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雯
(湖南城市学院 音乐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湖南省安化县清塘处于湘中腹地,与涟源、新化、宁乡毗邻。清塘位于安化南部,古属梅山峒蛮,是梅山要地。南宋神宗熙宁五年设安化县后,清塘分属归化、常安、常丰三乡,是宋代驿道安化八镇之一,也是安化通向省城长沙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清塘镇地势严峻,山高林密,沟壑纵横,交通十分闭塞。正是这种相对封闭的特殊环境,加上唐朝末期梅王扶汉阳不服中央朝廷的管制,朝廷曾多次征兵讨伐,但屡次失败,从此朝廷禁止与其交往,梅山人与外界的联系由此隔绝,使得个性突出、特色鲜明的梅山文化没有被强势的中原文化同化,得以持续发展。清塘山歌也延续着先秦以来梅山文化发展的血脉,以顽强的生命力一直保留到今天。
追溯清塘山歌的源头,应早在先秦时代。相传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开始修筑万里长城,由于工程浩大,服役民工没日没夜地辛苦劳作。秦始皇的小公主看到此景,十分同情他们的生活,为了给民工们排遣寂寞和忧愁,特地编写了很多山歌,并且亲自带大家歌唱。工人们边劳作,边歌唱,较好地鼓舞了他们的士气。 这个传说,并非空穴来风,清塘山歌有歌为证——《莫把山歌不值钱》。歌词是:“你莫把山歌不值钱,我说山歌子还是有根源,山歌还是秦始皇的女屋里起,秦始皇要筑万里城墙,不分昼夜想又怕圆(完)不得工,我就唱一支山歌散忧心。”至此以后,这里的劳动人民沿袭了唱山歌的传统,一代一代,逐渐形成了只要有事情,无论在哪里,都会听到山歌,而且不论男女,不管老少,都能唱山歌。
清塘山歌的种类繁多,主要有族歌、夜歌(孝歌)、峒事歌、节气歌、樵歌、情歌、骂歌、闹房歌、哭嫁歌、敬酒歌、祝寿歌等,涵盖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交际,清塘人形成了有事先歌,无事抒情的习惯。
在清塘山歌中,情歌占的比重较大。当地青年男女挑选对象,一般是从唱歌开始,双方自愿,恋爱自由。逢年过节,吃完饭后人们就大唱其欢愉之歌。紧接着,每家每户未婚的青年男女开始对歌高唱,男唱一曲,女和一曲,唱不下去的由其他人接着唱,唱得情投意合的双方可以私定终身,婚期再由两家商定,且自爱上之日起,男女双方永无背离之心。
还有一些清塘山歌内容中会引出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如《郎在姐屋里出不得房》:“郎在姐屋里好耍出不得房,搭信拜上杨六郎,一拜六郎与宗宝(保),二拜焦赞与孟良,搭信拜上穆小姐,辕门斩子救情郎。”可见,杨家将的英雄传奇故事在清塘当地也是广为流传,当地居民崇尚英勇无畏、顶风冒险、冲锋陷阵的英雄主义,同时也折射出了梅山文化的内涵。
清塘山歌歌词多用比兴手法言人喻事,咏物言情。如清塘山歌《灯草开花黄》:“灯草啦开花黄,困得那象牙床呵,唱一个贤妹妹想情罗郎。时时啦难过后,三餐茶饭吃得少哇,三天那个没有哇两天啦好。”这首山歌它的主要内容是“贤妹妹想情郎”,但在歌曲一开始是“灯草开花黄”,并没有开门见山直接点题,而是逐渐引出主要内容,更适宜表达内在含蓄细腻的情感。[1]也有的清塘山歌没有这样委婉,而是开门见山地直接叙说,直截了当地点明主题,表达了当地人淳朴而直爽的鲜明个性。
清塘山歌根据旋律特点的不同,可分为高腔山歌、平腔山歌和低腔山歌,它们都有自身鲜明的旋律特征。
清塘镇所在的安化县处于湖南中部隆起的一块台地上,边界的九龙池高达1622米,是益阳地区的第一高峰。清塘也是重峦叠嶂,万山罗列。在这样的地势下,在户外唱的山歌一定是高亢嘹亮,不然很难被别人听清楚,高腔山歌由此应运而生。这类高腔山歌,节奏松紧悬殊较大,节拍自由。很多歌曲速度都偏快,快板居多。演唱上则由慢到快,一气呵成。如高腔山歌《新打大船往汉划》,其歌词是:“新打大船往汉划嘞,两边的姑姐喊吃茶咧。哦!不得船儿拢。快叫火工、艄工、掌舵、推舵、拉蓬、起浆、登篙、下锚、转弯、抹角把船弯啦,同到呃花园咧采牡丹咧。”山歌中从“快叫火工、艄工……”一直到“转弯、抹角”就是由慢到快,一口气数完。演唱者一般是运用假声,在空旷处清唱,极富艺术表现力。高腔山歌《新打大船往汉划》表现的是一群离开了陆地以船为家、以船为业、以船为生的船民,他们顶酷暑、冒严寒,常年累月由资江入洞庭湖,在风口浪尖辗转,与家人分离,与危险为伴。这首高腔山歌很好地再现了船民们在船上的工作细节,是洞庭湖船俗的真实写照。加上歌曲高潮处快速、一气呵成的演唱,让人们感受到了紧张刺激的出工场景。独特的生活平台和人生经历,培育出船民坚毅果敢、豪放尚武的性格特征,这正是梅山精神的精髓。
