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初期广州难民遣送考述

2013-11-14 07:15黎淑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总署救济工作队

黎淑莹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广东 广州510055)

日本侵华战争造成了大量难民的出现,难民问题不仅在战争过程中时常显现,而且在战后,难民遣送作为施行紧急救济的首要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成为对社会与政治都产生相当影响的一个问题。

近年来,有关国民政府战后善后救济问题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国民政府善后救济行动的总体考察、评价以及对山东、河南、福建、台湾等区域的善后救济情况有了较为细致的研究

一、难民遣送机构的建立及其组织编制

战争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1943年11月,盟国组建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United Nations Relief and Rehabilitation Administration,英文简称“UNRRA”,以下简称“联总”),以帮助受害国解决战后即将面对的饥饿、瘟疫流行及家园重建等问题。

在中国,随着抗战胜利的日益临近,国民政府面临着大量的战后难民遣送、战后复员与重建工作。为了开展善后救济活动,接受联总的援助,1945年1月,国民政府在重庆设立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Chinese National Relief and Rehabilitation Administration,英文简称“CNRRA”,以下简称“行总”),主要负责将联总资助的救济物资和款项发放给各个地区的民众。10月,行总根据收复区特点和受难情况,在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等收复区设立了15个分署,在滇西、福建、中共抗日根据地等地设立5个直辖办事处,负责开展该地区的善后救济工作。

广州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是本省、邻省以及大后方归来人员的集散地,大量难民聚集于此。加之战事结束突然,事前既无充分准备,事后又因交通阻滞,物资不能互通有无,导致广州生产停顿,经济失调,刺激物价飞涨,致使大批从大后方归来的难民,返乡之后顿失生活依据,人心惶惶。因此,抚辑流亡,安定民心与社会秩序,救济难民与赤贫民众,成为战后广州复员工作的当务之急。而在广州复员的各项工作中,“输送难民归乡,从事生产,实为战后复员之第一要着”。遣送工作主要包括将大后方的广州籍难民遣送回广州,或者途径广州遣送回籍;将滞留广州的其他各地的难民,包括港、澳、台难民遣送至原籍。

负责办理广东地区善后救济事务的是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以下简称“善救总署广东分署”)。1945年10月24日,善救总署广东分署在广州正式办公。署内分设振务、储运、卫生、总务四组,组下设课,并依呈分署的办事细则,设秘书、视察、技卫、会计、编译各室,分别处理署务。设有署长、副署长各一人,秘书3人,组主任4人,副组主任4人,视察10人,聘用人员110人,技正9人,技士14人,组员42人,雇员50人,临时雇员若干人。各工作队设队长一人,股长4人,干事若干人。其他各区、场、所,亦分别设主任,股长,干事等职。

根据难民分布及实际需要,善救总署广东分署分别在省内设立了十二个工作队,各队辖区与本省行政区域所辖县市相同。1946年2月,善救总署广东分署广州区工作队(以下简称“广州区工作队”)成立,负责办理广州市区及附近之南海、番禺、东莞、顺德、中山、三水、花县、从化、增城、宝安等十县的救济工作。之后,由于广州的人口高度集中,人员流动十分频繁,和其他城镇相比,广州的善后救济任务特别繁重。因此,1946年5月,善救总署广东分署另组建第一工作队,负责办理南海等十县的救济事宜,广州区工作队则专门负责广州市区的救济工作。

在设立工作队的同时,善救总署广东分署会同广东省政府规定各县、市局一律组织善后救济协会。在广州,组设了广东善后救济审议委员会。该协会归善救总署广东分署及广东省政府监督指挥,并由广州区工作队流动督导。

善救总署广东分署在设立之初,在办理善后救济业务的过程中扮演着统筹安排的角色,具体业务主要通过广州市属的救济机构进行办理。1946年4月,鉴于广州市赤贫民众日益增多,广东省社会处邀集善救总署广东分署,市社会局,市警察局,广东全省保安司令部、政治部,省卫生处,市卫生局,省、市党部,省、市青年团,市参议会,市记者工会等机关组织成立了广州市赤贫民众救济委员会,隶属于广东省粮食调节会议。7月,为提高工作效率,广东善后救济审议委员会决议将市赤贫民众救济委员会扩编为市难民救济委员会,隶属于广东善后救济审议委员会,继续办理收容救济贫民、难民的工作。8月,广州市难民救济委员会正式成立,由省社会处,省卫生处,省保安司令部、政治部,善救总署广东分署,市社会局,市警察局等七个机关的首长共同负责主持。

