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文化研究的知识图谱与趋势分析

2013-11-20 09:06:48郭晓云兰州商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文/郭晓云(兰州商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一、分析样本的建立与研究方法

(一)分析样本的建立

本研究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样本来源,为便于进行文献增长的趋势分析,文献检索时间截止在2013年1月1日以前,检索得到有关行政文化、公共管理文化、公共服务文化研究的文献761篇。在此基础上,剔除新闻资讯、会议综述和其他不相关文献(诸如有关公共文化事业部门以及司法行政文化、税务行政文化、航空行政文化、大学行政文化等部门行政文化),最终得到624篇关于行政文化基础研究方面的文献,以此作为对我国行政文化研究基本状况加以描述的整体性样本。

检索方式如下:

主题(Topic)=“行政文化”或“公共管理文化”或“公共服务文化”

时间范围:2013年1月1日以前

数据来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浙江大学刘启元、叶鹰研究开发的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软件SATI(Statistical Analysis Toolkit for Information),导入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导出的Endnote格式的题录数据,进行发表年份、作者、期刊来源以及关键词等字段信息的抽取和词条频次的统计,实现各知识单元共现矩阵的构建,结合SPSS、Ucinet、NetDraw等分析软件,使用词频分析法通过对关键词共现的高低,来确定研究热点及其变化趋势。

二、我国行政文化研究状况整体描述

(一)文献增长情况

根据对来源文献后期预处理情况看,文献发表时间起止范围为1990—2012年,最早的三篇文献是蔡志强、张志孚、D.罗森伯姆和吕景胜分别于1990年发表的关于行政文化的研究论文,自此该研究得到普遍关注。以2008年为分界点,在此之前,文献量呈快速增长态势,在此之后,文献量缓慢下降,2008年文献发表数量达到最大值78篇。(见表1,图1)

表1 行政文化研究文献数量表

图1 行政文化研究文献数量增长态势图

(二)核心作者

对作者发文量和被引用频次进行统计分析,可识别行政文化研究领域的高产作者以及作者的学术影响力。本文识别出了发文量前30位和单篇被引频数前30位的作者(表2,表3)。

考虑到个别作者一稿多发,会影响发文量的科学统计,因此对这样的作者予以剔除。经分析排名,颜佳华、彭国甫、韩莹莹、唐检云和高云的发文量都在5篇及5篇以上,是行政文化领域的高产作者。单篇论文被引频次前30位的作者中,除张康之的单篇论文被引频次超过50次,其余学者的单篇论文被引频次均在50次以下,并且集中在20—50次之间。张康之的单篇论文《行政文化在行政人格塑造中的作用》发表于1999年且被引频次达到68次之多,说明他在行政文化领域具有突出的学术影响力;唐检云有四篇文献分别名列第15、16、18和23位,累计被引频次达94次,彭国甫有两篇文献分别名列第4位和第8位,累计被引频次达83次,这二位学者也是在行政文化领域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作者。顔佳华、彭国甫、韩莹莹、唐检云、高云、陈尤文、李鹏飞、李善岳、李竹宇这九位学者同时出现在表2、表3中,说明他们既是高产作者又具有高学术影响力。

表2 发文量前30名的作者

表3 单篇论文被引频次前30位的作者

(三)主要研究机构

本文使用对作者单位字段和文献来源进行抽取和频次分析的方法,分析行政文化研究的主要机构和核心研究力量。鉴于对个别作者一稿多发的考虑,对篇名及内容相似或相同的文献按1篇计算,识别出发文量居于前20位的研究机构和出版刊物(见表4、表5)。

在排名前20位研究机构中,湘潭大学以发文量47篇位列第一,四川大学以发文量34篇位列第二,凸显了这两所大学在行政文化领域的研究兴趣与研究实力。发文量在10篇及10篇以上的研究机构有6所,其余研究机构发文量均在10篇以内。

在排名前20位的出版刊物中,《行政论坛》以发文量20篇位列第一,《四川行政学院学报》和《云南行政学院学报》的发文量分别以13和12篇位列第二、第三,其余出版刊物的发文量均在10篇以内。

