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文化价值论

2013-11-15 12:14··
明清小说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情色西门庆金瓶梅

··

《金瓶梅》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文化经典。其价值首先是文学的,却又远超出文学的范围,广及政治、经济、历史、哲学、艺术、文化、学术诸多领域,显示着民族文化的广博、深厚,对于今人研究、认知、继承和建设中华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一、止淫、警世、劝道的思想价值——“警世宝典”

《金瓶梅》开门见山提出最令人忧虑的人类四贪病:酒、色、财、气。意在警诫世人“四贪”之大害,务必控戒。然四者中,酒可少喝,气可少生,财却不可少;钱多了,色也不可无。所以戒贪财好色之病又是难中难,而就对人生命的伤害而言,“色”又胜于“财”。于是如何对待情色,无疑成为一部书思考的核心。而且这种思考较之前代有了新的变化和进步。其进步表现为不再像《三国演义》、《水浒传》那样恪守“一女不嫁二夫”之类的禁欲主义,而是尊重和肯定人的自然需求,不仅女子可以改嫁,而且男女间相悦相爱,只要不伤害他人,也无可厚非。

单说这“情色”二字乃一体一用,故色眩于目,情感于心。情色相生,心目相视。亘古及今,仁人君子弗合忘之。晋人云:“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如磁石吸铁,隔碍潜通。无情之物尚尔,何况为人?”

男女间“心目相视”“情色相生”本来像“磁石吸铁”一样,自然而然,所以不必谈爱色变。那么《金瓶梅》是否主张男女放情纵欲,整日沉溺于情色之中?如果那样,《金瓶梅》必将成为名符其实的淫书。实则相反,这位作者否定禁欲主义,肯定情色的自然性,却反对另一极端——过度“纵欲”,将其视为产生“亡身”“败家”的大祸根。他告诫世人三点:一是英雄难讲过“美人”关、“情色”关,“丈夫心肠如铁石,气慨贯虹晲,不免屈志于女人”。二是放纵情色是人生大忌,必然招致身亡家败。“请看项籍并刘季”“只因撞着虞姬、戚氏,豪杰都休”。三是好色而不被色伤害有妙方:把握处理男女情色关系的一个“度”——“持盈慎满”。“说话的如今只爱说这‘情色’二字做甚?故士矜才则德薄,女衍色则情放。若乃持盈慎满,则为端士淑女,岂有杀身之祸?今古皆然,贵贱一般”。而检验这个度的最有效的标准只有一条:不伤害生命的久长。“嗜欲深者,其天机浅”,“莫恋此,养丹田,人能寡欲寿长年”。由此可知作者反对禁欲和纵欲两个极端,主张控欲、“止淫”,以求达到“寿长年”的目的。

作者“控欲”、“止淫”的这一创作意图在全书的入话、故事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的叙述中加以贯彻并反复强调。在“入话”部分,明确表示这本书不过是写一个好色的妇人因与一个破落户私通,朝欢暮乐,最终身亡家败。

如今这一本书,乃虎中美女后引出一个风情故事来。一个好色的妇女因与了破落户相通,日日追欢,朝朝迷恋。后不免尸横刀下,命染黄泉,永不得着绮穿罗,再不能施朱付纷……贪他的断送了堂堂六尺之躯,爱他的丢了泼天閧产业。

“止淫”警世的意图讲得十分明白。而接下来的一百回故事,讲主要人物因不能处理好情色关系,一个个皆死于纵欲过度。潘金莲因纵欲而造孽,因造孽而死于武松刀下;西门庆死于“遗精溺血”;李瓶儿死于“精冲血管”而造成的“血崩”;庞春梅生出“骨蒸痨病症”,“死于周义身上”,且死时都正当青春壮年。西门府的大厦也因顶梁柱西门庆的死亡而哗啦啦倾塌。百回故事恰是对入话“戒情色”观的铺陈和印证。而书的结尾,又进一步与入话的“戒情色”观相回应,特别指出:“瓶梅淫逸早归泉,可怪金莲遭恶报,遗臭千年作话传!”

