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翩翩 赖可可 杨谦 王焱
随着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经介入封堵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恢复快的治疗技术在临床中日益普及,喉罩以操作简单,刺激性小和维持通气容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麻醉中。本研究选择60例择期手术的患儿分成3组观察,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先天性介入治疗患儿60例,年龄2岁~5岁,体重10~23 kg。ASAⅠ~Ⅱ级,其中室间隔缺损29例,房间隔缺损22例,动脉导管未闭8例,动脉导管未闭损合并卵圆孔未闭1例。所有患儿随机分为3组,即喉罩组、气管插管组、静脉氯胺酮组,每组各20例。
1.2 方法 患儿禁食8 h、禁水3 h。监测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氯胺酮组患儿以氯胺酮2 mg/kg进行麻醉诱导,0.5~1.0 mg/kg静脉维持;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患儿七氟醚3%L/min持续吸入麻醉,分别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机械通气。
1.3 观察指标 3组诱导前的基础值(T0)、插管(罩)前(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罩)后1 min(T3),插管(罩)后5 min(T4),拔管(罩)时(T5),拔管(罩)后5 min(T6)时刻的SpO2,HR、MAP;监测患儿拔管时是否躁动、喘鸣、喉痉挛,及术后第2天患儿咽部不适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喉罩组与气管插管组比较 诱导前的基础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置入后和拔除喉罩组的MAP、HR低于气管插管组(P<0.05);SpO2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L组拔管时躁动、术后咽痛、喘鸣发生率低于气管插管组(P<0.05),详见表2。
2.2 3组比较 术中发生肢动人数:K组7例,另外两组0例;术后清醒时间:K组时间最长(50±12.6)min,L组(9±4.3)min;T组(11±4.3)min。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经介入封堵局部麻醉下难以完成。非插管氯胺酮静脉麻醉虽操作简单,但控制麻醉深度较难,且容易发生呼吸道阻塞、气管痉挛等,一旦出现处理被动,故气管内插管控制呼吸安全性较高[1]。随着麻醉药物和麻醉设备的不断改进,单纯氯胺酮的应用逐渐减少。小儿舌相相对口腔大、声带的成角更加向前向下、会厌相对长,所以小儿气管插管较成人困难,且组织黏膜相对娇嫩可能引起水肿,甚至声门水肿[2]。术中因气管插管刺激,心血管反应强烈,常需要加深麻醉和使用肌松药,结果导致术后苏醒时间延长。拔管时,患儿可会出现躁动,呛咳屏气,甚至引起喉痉挛,常引起声带麻痹等副损伤。喉罩插入操作简单、置入与拔除时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不需要显露声门,不进入气管,不会造成气管及喉头的机械损伤,且不会刺激会厌、声带和气管黏膜的感受器,降低了对交感迷走神经的兴奋作用,从而显著减轻了心血管应激反应,所以喉罩插管和拔除时心血管不良反应较小,术后躁动少。
表1 两组患儿MAP、HR、SpO2变化(±s)
表1 两组患儿MAP、HR、SpO2变化(±s)
注:与T组相同点比较,aP<0.05
指标 组别 T0 T1 T2 T3 T4 T5 T6 HR L组 99±11 107±10 108±12a 105±13a 108±15a 102±12a 104±15a(次/分) T组 97±12 107±9 114±13 118±15 120±13 118±14 121±14 MAP L组 61±9 60±8 69±9a 60±10a 60±10a 63±9a 62±10a(mm Hg) T组 62±8 59±10 73±13 72±12 74±9 73±11 72±12 SpO2 L组 99±1 100 100 100 100 100 98±1(%) T组98±1 100 100 100 100 100 97±1
表2 两组患儿苏醒后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气管插管组置入后与拔除后HR、MAP高于对应点喉罩组,术后喉罩组苏醒质量高于气管插管组,表明喉罩操作刺激轻,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系统并发症少。
总上所述,喉罩在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麻醉中安全、可靠、平稳,适合临床推广。
[1]周期,马乃全.喉罩的应用体会.湖南医学院学报,2001,7:173-175.
[2]Leong WM’Ong EL.Laryngeal mask airway can be inserted with inhaled desflurane induction.J Anesth,2005,19:1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