二、遣送工作的进行

1945年10月,各分署陆续开始遣送难民。12月,行总制定了《善后救济总署遣送难民回籍办法》,作为难民遣送的指导性文件。根据这一文件可以被资遣的难民标准定为:

子、因受战事损害转徙异乡留养于各地难民收容所或其他积极设施者

丑、携有难民证明文件经调查属实认为确系难民无资回籍者

寅、经有关机关或依法设立之慈善团体依子、丑两项规定,正式备文造册,送请遣送之难民,经本署审查认为符合遣送标准者

卯、技工、艺工、劳工流落异乡现已失业而原籍需要是项供应,自身无力回籍,经调查属实者

辰、流亡异乡收入低微而子女超过三人以上,无法取得他种资助,经调查属实者

巳、连续失业六个月无力生活经调查属实,认为有遣送必要者

根据这个标准,难民首先向设在重庆、昆明、贵阳、西安等地的难民输送站或当地政府提出申请,由这些机构发给难民登记表并造册听候审查;审查者从中剔除那些不合格者,再确定对符合者采取何种手段进行遣送。在帮助难民返抵原籍后,行总再分别予以安置,或给资遣散,或就地另办救济,或设法使其复业。

各地难民遣送的方法大同小异,只是不同区域的难民具体的输送路线、遣送补贴有所区别。广州难民的遣送从1945年11月开始到1947年5月结束,主要集中在1945年11月到1946年年底,包括来自大后方广州籍难民的接收和非广州籍难民的遣送。遣送工作主要由善救总署广东分署统筹,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广州区工作队(以下简称“广州区工作队”)具体办理,广州市难民救济委员会协同实施,所做的主要工作有:

1、遣送滞粤台胞回籍。战后滞留在广州的台胞有3924人。从1946年5月起,善救总署广东分署会同军委会委员长广州行营、广东省政府及台湾行政长官公署,从广州分两次雇佣沙班号、沙兴号、宜兴号等船只输运台胞回籍,至1946年10月10日结束。

2、转送华中、华北及东北各省籍难民。此项难民,有原来滞留在广州的,

有各地遣送来广州的转程者。原拟定通过陆路遣送,但由于沪粤航线和粤汉铁路均未通畅,后善救总署广东分署包雇专输及时雇用总署公路运输处(CHT)汽车,分循海、陆两路,将外省籍难民,直运上海。其最后一批于1946年9月中旬输送完毕。

3、接运粤籍难民回籍。战时迁徙川、滇、黔、桂之粤籍难民,为数颇众。

善救总署广东分署设立西江难民输送站专办接运来粤难民事宜。共办理6766名经广西返广东或经过广州转赴华中、华北、东北各省的难民的遣送业务。

此外,粤籍难民之流徙于省内以及其他省份的人数众多。此项难民接运工作,由驻各地工作队及各县善后救济协会,就近负责办理,设输送站接送难民。各工作队在广州、梧州、肇庆、曲江、坪石、南雄、海南、台山、湛江、惠州等地设立输送站,所有各地难民、难侨无力回籍者,先由就近各输送站送来广州,然后由善救总署广东分署觅雇运输车辆、船只,遣送回乡。

各地归来的难民集中在广州,解决他们的饮食、居住等基本生存问题给广州的复员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同时,临时收容和救济引发了一系列不良的社会现象。有不少难民不愿意被遣送回籍或者被遣送返乡后又潜回市区,占住宿舍不肯迁出,形成社会游民阶层,对城市的社会治安带来一定的威胁。还有一些周边无业之人放弃农业生产,相继来到广州等待政府救济。