平腔山歌旋律悠越高扬而细润,歌唱声音浑厚、朴实,拖腔不太长,一般是用真声演唱。[2]它吸收了高腔山歌和低腔山歌的特点,既有高腔山歌的高亢激越,又不乏低腔山歌的委婉悠扬。表现在旋律音程的连接上不仅有大二度、小三度的平稳进行,而且还包含了较多的旋律音程跳进,如强有力的四、五度跳进,甚至是六度以上的旋律大跳。如清塘平腔山歌《莫把山歌不值钱》:
歌曲一开始就是一个旋律六度大跳sol—mi,大跳之后紧接着又六度跳回去mi—sol,没有丝毫缓冲,接下来又是旋律四度跳进sol—do。连续的旋律跳进,较大的旋律线起伏,是主题歌词“莫把山歌不值钱”对应的旋律,这样一开始主题就得到了强调,同时也将平腔山歌的高扬激荡表现得淋漓尽致。
歌曲开始的每一个小分句都是从sol音开始,且连接一个旋律跳进音程。连续三个小分句句首分别是 sol—mi、sol—re、sol—do,逐一对应的六度、五度、四度音程连接,运用了旋律发展手法当中的音程缩小,较好地把握住了主题音调,并进一步展开发展,并且后面的旋律也抓住了这一核心音程,将其贯穿始终。这充分地说明,当时的清塘当地劳动人民已具备较好的歌曲创编能力,旋律不仅琅琅上口,而且在山歌的整体布局上面也显示出了专业的作曲技法,是一首优秀的具有艺术性的歌曲作品。[3]
清塘山歌的调式基本以五声羽调式、徵调式为主,当然也有宫、商、角调式,但数量上不及前面两种调式普遍。如上面《莫把山歌不值钱》就是一首典型的五声徵调式作品,并且基本上每一个乐句的落音都停在了徵音 sol上,这让主音得到了很好地强调,调式更加鲜明。
平腔山歌中散拍子居多,节奏较为自由,长短节奏型经常交织在一起。有直抒胸臆、豪爽的长时值节奏,也有紧凑、短促的短时值节奏,各种复杂多变的节奏型在作品中也是随处可见。
低腔山歌有的地方叫“哼歌子”、“孝歌子”、“夜歌子”,顾名思义就是歌唱声音不大,比较低沉,一般较为细腻委婉,如泣如诉,但情感上并不一定是悲伤的。如低腔山歌《郎在姐屋里出不得房》:
该曲建立在四声羽调式基础上,包含la—do—mi—re四个音,是湖北民歌三声腔的音调结构la—do—mi再加上一个时隐时现的商音re构成。三声腔的构成因素比较单纯、统一,使民歌显得古朴,往往给人以历史悠久的感觉。
该曲旋律线的起伏不大,除了 la—re、la—mi四、五的跳进外,再也没有旋律音程的积极跳进,基本以大二度、小三度的平稳级进为主,音域较窄,而且音区围绕在中低音区,表达了低腔山歌的柔和优美。
清塘山歌,历史悠久,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连,反映了清塘地区古今的民情民俗,展现了当地人民的性格特征,是梅山文化中的一枝奇葩。梅山文化中的“蛮”性品格,梅山精神中的强悍刚勇、勤劳朴实的特点在清塘山歌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近年来,清塘镇曾先后举行了两届山歌演唱会,参与人数之众、演唱曲目之多、歌唱形式之新,更是盛况空前,展示了清塘山歌亘古不变的艺术魅力。古老的清塘山歌不仅在民间音乐、民俗学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文学、语言学等方面也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音乐文化工作者去挖掘、发展。
[1] 唐海燕, 湖湘地域性音乐文化研究[M].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1: 23-72.
[2] 周青青, 中国民歌[M].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7: 71-75.
[3] 方智诺, 歌曲分析与写作[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