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姣 王敏 叶杨
心身医学认为心理因素的作用贯穿于疾病的整个过程,对负性情绪进行有效的干预,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理与病理恢复过程,提高治疗效果[1]。骨折是突发性事件,患者缺乏心理准备,伤病、住院及手术等因素作为重大应激源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的应激反应,导致焦虑、烦躁、失眠、抑郁、无助、厌恶等负性情绪反应。而老年患者随着生理机能的减退,对社会环境适应能力逐渐下降,更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有研究表明,焦虑和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负性情绪,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症发生率为38%,这样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与疾病症状互相作用,严重影响着治疗的效果和预后[2-3]。为了了解老年骨折患者负性情绪的产生原因,以便及时进行护理干预,笔者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和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骨科住院治疗的60例老年骨折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和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骨科住院治疗的60例老年骨折患者。其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76.2±7)岁,文盲2例,小学文化23例,初中文化15例,高中文化12例,大专及以上8例;农民9例,退休工人36例,退休干部15例;配偶健在51例,丧偶8例,未婚1例;车祸伤25例,跌倒致伤35例;肱骨外科颈骨折6例,股骨颈骨折10例,股骨粗隆骨折21例,脊柱骨折6例,骨盆骨折7例,尺桡骨骨折5例,胫腓骨骨折5例。
1.2 调查方法 应用运用Zumg氏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4]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由经培训的护士运用统一指导用语对患者进行详细讲解,由患者自评。将调查结果与国内常模做对照分析。对SAS评分>40分者(有焦虑状态)和SDS>41分者(有抑郁状态),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其焦虑抑郁的原因[3]。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者SAS、SDS与国内常模的比较 60例老年骨折患者SAS(41.63±5.25)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的(29.78±10.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3,P<0.05),SDS(44.63±8.60)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的(33.46±8.5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3,P<0.05)。
2.2 老年骨折患者焦虑抑郁的原因 老年骨折患者负性情绪的主要原因是有疾病带来的痛苦,影响身体的功能,生活不能自理,形象改变,医疗费用负担,给子女带来的负担,影响夫妻感情等。
表1 老年骨折患者焦虑抑郁的原因 例(%)
3.1 老年骨折患者负性情绪原因分析 本次调查表明60例老年骨折患者的SAS、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48例(80.0%)有焦虑情绪,55例(91.6%)有抑郁情绪,说明以焦虑与抑郁为主的负性情绪在老年骨折患者中的发病率很高,其原因可能有疾病带来的痛苦,影响身体的功能,生活不能自理,形象改变,医疗费用负担,给子女带来的负担,影响夫妻感情等方面。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年性骨折的患病率逐年增高,骨折这一突发负性事件造成较强的应激源,使其本已经减弱的生理心理反应能力无法适应和应对这一变故。许多患者易出现较为严重的负性情绪反应,特别是焦虑和抑郁,患者从原来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陌生的医疗环境,住院的各项规章制度限制了患者活动范围,改变了原有的生活规律,住院期间又会产生较为昂贵的医疗费用,患者焦虑情绪往往容易加重,具体表现为肌紧张、出汗、搓手顿足、面色苍白、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此类患者往往情绪波动非常大,对困难估计过高,过分关注躯体的微小不适,对于环境的刺激过于敏感,常自怨自艾。高度的焦虑不仅增加了心理上的痛苦,而且会对治疗过程产生不利影响。骨折意味着患者自我躯体完整性丧失,生活上依赖他人护理,疾病导致了形象的改变,加上担心日后肢体功能丧失,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成为家庭累赘等,患者情绪往往异常悲观,轻则可见睡眠障碍,思虑过度,生活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言语缓慢及悲伤,严重者表现终日不语,不主动要求进食,无欲感,绝望,甚至有幻觉、妄想及自杀倾向。
3.2 负性情绪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 鉴于此,在积极对疾病本身治疗同时,为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应注意以下方面。
