毒、瘀血为标,脾虚、肾亏、正气不足为本,二者互为因果。[3]现代中医研究认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肌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有密切关系。肌体抗邪能力减退,免疫功能低下,T 淋巴细胞不能及时消灭突变细胞,任其分裂繁殖以至形成肿瘤。因此,肌体免疫功能衰退,是发生结直肠癌的根本原因。[4]化学药物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并具有一定的疗效。[5]但化疗作为攻邪药物,在治病同时,也大伤患者的元气,使脾胃受损,脏腑气血阴阳失调。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增加体质量,稳定瘤体,提高免疫力,延缓肿瘤发展的作用。[6]口服中药方中黄芪、党参能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当归、熟地黄、何首乌、菟丝子滋阴补血,养肝补肾固精;茯苓、半夏、陈皮、砂仁健脾燥湿,降逆止呕,化湿行气;甘草能益气补中,缓急止痛。中药的药理研究:黄芪、党参、熟地黄何首乌有抗肿瘤作用,能增强细胞、体液免疫功能作用;半夏有抗肿瘤作用、抗炎作用。[7]甘草有抗肿瘤作用、抗炎作用;陈皮抗炎的作用;菟丝子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8]茯苓能有效地防止放、化疗所致的毒副反应,改善生存质量,增强免疫功能。[9]故此中药能抗肿瘤,邪去则正安,正气才得以恢复,才得以抗邪。灌肠基本方中半枝莲、马齿苋、虎杖、野葡萄根、红藤、枳壳、丹参、三七清热解毒利湿、散瘀止血、抗肿瘤、理气止痛,药理研究:半枝莲、马齿苋、虎杖、野葡萄根有抗癌、抑菌作用;红藤、丹参、三七有免疫双向调节、补血作用;枳壳可促进胃肠推进功能、促进胆汁排泄、抗过敏作用。[9]每一味中药的多成分用于治疗疾病的多效性与多作用靶点,体现了中医药治病强调恢复整体功能平衡的特点。

中药药理作用错综复杂,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更具有“多成分、多渠道、多作用靶点”的特点。临床结果表明,运用扶正抑瘤法,通过中药内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可以改善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维护患者的造血功能,提高肌体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体现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优势和作用。

[1]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2 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76

[2]李佩文.中西医临床肿瘤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767

[3]刘亚娴.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303

[4]陈世伟,张利民.肿瘤中西医综合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7-178

[5]张代钊.中西结合治疗方化疗毒副反应[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7-70

[6]李少辉.祖国医学在肿瘤康复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报,2010,12 (5):90-92

[7]李佩文.实用临床抗肿瘤中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1-163

[8]黄春林.中药药理与临床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35

[9]蔡光先.肿瘤特色方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79

猜你喜欢
肌体人民卫生出版社直肠癌
春绽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人不是有病时才“病”的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