为了不影响农村生产以及避免养成难民懒惰的习性,同时也为维护市容市貌,维持社会治安起见,广东善后救济审议会提案“积极资遣难民归乡以利于农业生产”,建议由难民救济会统筹办理资遣难民回乡的事务。凡是滞留善后救济署广州区工作队及难民会收容所的难民或贫民应该进行回籍登记,按照其籍属予以编队,指定其中一人为队长。为保证难民顺利到达目的地,难民无论乘车船或步行,均由统办机关派员护送离境。发给难民归乡证,待难民拿到归乡证之后,其留市一切证件应一律缴销。如果故意延迟不归乡者,各救济机关不再予以救济。此外,根据路途远近,发给难民每日发食米,茶水副食费。1946年8月24日,善救总署广东分署会同各个机关召开疏送难民座谈会,决定“一切遣散详细办法由工作队负责办理……拟请陆军六十四师执行。”随即陆军六十四师派出政工人员到各个贫民宿舍调查、劝导,并作登记发给归乡证。工作队准备归乡证正副本各一证,证上均贴有难民的一寸大的相片,藉此鉴别,难民凭此证件返乡,沿途军警需加保护,不得留难。

根据以上办法,广州区工作队决定对所属难民收容所临时收容的难民,“如能资遣回籍,则由会资遣回乡,如属无家可归者,则移交收容所收容。内有稍为年壮者,则调拨工作,实行以工代赈”。从1946年9月开始,广州区工作队开始遣送所属难民收容所的难民。遣送的资费为:一次性发给难民一个月的食米60磅,由县救济会凭证发给。营养品在难民上车或落船时,酌量发给。旅途伙食每人每日食米2磅,茶水副食费500元,按其路途远近发给。由陆路输送者,指定在大沙头车站集中;循水道者,则在长堤联益码头下船。9月15日前将难民遣送完毕。最后“共遣送难民八千四百二十六名”,还有4000多人留在广州就业。其他外省偏僻处的少数难民,由分署代购船、车票自行返回原籍。无家可归的老弱难民百十人,则送请社会处下辖救济会收养。16日难民收容所结束使命,广州区工作队将借用的各屋宇交还业主管理使用。

稍后,一大批“无住址之失业赤贫市民及各公私立慈善救济机关收容之贫苦难民”的遣送也提上日程。经过难民救济委员会与广州区工作队洽商后决定由难民救济委员会设科(组)办理遣散留市难民归乡的工作。“所称无住址之失业赤贫市民,应按照先行警察区分别调查登记,并策动市内各属同乡会协助。所称救济机关收容之难民由本会呈请广东省政府转令各慈善机关将回籍难民列册送会办理。”难民可以申请免费或半费乘坐船、车。9月19日起开始遣送花县籍的400多名难民,10月25日遣送结束。在一个多月时间里,通过西江渡、四邑渡、东江船、澳门船以及粤汉铁路、广九铁路还有公路分批遣送难民。共资遣5494名难民回籍,余下209名无家可归、无法疏散的孤儿和老人。后难民救济会将这些无家可归的残疾及六十岁以上无依老人102人送省社会处救济院安老所、残疾教养所收容救济,孤儿107人由善救总署广东分署转送社会处广东第一育幼院收容救济。

遣送难民是一项十分繁重的工作,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1946年6月,广东省社会处处长李东星发布训令,“积极发动本市乡会筹组遣送难民回籍运动”,联合社会的力量,更好更快地把滞留在广州的难民遣送回乡。各个同乡会组设“广州市某某县同乡会难民回籍遣送会”办理难民登记、输送、交通指导、发给证明书等一切事宜。同乡会遣送难民回籍时要列具名单呈报给各地方政府,以便优先获得救济款物项。难民回籍要乘搭舟车,由同乡会商请来往各地舟车公司准予免费或半费,或者呈请社会局发函给各有关交通机关予以便利。资遣难民回籍所需川资由各同乡会自行筹措,同乡会可以发动留省同乡募捐,必要时呈请广东善后救济分署资助。在广州遣送难民的过程中,各地的同乡会参与其中的工作,替救济机构分担了部分难民遣送业务。

