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儿 朱晨曦 潘 进 杭州市祥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杭州 310015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自《黄帝内经》,是指通过一定的防治手段以阻断其发展,从而使潜病态向健康方向转化,属于疾病早期预防、治疗的范畴。针对目前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呈逐年增加的发病趋势,利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对慢性病进行管理,显得非常及时而重要。本研究对杭州市拱墅区祥符地区的中老年人群,采用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健康干预,通过对该人群干预前后的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中医“治未病”在该人群中慢性病管理的效果,为做好中医药参与中老年人群的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1.1 研究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7 年、2011 年到祥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统一健康体检的祥符地区户籍45 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中2007 年4 282 名,男1 928 名,女2 354 名,中年组(45~64岁)2 784 名,老年组(≥65 岁)1 498 人;2011 年4 155名,男1 868 名,女2 287 名,中年组(45~64 岁)2 779名,老年组(≥65 岁)1 376 名。
1.2 研究方法 对2007 年祥符地区参加健康体检的45 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确定相关危险因素,并着手进行中医“治未病”干预。在2011 年中老年人健康体检后,将相关资料与2007 年参检人群的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情况进行比较,按性别、年龄分组,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对比,检验中医“治未病”参与常见慢病健康管理的效果。
1.3 诊断标准 血压偏高判定标准为收缩压均值≥18.6kPa(140mmHg)和/或舒张压均值≥12kPa(90mmHg);血糖偏高判定标准为空腹血糖≥6.1mmol/L。体质指数(BMI)根据《中国成人超重或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用)》推荐的BMI 分类标准:体质量过低(BMI<18.5kg/m2),体质量正常(BMI18.5~23.9kg/m2),超重(BMI24.0~27.9kg/m2),肥胖(BMI≥28kg/m2)[1]。
1.4 干预方法 运用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中医养生保健方法,针对性地制定社区中老年人群中医慢病保健方案。主要包括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四个层次。在社区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普及中医药知识,推广科学应用“治未病”、“未病先防”预防保健法则。运用中医四诊合参方法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证候辨识,进行饮食调养、起居活动等指导,传授四季养生、穴位按摩、足浴等适宜居民自行操作的中医技术;开展情志调摄保健,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在情志、饮食及运动方面加以调节。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 软件进行频数分布分析、构成比分析,患病率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以调查人群的指定慢性病有无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遗传、婚姻状况、文化程度、饮食习惯、吸烟、饮酒和规律锻炼等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χ2检验),然后筛选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危险因素(P<0.05)分别进行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
1.6 质量控制 参与本研究的医师及护士均经过全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及考核,均能熟练进行数据的录入、统计和处理。同时由取得全科医师资格的资深医师作为主检医师进行复核跟踪管理工作。
2.1 2007 年与2011 年血压和血糖偏高检出率相比较 血压偏高检出率比较:中老年人群、中年女性2007 年血压偏高检出率高于2011 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 年血压偏高检出率老年组明显大于中年组,男性高于女性(P<0.05),见表1。血糖偏高检出率比较:中老年人群、老年女性2007 年血糖偏高检出率高于2011 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007 年与2011 年血压偏高检出率比较 例/%
表2 2007 年和2011 年血糖偏高检出率比较 例/%
2.2 生活方式调查的多因素分析 对参检的中老年人进行生活方式调查和主要危险因素分析。调查项目有性别、年龄、遗传、喝酒情况、吸烟情况、锻炼情况及文化、婚姻、饮食情况等,超重或肥胖既是独立的异常指标,又作为血压偏高和血糖偏高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分析以调查人群的慢性病有无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遗传、婚姻状况、文化程度、饮食习惯、吸烟、饮酒和规律锻炼等为自变量,分别就2007年的体检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危险因素(P<0.05),血压偏高为遗传、饮食偏咸、饮食偏甜、喝酒、吸烟和超重或肥胖;血糖偏高为性别、遗传、吸烟、丧偶、离异、饮食偏咸、饮食偏甜和超重或肥胖,再进行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遗传、饮食偏咸偏甜、喝酒、吸烟和超重肥胖是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遗传、吸烟、丧偶、离异、饮食偏咸偏甜和超重肥胖是血糖偏高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黄帝内经》曰:“上工治未病”,这是中国古代健康管理的朴素理念。健康管理就是从疾病发生的上游入手,对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实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健康管理的对象,就是从以病人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亚健康人群为中心,将卫生防病工作的重点放在社区、农村和家庭。中医“治未病”主要包括未病养生,欲病救萌,已病早治,瘥后调摄四个层次,通过饮食、运动、精神调摄等个人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来维持人体的阴阳气血平衡;通过冬病夏治、膏方、针灸、按摩、药浴、刮痧、拔罐等传统的理疗手段,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达到维持“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的健康状态;利用中医药廉、便、验的优势,治疗常见病和多发病,防微杜渐,以免病邪深入。在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指导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对中老年人群进行慢性病管理,鼓励指导中老年人群进行食疗、太极拳、太极扇、耳穴按压、足浴运动,在干预期间定期评测患者的自我管理情况,加强随访,并定期开展中医健康教育讲座,包括中医四季饮食、起居、体质调养、中医防病等养生保健知识[2],取得较好的效果
通过对2007 年中老年人群体检结果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除年龄、性别和遗传等不可变因素外,可防、可变、可控的因素主要有:①饮食偏甜和偏咸是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疾病谱和死因构成正在发生变化,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正日益严重地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3],同时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改变: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主食和蔬菜摄入偏少;喜欢吃比较甜或比较咸的盐腌酱渍食物。②生活、社会、工作环境的改变所导致的悲观、焦虑等心理情感障碍。本次研究的多因素分析表明,离异、丧偶等负性事件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如中老年人退休后回归家庭的失落感、空巢家庭的孤独、子女失业、死亡等事件造成中老年人精神紧张,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③超重或肥胖既是高血压、糖尿病的健康危险因素,其本身也是一种疾病,应引起高度重视。很多研究表明,体质量、体质指数及身高均与血压有极显著的正相关,体质量是影响血压的因素中较为肯定的一个。超重或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而肥胖者体质量减轻则可降低血压和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4]。
本研究显示,血压偏高检出率老年组明显大于中年组,男性高于女性(P<0.05),说明老年组随着年龄增长,暴露于危险因素的时间增长,加之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和细胞生理功能逐步发生衰老现象,导致功能性和器官性疾病的发病率大幅度增加。因此,高龄人群已成为各种慢性病的高患病群体。有研究显示,中年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缓解工作压力、戒烟限酒、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尤为重要,可以降低步入老年阶段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5]。男性日常应酬多,饮食结构不合理,进食富含高热量、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的饮食过多,都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加上男性不良嗜好多,导致血压偏高检出率高于女性。
本次研究显示,用中医“治未病”思想进行慢病干预,血压和血糖偏高检出率都有所下降,取得了预期中的效果。凭借中医治未病理念下的健康管理,促进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降低危险因素,养成能量平衡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人群健康水平,在实际工作中是可行的。
[1]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255.
[2]李均翠,李均清.浅谈中医健康教育[J].中医中药,2010,7(35):390.
[3]李桂雪,鞠彩红.我国慢性病现状与自我管理[J].黑龙江医学,2010,34(4):299.
[4]马军.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5):514-518.
[5]秦爱梅,勇琴歌,齐云.老年慢性病患者对出院指导需求的调查及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