表4 发文量前20位的研究机构

表5 发文量前20位的出版刊物

(四)高频关键词

从表6可以看出,行政文化、传统行政文化、创新、服务型政府、行政文化建设、行政人员、行政管理、行政主体、行政改革等居于高频关键词的前列,这40个高频关键词大致上涵盖了当前行政文化研究的热点与核心,是行政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表6 居于前40位的高频关键词

三、我国行政文化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一)聚类树状图

笔者将SATI软件的Rows/Cols知识单元数选项设定为30,以此得出我国行政文化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共现相似矩阵,将其导入Ucinent软件开展了层次聚类分析,得到了我国行政文化研究高频关键词聚类树状图(图2)。为方便读图,笔者在图的右侧划了1条竖线,使之与树状图右侧的6条平行横线相交依次形成6个交点,从上往下看,由于第3、5、6点分别是由单一元素构成的集合,与其他元素共现关系体现不强,故暂且忽略,而由第1、2、4点所代表的集合则鲜明地体现了我国行政文化研究的三个主要研究主题。

(二)多维尺度图谱

图2

多维尺度分析是通过测定主题词之间的距离来发现主题结构,由于高维空间数据变换为低维数据(二维数据)仍能近似地保持原数据间的关系,因此与聚类树状图相比,多维尺度分析可以在较低维空间中直观地判断出某研究领域在学科内的位置[1]。将关键词共现相异矩阵导入SPSS进行多维尺度分析,得到如图3所示的关键词多维尺度图谱。根据图谱呈现结果,作以下四点解释说明:一是“行政文化”居于图谱的中心位置,说明这一关键词在关键词集合中处于核心位置;二是“公共行政文化”这一单一要素构成一个独立集合,是因为我国公共行政文化的研究是在政府行政管理向公共管理改革的进程中产生的,改革任重道远,所以这一研究目前仍处于萌芽阶段,但由于其与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改革息息相关,因此“公共行政文化”这一关键词与“现代化”、“行政管理”、“价值取向”三个关键词贴近;三是“政府”这一单一要素构成一个独立集合,是因为政府是行政文化构建的一个重要主体,而政府效能又与行政文化密切相关,所以“政府”这一关键词既贴近“行政文化内涵研究”集合又自成为一个独立集合;四是“和谐社会”这一单一要素构成一个独立集合,是因为和谐社会是我国现阶段行政文化建设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这一关键词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又由于目前我国行政文化建设的目标是构建服务型行政文化,因此这一关键词又贴近“服务型行政文化”这一集合。

从上述我国行政文化研究高频关键词聚类树状图和多维尺度图谱的相互验证和一致性出发,我们得出了目前我国行政文化研究的三大主题:

一是以行政文化概念及范畴界定为导向的基本内涵研究。这类文献研究数量较多,研究内容集中,是对行政文化元问题的探讨,这一研究主题的关键词主要集中在行政文化、创新、建设、影响、现代化。典型代表有:张康之(1999)[2]最早分析了行政文化在行政人格塑造中的作用,申永丰,鄢洪涛(2005)[3]从行政与文化的契合点入手阐述了关于行政文化概念的思考,宋瑞芝(2009)[4]基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行政文化的涵义做了深入探讨,胡庆亮(2011)[5]通过中西方比较研究了行政文化的价值依归与设计逻辑,颜佳华、杨志伟、杨婷(2009)[6]构建了行政文化研究的逻辑起点与理论框架,莫春菊(2006)[7]基于库恩的范式转换理论对中国的行政文化范式进行了理论剖析。

图3

二是以行政文化建设为导向的理论探讨。这类文献研究数量众多,研究内容庞杂,几乎涉及到行政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这一研究主题的关键词主要包括:行政文化建设、行政改革、传统行政文化、行政体制、行政道德、行政主体、行政活动、行政心理、行政系统、行政体制改革、中国行政文化、行政人员、价值取向、文化创新等。典型代表有:李红、朱静(2004)[8]辩证地研究了行政文化创新与行政生态优化,葛荃(2007)[9]辨析了行政文化与行政发展的关系,闫留义(2008)[10]针对当前我国政府改革中面临的行政文化阻滞现象做了全面的梳理并提出消解对策,顔佳华、王升平(2007)[11]分析了地方政府决策中的行政文化障碍,王峥嵘(2009)[12]从生态学视角探讨了地方行政文化的变革路向,吴灿新(2008)[13]强调为了更好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必须加强行政文化建设尤其应以行政价值文化的建设为重点,杨婷婷(2011)[14]论述了自然生态对地方政府行政文化的影响,陈建斌、张世兵、王光升(2006)[15]构建了行政文化评价模型,安庆杰、冯立恒(2007)[16]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对地方行政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实证比较研究。