在难民遣送的进程中,政府除了将难民遣送回籍之外,还尽可能安排他们的就业,帮助他们恢复生产,这对于增进战后收复区的生产力以及促进收复区的经济复员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在这一进程中,难民的集中返回给社会的正常发展带来复杂的社会、政治问题。

三、广州难民遣送工作的评价

难民遣送是行总在战后初期实施紧急救济的首要工作。在近一年时间里,行总整个机构从上至下,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遣送难民。根据估算,广州大约有3万名难民通过政府的资助返回原籍。与实际的难民数目相比,仅仅是少数得以资助。

受政府资助回籍的难民人数少最主要原因是政府对难民的标准认定太苛刻。在战时,难民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国民政府认定“难民是指居住战区或临近战区或在后方受敌人直接损害的人民”。而到了战后,行总规定可以被遣送的难民则是无力支付川资的部分难民,只有那些经过有关部门认定的赤贫难民才可以得到资助,绝大多数的难民只能是自行返回。其次是由于全国各地的交通设施在战争中均遭到严重破坏,战后许多铁路线无法通车,各地公路车辆普遍缺乏,沿海船只不及战前的十分之一。抗战胜利之后,不仅需要交通工具运输军火和兵力,还要尽快地输送留渝返都的大批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因此交通更为紧张。另一重要因素是遣送机构的组织及编制也不合理,牵涉部门太多,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互相牵制,导致工作效率低下。1946年年底,新上任的善救总署广东分署署长在检讨会上开门见山地指出:工作人员缺乏热诚。“大家到分署来,多数仅为解决个人生活,对本署任务或被忽视,层级不敢负责,有事互相推诿,彼此不但无联系,且相互牵制,致工作效率较低。”再者,难民遣送机构设立的时间过短。在抗战胜利后,差不多过了半年,才有几个难民输送站建立起来,而不到一年又撤销了。

当时的广州,无论是难民、新闻媒体还是部分国民党要人均对善救总署广东分署以及广州区工作队的救济工作表示极大不满。聚集在广州的各地难民“皆谓工作队遣送工作,诸多推诿”,“各省工作队以广西为最佳,广州则最腐败”。香港的《华商报》在社论中指出广东的善后救济机关,“实际的工作是‘救而不济’,这并不是僧多粥少无济于事,而是贪污的黑手把这小量的救济品,曲曲折折,落进私囊里去了。”不仅如此,工作队工作人员殴打难民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即便是国民党要人在目睹战后广州的救济成效后,也“感到万分痛心”,和南京相比,“南京的确没有像广州这样,一群一群的难民露宿街头,到处讨饭与喘息,道旁遗尸路上那种种惨痛的现象,更没有看见在平价膳堂和平价购买站的门前,像广州这样,难民们在扶老携幼排列得长长的行列,在暴雨烈日之下,自朝至暮站立着,等待一些的分惠”。广州复员之初,万人空巷举城欢庆,喜迎广州重光,一年以后,广州各项秩序的恢复令人大失所望。当时广州就流行着对国民党极度失望和愤怒心情的民谣:“睇(看)错老蒋(指蒋介石),迎错老张(指广州行营主任张发奎),搭错牌楼,烧错炮仗。”

当然,相比于国内其他城市,战后广州面临的人口压力非常巨大。广州沦陷后人口曾锐减为50多万人,达到民国以来广州人口数量的最低点,但在战后,广州人口又迅速回升到百万人以上,成为全国人口第四大城市。人口在短时间内的集中和剧烈变化,加剧了难民遣送工作的难度,引发了包括居民基本生活供应、城市失业、土地和产业的纠纷、社会治安与城市管理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正如业内人士所述:“这许多难民回籍后,是否就可以解决了生活?试想频年征战,田园荒芜,庐舍为墟,一旦回籍,又将何以谋生?万一为生活所迫铤而走险,是否影响社会治安?即使不至如此,亦必将继续其难民生活,流浪乞食,遣而复返,救济机关又将如何处置?我们就整个社会救济方略而言,深感这个临时收容难民的办法,未免过于消极,既未策动他们致力于垦荒耕种等生产事业,又未有开办工厂或公共事业以吸收彼此劳力,更未教以习艺,训练其生活技能,徒然把九百吨物资给他们坐食半年,他们来时是难民,去时又是难民,消极救济的成效如此,实在不无遗憾”。