3.2.1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和彼此的信任感,医护人员要加强自身人格修养,对患者的态度应当非常注意,包括同情的听患者诉说,尊重患者人格,维护患者自尊,要有容忍的能力,要把患者看成自己的亲人。患病时,由于个人暂时或永久性丧失某种功能导致身体形象改变,生活不能自理,常常造成患者自尊的降低,患者由自恋性的补偿中给自己正向加强以提高自尊的方式,在此时可能很难应用。医护人员应在与患者互动中给予支持、鼓励与赞许,住院对大部分患者与家属来说是新的体验,一些信任感较差的患者可能会带着怀疑的眼光和口气询问许多问题,这些情况虽令医护人员觉得不被信任而感到不舒服,但更应该以诚恳的态度向患者耐心的做好解释工作,对于有焦虑抑郁倾向的患者,医护人员要护士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方式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观察其言行,掌握他们的思想变化,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及时告之疾病进展情况,各种治疗的必要性及可能带来的副反应,打消患者的顾虑,充分体现关爱,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负性情绪对躯体状态的影响。适当时候应当让患者宣泄,让他们有机会把那些不良的情绪发泄出去,使患者紧张的主观感受得到显著改善,建立有利于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
3.2.2 要做好健康宣教,针对患者不同的文化层次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他们对疾病的治疗过程有个正确的认识,增强信心。
3.2.3 减轻躯体疼痛,疼痛几乎伴随着创伤骨折全过程,可引起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反应,直接影响到睡眠时间和质量,护士应倾听患者主诉,准确评估疼痛程度,及时超前镇痛,除了对症服用一些必要的止痛药物,在患者出现疼痛感觉时,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适当调整体位,按摩受压部位,也可引导患者做呼吸放松,内观冥想等方法以减轻疼痛。换药处理创面时,动作要轻柔,操作娴熟,使患者产生安全感,要避免患者正视创口,以产生恶性刺激,向患者告知解除紧张及缓解疼痛的方式,如放松训练、分散注意力、音乐治疗、暗示睡眠等。
3.2.4 正确的术前指导,对于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要做好患者和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他们的支持,要学会换位思考,从患者角度出发,帮助其改变认知结构,减轻恐惧焦虑情绪,增强忍耐性。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骨折相关知识,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和预后效果,同时可请预后恢复良好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的心理。
3.2.5 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给予心理支持,护士应本着热心、耐心、细心、爱心的服务态度,了解老年患者生理心理的特点,建立评估常规,并进行相应的、全程的护理。医务人员尽可能的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宜的诊疗方案,了解并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以避免因经济负担而促使患者产生不良情绪,以帮助尽快恢复心理平衡。
3.2.6 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感[5]。人都有对发生在他周围环境有控制能力的需要,患者在住院期间许多方面都失去了控制能力,如无法控制疾病的进程,无法控制环境的改变,无法控制治疗过程等这些失控的情况会造成患者焦虑不安,而对那些原来就需要有较多控制力的强迫型人格的人所造成的焦虑会更强烈,那么医护人员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让患者对发生在周围的事情有更多的控制力,如协助患者了解他的处境和状况,让患者采取某些行动以掌握自己的情况,或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利。鼓励患者倾诉和表达自己的抑郁情绪和不适感觉,对其表示充分的理解与同情。
3.2.7 调动足够的社会支持力量。拥有一个和谐的人际氛围是最佳的心理康复环境,家庭成员的体贴关心照顾,病友间的友情,亲朋好友的关照都是增进患者身心健康的不可缺少的社会支持系统。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定期举办亲属专题讲座,提高家属对疾病、手术治疗及护理的认知水平,指导家属了解应激、应激反应,并教授管理情绪、行为的方法,一起来关注体贴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处境,对患者进行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提高患者治疗和康复的积极性,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1]殷萍华,季燕东,王婧.老年类风湿关节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6):456.
[2]谢秀梅,李别川.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3):214.
[3]Grocott H P,Homi H M,Puskas F.Cognitive dysfunction after cardiac surgery:revisiting etiology[J].Semin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2005,9(2):123-129.
[4]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8-41.
[5]杨廷忠,施卫星,许亮文.自我效能感增强:临床护理的一种思路和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93-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