三是以服务型行政文化构建为导向的改革研究。这类文献研究是与我国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提出相伴而生的,数量较多且时间主要集中在2005年以后。这一研究主题的关键词主要包括:服务型行政文化、构建、文化、特征。典型代表有:张秉福(2006)[17]分析了服务型行政文化的特征、意义及构建,唐检云、胡慧(2006)[18]论述了传统行政文化对服务型政府理念塑造的影响,江滨(2008)[19]探索了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行政文化模式,翟娅娅(2008)[20]探讨了服务型公共行政文化的内涵特征及构建路径,田巍、张波(2009)[21]强调了服务型行政文化是服务型政府的灵魂。

(三)网络知识图谱分析

笔者将我国行政文化研究高频关键词共现相似矩阵导入Ucinet软件,通过Netdraw软件分析得出如下的我国行政文化研究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图4)。

从上图可以看出,行政文化、行政文化建设、行政人员处于中心位置,这三个结点与其他关键词结点连线最多,表明它们在行政文化研究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就结点间连线的粗细来看,呈现强关联的有:服务型行政文化、构建、特征三个结点间的连线很粗,构成一个清晰的三角关系图;行政人员、行政活动、行政组织三个结点间的连线也很粗,同样构成一个清晰的三角关系图;行政文化分别与创新、建设两个结点有较粗的连线,但创新与建设两个结点间连线较细,这三个结点构成一个较为开放的三角关系图;现代行政与行政体制、行政心理、行政改革、行政道德间的连线较粗,构成一个以现代行政为中心的十字图。呈现较强关联的有:行政主体与行政活动、行政文化间有清晰的连线,但行政活动与行政文化间连线较细,构成一个较为开放的三角关系图;行政道德与行政文化建设及行政人员间有清晰的连线,构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关系图;行政管理、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人员间有清晰的连线,构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关系图;中国行政文化与传统行政文化、行政人员间有清晰的连线,构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关系图;行政改革与文化创新、现代行政间有清晰的连线,构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关系图;行政体制改革与传统行政文化间连线清晰,关系鲜明;服务型政府与服务型行政文化间连线清晰,关系鲜明。其他结点间连线较细,故不作为重点讨论。

根据以上知识图谱分析可知,目前我国关于行政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热点主题:一是行政文化的建设与创新研究,二是服务型行政文化的构建研究,三是行政组织文化研究,四是行政文化的价值取向研究,五是行政文化主体研究,六是行政人格研究,七是中国行政文化特色研究,八是行政改革与文化创新研究。

四、我国行政文化研究的特点和趋势分析

(一)我国行政文化的研究特点

1.从基础理论到问题对应的内容体系。我国行政文化研究的特点是,概念研究、功能研究、问题研究三位一体地推进。概念研究体现了基础理论的奠基作用,如以行政文化概念及范畴界定为导向的基本内涵研究;功能研究体现了研究的目标性和目的性,如以行政文化建设为导向的理论探讨;问题研究则体现了研究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图4

2.多学科多背景相配合的研究格局。学者的学术背景逐步多元化。主要有公共管理、政治学与政治文化、行政管理与行政伦理、政府治理等方面的专家。从研究所涉及的专业领域来看,有政治学、文化学、哲学、伦理学、公共决策、行政管理等各方面。

