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燕
摘要:迅猛发展的创意产业对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内涵提出了更高要求,各个学校纷纷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基础课程因承担着引导学生专业入门的重任而成为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浙江省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以“能力本位”的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岗位所需的综合能力为逻辑起点,提出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的构想和具体实施方法。力求在教育的工具性目的与本质性目的之间寻求平衡点,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养成和人格培育的均衡发展,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关键词:艺术设计;能力本位;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8-146-02
一、构建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的理论基础
目前,浙江省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存在以下一些共性问题。一是课程改革换汤不换药,没从课程体系本身找问题。一些改革后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更多的只在课程名称上做文章,而教学内容却跟改革前大同小异。二是重职业适应能力轻职业竞争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有空缺。三是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差。尤其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联性差,形成“专业、基础两张皮”的尴尬局面。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很难提升,专业基础课越来越不被重视。
这些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对“能力本位”理解的偏差,将“能力”简单地理解为“技能”。只有在树立正确的能力本位课程理念的基础上才能够建设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能力本位”重新理解。其实,我国从北美引进的能力本位课程理念的核心是能力观,这里的“能力”是个综合的概念,是包括技能在内的所有胜任工作所需的条件,并且这个概念的内涵在不断扩展。能力本位课程理念并不否定知识的重要性,只是对知识有所选择,更多关注工作知识,更加强调知识的效用,是对知识的另一种理解和重视。能力本位课程理念也并非忽略对人内在品质和精神的培养,反而处处透出了以生为本的意蕴,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有很大自主性,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同时,能力本位课程将学生的内在品质和精神的培养融入到实施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使精神层面的培养更具有可行性。因此,能力本位的课程理念没有偏离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主航道,仍然是一种先进的理念,适用于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
二、构建基于能力本位基础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高职教育应该在教育的工具性目的与教育的本质性目的之间寻求平衡点,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为目标,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养成和人格培育的均衡发展。基础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需要通过调研对广告设计岗位群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进行分析。其次,要依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方向,从专业的视角确定基本素质、职业品质、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等目标。最后,合理地确定专业基础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构建专业基础课程体系。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岗位为从事设计制作的操作人员,发展岗位为从事创意设计和制作的高级设计人员和设计管理人员。目前,用人单位和平面广告设计师国家职业标准在基本素质、专业知识、专业岗位技能、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品质等方面对广告设计师提出具体要求。我们将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重新界定为初步养成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即专业基础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设计意识与专业素养。因此,在进行教学改革过程中应着重把握三个方向:第一,设计意识和设计思维的培养;第二,设计表达能力的培养,包括文字表达和图形图像表达两部分,主要训练学生对物象、图案、图形和图像的联结与融会能力和运用造型语言自由表达创意的能力;第三,职业通识能力的培养。
三、基于能力本位基础课程体系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创意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是广告专业岗位群中的各个岗位都需要的核心能力。因此,设计基础课程体系内容的选择要围绕“创意表达”进行,并以文字、图形图像、构成和色彩等四个方面为载体进行设计。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形态基础、构成基础、设计意识与职业通识能力等三大模块。其中,形态基础模块包括形态分析与表现、具象形态设计、抽象形态设计、传统图案应用、创意形态设计等五个子模块,下设17个大项目和若干个小项目群,主要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运用造型元素表现设计意图及对传统图案的学习与再设计的能力。构成基础模块包括构成基本要素、构成基本形式和综合表达等三个子模块,下设7个大项目和若干个小项目群,主要培养学生从自然、建筑和现代艺术的源头中发现形式要素进而总结成形式语言,并用形式语言去处理各种视觉信息的能力。设计意识与职业通识能力模块主要包括认知实训、竞赛交流、讲座展览和理论知识等四个子模块。该模块内容主要穿插在其他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教学,以此作为提高学生艺术和专业素养的重要补充,建立学生对专业和职业的初步认知,启蒙学生的设计意识。构建过程中需遵循从立体空间到平面再到立体空间的平面表达的原则,教学以具象形态、抽象形态、创意形态、构成基础作为切入点,其间始终贯穿对学生设计意识启蒙、创意思维和职业通识能力的培养。色彩设计和软件操作技能的内容打散后穿插在各个模块的项目训练中。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把课程的内容打散后进行重新整合。着重从课程之间的关联性着手,采用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于一体,理论和实践于一体,循环往复、螺旋式提高、链状的模块化的形式。各课程内容之间、项目之间形成一种链状结构关系。
四、实施基于能力本位基础课程体系的基本方法
(一)深化校企合作,学校、企业、专家共建课程
高职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尤其需要企业、专家的参与。如我们系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在构建过程中深化了校企合作,多家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的不仅以会议、讲座、兼课等形式参与到课程建设和教学中,还给师生提供技术培训、学习和就业的机会。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创新地提出了“1+1”的教学模式,即企业一线设计师与教师共同授课。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建立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课程体系的实施提供了保障,目前我们学校拥有的浙江省示范性校内实训基地,是集教学、科研、实践、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练兵”场地,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硬件支持,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
(二)项目化教学模式
新课程体系可以采用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进行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结合、纯粹课题训练、虚拟项目、真实项目相结合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从课题训练到虚拟项目设计再到实际项目设计和竞赛的原则,以具象到抽象再到创意的主线开展教学。学校可以成立实训室,为企业设计方案,而企业提供生产和销售的平台,在合作过程中共建课程。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资源,从中挖掘出可以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实施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从专业基础课中开始接触简单的设计,了解设计的基本流程,树立起设计理念,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创意表达基础和思维基础。
(三)全时空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专业基础课程需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养为目标,应从大一开始加强对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和设计素养的培养。例如:到企业开展认知实训,让大一新生明确职业方向和学习目的;邀请知名设计师、已毕业的优秀学生来学校讲座,激发学生对设计的兴趣和向往;参加各种竞赛并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找到专业信心;利用校外资源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艺术修养;教师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重视职业通识能力;在课程评价中采用过程评价,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全面性与客观性;等等,都是很好的培养途径。
总之,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是在“能力本位”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经过对岗位职业能力和素养需求的实际调研后,在企业的共同参与下构建起来的。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和艺术设计学基本规律,可操作性强。课程体系在继承传统专业基础教学优点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课程间衔接的紧密性,赋予了基础课更多的专业色彩。实践证明,在校企合作和项目式教学模式的推动下,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人格培育得到了均衡发展,职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得到了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杨萍,徐国庆,澄清误区:对于能力本位课程理念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8,(10):51-54
[2]侯文辉,点击核心——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J],美术大观,2007,(12):136-137
[3]李奎,突破与融合:中国主要艺术设计院校基础课程研究[J],大众文艺,2010,(17):258-260
[4]张越,艺术专业基础核心课程的重构——二维、三维专业基础链状教学理念与方法探索[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9,(1):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