然而有人说《金瓶梅》是一部宣淫导欲的“淫书”、“秽书”,而且至今大多数人还被这“淫书”之名所蒙蔽。这与作者的创作本旨和这本小说所叙述的故事有较大的距离。所以如此,原因有三。一是作为一部长篇小说,作者详细叙述了主人公西门庆贪恋女色一步步走向死亡的过程。人们对这一过程描写的动机不了解而产生的一种错觉。与《金瓶梅》作者同时代人薛冈谈到他由初读《金瓶梅》的错觉到豁然明白的过程:“余略揽数回,谓吉士曰:‘此虽有为之作,天地间岂容有此一种秽书?当急投秦火’……及见荒淫之人皆不得其死,而独以月娘为善终,颇得劝惩之法。”所谓“颇得劝惩之法”,清人刘廷玑一语道破:“欲要止淫,以淫说法,欲要破迷,引迷入悟。”而此法读者初读难以见得到,遂产生“淫书”的误识。二是与读者的趣好相关。读者因“淫书”之名而引起好奇而读,而好奇而特别关注书中的“秽笔”,而读者专注其“秽笔”的结果又扩大了“淫书”的声誉,不免于以误导误,以讹传讹。第三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即持此观点的人站在另一极端,坚守反人性的“禁欲主义”立场。按照“存天理,灭人欲”的禁欲思想和与之相应的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如“一女不嫁二夫”,既不能改嫁,更不允许有什么婚外恋。依照封建礼仪与婚制,《金瓶梅》中所描写的自由的男欢女爱皆应归之于“淫乱”。不要说潘金莲、李瓶儿、宋蕙莲、王六儿皆为不耻的淫妇,就连被作者称之为善良的孟玉楼也在“淫妇”之例(因她多次改嫁,且都是自己做主)。如果站在这样的立场(鲁迅所怒斥的“杀人”“吃人”的礼教立场)评价《金瓶梅》,其结论必然是“淫书”、“秽书”。但这样的一种腐朽观念与今天倡导以满足人的需求为本的“以人为本”思想已格格不入了。“淫书”之说理应退出今天的生活舞台。

阆苑瀛洲,金谷陵楼,算不如茅舍清幽。野花绣地,莫也风流,也宜春,也宜夏,也宜秋。酒熟堪酌,客至须留,更无荣无辱、无忧。退闲一步,着甚来由,但倦时眠,渴时饮,醉时讴。

作者是栽过大跟头的醒世人,然而他笔下死去的主要人物未有一个醒世者。最为清醒的要算孟玉楼,她改嫁西门庆的一席话,可见一斑。她最终随李衙内回到老家河北枣强县过安生的日子,与作者志趣相同。吴月娘是被普静法师制作的恶梦惊醒的,不再去找云离守为儿完婚,不再依恋西门庆转世的儿子孝哥,而是遣散众人,只与玳安相守度日,属于受外力刺激的清醒者。王六儿是在流离失所的苦难中,经过一次次挫折而放弃“以色谋财”之道,最终与情人韩二在农村一家一计过着清静安宜的日子。吴月娘孤守,王六儿母女由闹而静,无不体现作者的劝道思想——不论此前做了多么纵欲贪色的事,只要醒悟过来,过清静无为的日子,皆可转危为安,转夭为寿。其劝人归于自然之道、生命之道的意图十分明了。

二、揭露官场腐败发生病源的政治价值——“反腐良医”

造成官场腐败、执法不公、循私枉法的病根是什么?以往人们关注的焦点是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认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消除政治病的根本途径,这无疑是一个好方法。然而是否有比体制本身更重要的东西?《金瓶梅》对此问题有其独特思考,作者将其思考的问题作为叙事的焦点和生发故事的母体,连续而生动地揭示出中国政治腐败和执法不公现象及其生成的病根,对于当下乃至以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法制国家建设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金瓶梅》作者对于造成官场腐败、法律不公原因的揭露是通过一系列公案故事的叙述自然而然展现的。书中主要的案件有武松案、来旺案、王六儿案、苗青案、杨戬抄家案、蒋竹山案、花子虚家产案、李桂姐案、盐商王四峰案、孙清人命案等。而其中有三件案子(武松案、苗青案、杨戬案)直接关系西门庆的生死和家庭存亡,在诸案中最为要紧。我们仅以武松案为分析个案,便可从中发现作者睿智、独到的眼光和犀利的穿透力,发现他所揭示问题的深度。西门庆、潘金莲偷奸,并与王婆共谋一起毒死了潘金莲的丈夫武大郎(皆绞刑)。武大郎哥哥武松为兄长报仇,却误杀了和西门庆一起喝酒的李外传(非死罪)。清河县知县李达天判武松死刑——“律绞”,将其押送东平府再审。东平府府尹陈文昭是个清官,见主犯西门庆、潘金莲未押送归案,便大怒,痛责清河县司吏钱劳二十大板。行文书“着落清河县添提豪恶西门庆并嫂潘氏”!