实际上,“就民国时期失业救济的整个指导思想来看,积极救济是其努力的方向。”国民政府战后的善后救济工作中也制定了一系列宏观政策,主张“寓救济于善后之中”。然而,在战后初期国民党将主要资源和精力都用于内战的准备,难民遣送并不是最重要的工作,善后救济的成效十分有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民党在战后善后救济工作中的种种表现,失去了民心,这也是国民党在内战中失败,最终失去政权的因素之一。

[1]为本署决先在梧州至广州一线雇船免费输送难民归乡经派人员赶往办理[Z].广州市档案馆藏,(4-02)-(4801-1).

[2]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编译室,编.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三十五年度业务报告[R].广州: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1946,(1).

[3]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编译室,编.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三十五年度业务报告[R].1946,(4).

[4]广东省政府社会处,编印.广州赤贫民众(难民)救济委员会工作概况[R].广州:广东省政府社会处,1947,(1).

[5]广东省政府社会处,编印.广州赤贫民众(难民)救济委员会工作概况》[R].1947,(2).

[6]善后救济总署遣送难民回籍办法[Z].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21-437).

[7]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编译室,编.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三十五年度业务报告[R].1946,(9).

[8]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编译室,编.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九个月来工作概况(三四年十月至三五年七月)[R].广州: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1946,(4).

[9]广东善后救济审议会提案[Z].广州市档案馆藏,10-4-462.

[10]为呈报商遣散,难民回籍经过请核由[Z].广州市档案馆藏,(4-02)-4100.

[11]赤贫宿舍结束难民无家可归[N].中山日报,1946-08-04.

[12]黄国樑书告留广州难胞[N].大光报,1946-09-02.

[13]为遣送本市义民回籍一案电仰查明具由[Z].广州市档案馆藏,10-4-495.

[14]全市难民十五日之前遣送完毕[N].中山日报,1946-09-15.

[15]广州市难民救济委员会遣散留市难民归乡办法要则[Z].广州市档案馆藏,10-4-475.

[16]留市难民分批遣送[N].中山日报,1946-10-14.

[17]广州市难民救济委员会工作概况报告[Z].广州市档案馆藏,10-4-474.

[18]为策动本市各同乡会筹款遣送难民回籍运动仰送办理具报由[Z].广州市档案馆藏,10-4-462.

[19]广州市政府社会局策动各同乡会遣送难民回籍运动实施办法[Z].广州市档案馆藏,10-4-495.

[20]秦孝仪主编.抗战建国史料-社会建设(一),革命文献(第96辑)[D].(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会,1973.

[21]蒋廷黻对记者谈善后救济情形[N].中山日报,1945-11-09.

[22]行总广东分署署长副署长对工作检讨会工作提示(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九日),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编.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工作讨论会会议记录[R].广州: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1946.53.

[23]难民遣送有名无实[N].中山日报,1946-10-02.

[24]广东善后救济问题[N].华商报,1946-01-25

[25]广州区工作队再次殴打难民[N].中山日报,1946-10-05

[26]广东善后救济审议委员会难民救济座谈会[Z].广州市档案馆藏,7-5-489

[27]蒋祖缘,方志钦,主编.简明广东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

[28]周国彬.广州资遣难民工作之检讨,秦孝仪主编.革命文献(第100辑)[D].1973,(77).

[29]蔡勤禹.国家、社会与弱势群体——民国时期的社会救济(1927-1949)[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30]王春龙.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善后救济宏观政策研究[D].理论界,2009,(9).

猜你喜欢
总署救济工作队
吉林省各地驰援长春工作队
——兰台人名录
扶贫工作队
英税务总署为道歉买花耗费上万英镑
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
克山县做好“三加强三提升”,助力驻村工作队打赢脱贫攻坚战
28
私力救济的界定及其正当性
中央调整新闻出版总署领导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