3.我国行政文化研究缺憾明显。其一,我国行政文化研究学者学术背景尚需进一步多元化。从事行政文化的研究队伍,需要从多学科得到补充,特别是新兴学科。比如文化学、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哲学、制度经济学、社会学等,以适应研究深化的要求。其二,我国行政文化研究方法多样化不够。当前我国行政文化的研究方法较单一,主要还是一些理论推演和概念分析,亦即诠释研究的范式占据主流地位(当然在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研究中也有采用批判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等研究方法并未能在行政文化研究中占据一席之地,故不能将行政文化研究引向深入和全面。其三,行政文化研究文献数量呈下降趋势。自1990年后,我国行政文化研究文献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至2008年达到文献数量的最高值78篇,以此为拐点,文献数量开始下滑,2011年出现小幅反弹回到47篇,但整体趋势仍旧呈下降状态。

(二)我国行政文化的研究趋势

1.我国行政文化研究层次将随行政发展而深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里格斯提出的行政发展概念,是一个强调行政体系在行政环境的作用下进行变革,并与行政环境取得再次动态平衡的过程。行政发展包括行政理念、行政组织、行政体制、行政管理方式的演进与发展,其主要目的是提升行政能力。而行政文化在行政发展进程中将会从行政理念、行政组织、行政管理方式等方面为行政发展注入文化新动力。据此,行政文化的研究将会在行政理念创新、行政组织的制度文化完善、行政管理方式转变中的行政行为文化的新规范的探索的研究将会进一步加强。

2.我国行政文化研究内容将与行政改革相适应。行政文化是一种动态文化,亦是一种系统文化,它在整个行政大系统中运行和发展。行政运行的大系统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政府职能转型的加快、政府管理体制调整的演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时代要求。比如说,在行政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设施文化等方面如何适应改革环境,既体现改革要求又对推进改革做出贡献。

3.我国行政文化研究方法将更加多元化。借鉴当代企业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行政文化研究将会更多地注重文化模式构建、案例和个案分析、文化绩效的定量分析、文化的个性与效能研究、文化主体、媒体和客体的协同关系、行政文化的生成和发展机制研究等,以使行政文化研究的科学化进一步提升。

4.我国行政文化研究视野将更加开阔。在全球化推进的时代背景下,行政文化的国际比较研究将显得十分重要。在发达国家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影响下,在公司文化或企业文化不断创新的时代,如何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成果和公司文化发展的新成果来充实行政文化,在政府与市场关系日益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的新形势下,构建新型的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关系的文化环境支撑等都将是越来越重要的研究课题。

[1]Cottrill CA,Rogers EM,Mills T.Co-citation analysis of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of innovation research traditions: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J].Knowledge,1989,11(2):181-208

[2]张康之.行政文化在行政人格塑造中的作用[J].青海社会科学,1999(6).

[3]申永丰,鄢洪涛.寻找行政与文化的合理契合点——关于行政文化概念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5(4):47-50.

[4]宋瑞芝.行政文化涵义再探讨——基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2009(12).

[5]胡庆亮.行政文化的价值依归与设计逻辑:中西比较与自我重塑[J].理论月刊,2011(8).

[6]颜佳华,杨志伟,杨婷.论行政文化研究的逻辑起点与理论架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7]莫春菊.库恩的“范式转换”理论与行政文化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8]李红,朱静.行政文化创新与行政生态优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9]葛荃.行政文化与行政发展管见[J].中国行政管理,2007(9).

[10]闫留义.当前我国政府改革的行政文化阻滞及其消解[J].理论学刊,2008(6).

[11]顔佳华,王升平.地方政府决策中的行政文化障碍分析[J].理论探索,2007(2).

[12]王峥嵘.地方行政文化的变革路向——基于生态学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21).

[13]吴灿新.行政文化与政府机构改革[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8(6).

[14]杨婷婷.自然生态对地方政府行政文化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15]陈建斌,张世兵,王光升.行政文化评价模型的建构及应用[J].求索,2006(5).

[16]安庆杰,冯立恒.地方行政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比较研究[J].河北学刊,2007(3).

[17]张秉福.服务型行政文化:特征、意义及其构建[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6(1).

[18]唐检云,胡慧.传统行政文化对服务型政府理念塑造的影响[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19]江滨.构建服务型政府行政文化模式探索[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20]翟娅娅.服务型公共行政文化的内涵特征及构建路径[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1).

[21]田巍,张波.服务型行政文化:服务型政府的灵魂[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