人情对于社会的发展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可以成为人际关系的纽带,促进社会的团结、和谐与稳定;另一方面,其普遍性、工具性与目的性使得它无处不在,也使得它在人心中的地位重于道德、世理、制度、法律,特别是人情一旦与钱财利益合二为一,对于一切现存制度具有更大的冲击性和破坏力。《金瓶梅》的作者认识到了这一点,叙述了人情(特别是与利益粘在一起的人情)可以改变案情事实、事理,可以操作法律。西门庆私放杀人犯苗青,山东御史不能奈他何。杨戬犯法,朝廷要抄家,西门庆在被抄的亲族范围,他只花了六百两银子(六百石白米)将西门庆改为贾庆,便逍遥法外。王六儿与小叔子偷奸本是死罪,只因讨了应伯爵的人情,落得自在逍遥,抓奸者反被收了监;朝中权贵六黄太尉派人来清河县抓娼妓李桂姐。李桂姐求情于西门庆,西门庆请蔡京出面,李桂姐竟转危为安,破涕为笑……人情可以操纵法律、制度,进而可以超越法律、制度!

《金瓶梅》将叙述的焦点放在人情故事上,揭示了官场腐败、法律庇强凌弱、天下无道的根源,在于人情成为一只无形的手,操纵着官吏和官场的事理、法律,从而找到了治愈中国腐败病的病根。尽管作者尚未开出根治此病根的药方,然仍不失为一位发现病源的良医,为下一步的药到病除提供了可能。

三、记载早期商业经营思想、模式和智慧的经济学价值——“中国商经”

由于《金瓶梅》一书的核心人物西门庆是位由白衣到官商的具有代表性的商人,且是一位由固定资产一千两银子发展为十万两银子的成功商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金瓶梅》是一部商人小说、商业小说,也是一部写经济生活的小说。它不仅提供了明代社会经济丰富、细致、鲜活的资料,成为明代经济生活的百科全书,同时也具有经济学的价值。那么,《金瓶梅》在经济学上有哪些价值呢?

西门庆的商业经营不仅体现出先进的经营思想,而且构成了一个从资本积累到商业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的完整体系链,向我们展示了明代经济发展史中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和模式。这些方法模式不仅成为了中国近世经营管理的开创者,而且直到现在仍有市场的生命力。《金瓶梅》是一部明代鲜活的经济史,就像《三国演义》为人们提供了军事的成功范例,成为一部鲜活的《兵经》一样,《金瓶梅》为商人提供了经商的成功方法、模式和范例,不失为中国古代的一部《商经》。

