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的《沟通与演讲》课程设计

2013-11-15 06:50孙学梅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15期
关键词:工学课程内容课程设计

◆孙学梅

(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思政部)

《沟通与演讲》,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和创造性的训练型公共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时代性和实用性,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很多院校都开设相关的课程,但往往达不到学生原本对课程预期效果。究其达不到效果的主要原因多半是:(1)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实践环节较少;(2)某种训练过于单一,没有综合性。(3)训练项目过于老套,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本文的研究基于工学结合的《沟通与演讲》课程是从“能力本位”出发,以能力培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点为基准,遵循“适用、实用、够用”原则,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的重点不仅有对说话技巧的培养,更重视有效倾听、有效交流和团队协作,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社会融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一、课程内容

根据2006年国家教育部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的形式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由全面发展向实用性转变,遵循“适用实用够用”的原则,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观念,教学方向实行了重大转变。本课程组在教授此课程多年后,深刻意识到若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明确教学目的,设计教学内容,大胆改革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教学突破。我校使用《沟通与演讲》课本是尹凤芝等主编,由东软电子出版社的2008年7月教材,各章节核心内容分别是,第一二章沟通演讲概述,第三四章把握原则与跨越障碍,第五六章倾听与交谈的艺术,第七八章非语言沟通与媒介,和沟通演讲实例等。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此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切实提高高职各专业学生的沟通与演讲的能力,使之掌握有效沟通与演讲的要领和实用方法,符合专业相关领域职业岗位(群)对职场新人的职业素养的要求,成为与职场环境和谐共处、融入社会能力出众、人际资源开发成功的人才。

二、以职业能力为重点的沟通技能培养

为了贯彻16号文件指示精神,我们一直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由全面发展向实用性转变,突出学生的职业观,以职业能力为重点的沟通技能培养做为我们课程指南。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为依据,按照“做中学”和“学中做”的要求安排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有综合性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根据麦可思参考美国SCANS标准,把35个基本工作能力划分为五大类型,分别是管理能力、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涉及此课程能力有(右上图):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始终遵循“以就业需求为引导,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工学结合的原则,突出课程设计中的实用性。在充分调查企业需求和分析《沟通与演讲》课程的就业岗位的基础上,确定了该课程的岗位群和相应的职业能力目标,围绕职业能力目标进行教学设计,通过改进教学,实现“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学生就业”的良性循环。

三、分解课程内容

基于“以就业需求为引导,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工学结合原则的认识,为了课程与时俱进的教学效果,我们将课程内容进行分解。课程沟通技能培养内容指课程内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使学生具备团队沟通、营销沟通、求职沟通的技能素质;能够创造有效的人际资本。第二,体现在课程的导向(岗位工作活动)方面:了解其在招聘、团队建设、员工发展、项目推进、合同谈判、客户访谈等工作流程。第三,体现在课程设计的基础(岗位工作过程)方面,我们要分析岗位对技能人才的软素质需求,突出其沟通技能。第四,强调学生对沟通与演讲的知识意义进行主动建构——即在主动训练中获得技能的提高、习惯的形成。最后,要体现在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方面,职业工作内容+学生学习主体+基于工作流程+能力目标。

本门课程主要通过课堂讲练,让学生掌握沟通与演讲的基本原则与技巧,培养学生有效沟通的能力与基本的演讲口才。本课程所要培养的沟通与演讲能力系统具体包括以下目标项目:第一,掌握沟通与演讲的主要要领;第二,能把训练受益从大学阶段就加以利用,加快相关职业素质的培养进程,进而推及职场应用;第三,在团队沟通、营销沟通、求职沟通三方面通晓规则,达到灵活运用,熟能生巧的程度以形成一种积极的沟通习惯、沟通文化。第四,具备为学习、工作以及生活营造良好的、多助的人际氛围的能力。第五,具备感染人的演讲、说服以及表达的能力、公认的逻辑思辩能力和通过演讲透射出的职业化个人魅力。

四、创新《沟通与演讲》课程设计

在“以就业需求为引导,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原则,对基于的课程知识模块进行解构,掌握三个大方面:(1)沟通理论;(2)交谈艺术各模块流程;(3)交谈艺术各模块运作。依据这一认识,我们可在课程设计中采用了重点两大模块:倾听与提问,再根据知识体系进行重构,重新整合、排序和细化,将理论和实践(验)教学内容分解为九个任务:①沟通概念;②倾听艺术子系统;③提问艺术子系统;④营销案件分析;⑤求职沟通分析;⑥说话的技巧;⑦辩论子系统;⑧团队沟通案件分析;⑨特例。本设计每次课均以上课内容,每个任务都通过企业实际案例,通过让学生获得综合性实践训练的教学内容设计,形成了一套工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后附表《沟通与演讲》课工学结合课程模式改革教学一览表。

本课程设计强调了“学习知识,训练能力,提升素质”三维一体化设计,并凸显“模块化,案例化,实践化”三大特色。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为依据,对《沟通与演讲》课程知识模块进行解构。本设计以16周(32学时)设计为例,分为以下栏目:上课内容,对应章节,知识章节,内容,实践环节,教学方法。按照“做中学”和“学中做”的要求安排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使学生熟悉基础,通晓规则,外化行为的目的。同时将课堂教学外延(班级、支部建设、各主题辩论赛、演讲赛)、以赛代练,以赛代考等开放式教学法。课程教学验证模型转向技能测试,引入职业素质评定作为传统考试的革新手段。

?

猜你喜欢
工学课程内容课程设计
盐工学人
——宋辉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