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重症肺炎是儿科常见的急危重症, 其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 易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如果抢救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均可造成患儿死亡。及时有效的救治是降低其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1]。许昌市中心医院近年来对58例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在给予吸氧、镇静、平喘、强心、利尿、雾化吸入及洋地黄等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 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2013年7月本院儿科收治的58例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 均符合《小儿内科学》第3版关于重症肺炎及心衰的诊断标准, 排除严重肝、肾功能衰竭及相关药物禁忌证者。其中男35例, 女23例;年龄3个月~2岁。于起病第1~3天入院。患儿主诉咳嗽、气喘。肺部听诊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音减弱, 心率(HR)≥160次/min, X线胸片提示肺纹理增粗及片状阴影。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相同的抗感染、吸氧、镇静、平喘、强心、利尿、雾化吸入、洋地黄及纠正酸碱电解质紊乱、抢救各种并发症等综合性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将多巴胺 3~5μg/(kg·min)、多巴酚丁胺 1.5~2.5 μg/(kg·min)加入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点滴, 持续2 h, 根据病情1~3次/d, 连用 2~3 d。
1.3 疗效评定标准 ①显效:用药24 h内患儿转为安静,紫绀消失, 呼吸平稳, HR<160次/min, 肝脏缩小≥1.5 cm。②有效:用药48 h内上述症状及体征改善者。③无效:用药72 h内心衰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结果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 高于对照组的78.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时间比较 观察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 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时间比较( ±s)
表2 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时间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 aP<0.05。
组别 N 呼吸平稳(d)肺罗音消失(d)HR好转(d)肝脏回缩(d)住院时间(d)观察组 29 1.4±0.5a 8.3±1.4a 1.8±0.4a 2.2±1.1a 10.1±2.6a对照组 29 2.1±0.7 11.3±1.8 2.4±0.7 3.1±1.5 13.2±3.1
2.3 预后及转归 两组均未发生肝、肾功能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随访1~2个月病例无复发, 未见明显后遗症。
小儿重症肺炎是婴幼儿常见病之一, 冬春季节交替或气温骤变时多发。由于患儿年龄普遍较小, 呼吸循环功能尚不健全, 免疫力较弱, 合并心力衰竭等危险病症几率较高, 若抢救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均可造成患儿死亡[2]。通过临床观察发现, 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症状、体征表现各异, 且常伴有肺外合并症, 病情易反复。故明确其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早期发现有基础疾病的肺炎患儿并给予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呼吸道管理及心功能调节, 是降低本病发病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3]。
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属强心药中的非强心甙类药物。研究发现, 应用小剂量的多巴胺可使动静脉扩张, 减少心脏前后负荷及肺淤血, 增加心脏排血量, 辅助心衰治疗;巴酚丁胺有利于增强心肌收缩力及促进心脏排血量。本院尝试将两种药物联用来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 其结果表明, 观察组总有效率及临床症状、体征好转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均P<0.05, 且未发生肝、肾功能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随访1~2个月病例无复发, 未见明显后遗症。说明该治疗方案的相对有效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 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治疗要充分考虑患儿的呼吸、心功能及生理等情况。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是治疗本病的安全有效药物。
[1]周慧敏,靳燕霞,张培霞.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衰, 心衰应用CPAP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3(2):49-50.
[2]支颜霄,李锦.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38例临床分析.山东医药, 2010,50(41):106-107.
[3]李东良.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70例临床分析.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3(5):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