四、再现从“食货文化”向“货币文化”转型的文化价值——划时代里程碑

如果文化的发展形态与经济的发展形态大体一致的话,那么,文化的历史便可根据经济发展的历史加以界定划分。就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而言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一是以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为主的附带式的商品交换阶段,即人们的生存主要依赖实物(粮食)和其他生活物——食货,货币只在部分非主体的领域进行的阶段,我们称这阶段为食货生存状态阶段,其文化可称之为农耕文化或食货文化。这个时期的文化具有鲜明的土地生产的特征,体现着土地和粮食生产的独持性:稳定性、依顺性、循环性、德礼性,其核心特征是稳定性。这种稳定性的特征表现于贷币是死的花一个少一个的货币观念、节俭的消费观念、一女不嫁二夫的婚姻观念、重义忘利的交友观念以及守道重德、光宗耀祖的价值观念。二是以工业生产和商品交换获取生活必须品的货币化生存状态阶段。其文化可称之为工商文化或货币文化。该文化具有鲜明的贷币本质的特征,自我性、自由、平等、寻新求变等,其核心特征是寻新求变。这种寻新求变的本质特征表现于货币是活的、在流动中增值的货币观念、超前消费、快乐消费的消费观念、婚爱自由的婚姻观念,互利共盈的交友观念以及追求自由平等和利益最大化的价值观念。在中国,从农耕文化向工商文化的转型经历了数百年的漫长过程,直到目前这个过程还在进行之中。它始自于万历九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而开创的全国尽停铸钞、一切流通皆用白银的“白银时代”。朝廷发俸禄和征税皆用白银,农民交纳田税需将粮食到市场换成白银,官吏要吃粮食到市场用白银购买,从而货币(白银)成了获取生存食货的唯一手段,食货生存状态开始转向货币化生存状态,从而也促进了商业经济的发展。在明代商品经济发达的都市,开始形成货币文化。然而随着天启年间白银时代的结束,这一刚刚在小部分城市兴起的货币文化又随着食贷经济的登台而消弱了下去。直到洋务运动、共和运动和“五四新文化运动”西方工商文明的传入,工商文化才在商业发达的大城市再次兴起,不久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决定了农耕文化的主导地位,直到改革开放施行市场经济特别是伴随全国的城市化的进程而引发新的土地变革,中国才真正进入全国规模的工商文化时代。

五、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历史生活的学术价值——“近世显学”

然而,《金瓶梅》这部百科全书所提供的历史具有艺术的模糊性乃至审美的神秘性,从而成为一部颇具诱惑力的学术宝藏。需发掘考究的问题很多,譬如有关这部书的最基本问题:作者、成书时间、手抄本、刻本、本事、创作方式等等,都具有模糊性。单是一个作者问题就是一门大学问,它涉及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诸多文人、名人,要读数以百计的文人的文集,需懂得明朝后期政治、历史、经济、文化诸多知识,以及读懂明代善本、具有辨识真假文物的知识眼光等等,总之须是明代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艺术学、宗教学、经济学、哲学的全才、通才方有可能解决。这一极高的才识要求及其史料因丢失而造成的不可替补性,使得作者研究很可能会成为《金瓶梅》研究突不破的“死结”。与《金瓶梅》表现中国文化近世转型性使得它成为近世第一部文化启蒙著作一样,它的写实性也使其成为耸立于中国近世史上的一座学术宝藏、文化宝库。

《金瓶梅》要研究的学术问题实在太多,具有难穷尽性。就这一点而言,它与《红楼梦》皆为中国古代的显学——“红学”与“金学”,皆具有不可替代性和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故而,对“金学”的研究来不得半点急躁、草率,来不得任何急功近利的浮躁,那样势必欲速则不达。至于用简单方法抹杀它的价值或抹杀《金瓶梅》研究学术意义的行为都是浮浅的、保守的、有害的,必将遭到历史的遗弃。

《金瓶梅》自身所具有的上述思想价值(警世宝典)、政治价值(反腐良医)、经济学价值(中国商经)、文化价值(划时代里程碑)和学术价值(近世显学)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新文化建设,将会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并逐渐被认知、接受。出于腐朽且肤浅认知的“淫书”之名,也将随之在人们心中淡去。这当是中国社会与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 据香港太平书局影印本《新刻金瓶梅词话》第一回开首词:“丈夫只手把吴鉤,欲斩万人头。如何铁石打成心性,却为花柔?请看项籍并刘季,一似使人愁。只因接著虞姬戚氏,豪杰都休!”

⑩ 最大的西门庆也仅三十三岁,最小的庞春梅只有二十七岁,据《新刻金瓶梅词话》,香港太平书局影印本1992版。

猜你喜欢
情色西门庆金瓶梅
《金瓶梅》里的水产:餐桌上的游龙戏凤(下)
明清小说从欲到情的动态演变*——从《金瓶梅》到《红楼梦》
法国内阁高官有不少“情色作家”
西门庆亦曾萌萌哒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
被视为“禁书”的《金瓶梅》将出版
你好,春节
西门庆的“邂逅”
绿色在西班牙指代情色
西门庆是“软饭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