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伴心房分离1例

2013-11-08 07:23鲍颖杜振兰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圈内窦性波群

鲍颖 杜振兰

心房分离(AD)是一种少见的心律失常。而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与心房分离同时并存就更少之又少。现将我们见到的1例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伴心房分离报告如下。

患者,男,69岁,因进食哽噎1月余入院,入院后行胃镜检查并活检,诊断为下段食管鳞状细胞癌,全麻下行下段食管癌切除术。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查体:体温36.6℃;脉搏76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53/98 mmHg;颈部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廓对称,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听诊未闻及干湿啰音。术后6 d,患者感胸闷憋喘,呼吸困难,胸部正位片示:双肺炎症,双侧胸腔积液可能。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监测V1导联显示:有3组独立、形态迥异的P波。① 一种呈窦性P波规律出现,频率85次/min,均下传产生QRS波群。② 另一种P波位于T波升支上,在V1导联直立,而且是提前出现的、与窦性P波不同的 P'波,其后无 QRS波群,代偿间歇不完全,为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③尚可见第三种尖锐低小的P″波(箭头处),在V1导联倒置,有别于前述的窦性P波及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P″波重叠于窦性P波之上、位于基线或隐藏于QRS波群之中,既不干扰正常窦性节律,也不受窦性节律的干扰,以自己固有频率规则出现,频率为30~33次/min。第1个P″波落于窦性P波升支上,类似房性融合波,实为两种P波的重叠波,第5、6个P″波分别落在QRS波群的起始和终末。所有P″波均未下传心室产生QRS波群。动态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心房分离伴缓慢性房性自主性节律(图1)。

图1 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伴心房分离

讨论心房分离又称心房脱节或局限性心房内传导阻滞,是一种极为少见的房性心律失常[1]。其发生机制是在心房肌病理生理改变的情况下,某一块心房肌周围出现了完全性双向性阻滞圈,圈内起搏点发放冲动,只能引起圈内的心房肌除极,产生异位的P'、F、f波。阻滞圈内的激动不会通过阻滞区传至圈外,更不会通过房室结下传心室,故异位的P'波后面无下传的QRS波群。阻滞圈外的心房肌通常被窦性激动所控制,因此下传心室的节律多为窦性节律,也可为房性节律或伴有逆行心房传导的交界性节律。基本节律的激动也不会通过阻滞区进入圈内。心房肌被阻滞圈所分割,两个起搏点独立存在,互不干扰且不同步,即所谓房-房脱节。即使两个起搏点发放的激动几乎同时引起心房除极,也不能形成房性融合波。但窦性P波与异位P'波可互相重叠形成房性重叠波。心房分离的诊断必须排除各种干扰所致的“伪性P'波”、房性并行心律及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方可作出诊断。房性并行心律时仅存在保护性传入阻滞,异位起搏点可干扰基本节律,可形成房性融合波。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时,P'只有落在正常心动周期的有效不应期方可出现不能下传心室,而且可干扰基本节律[2]。在本例中,基本节律为窦性,既有落在有效不应期内不能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也有独立存在、与窦性及房性期前收缩互不干扰的孤立起搏点,因此可确定为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与心房分离并存。

心房分离主要发生于各种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洋地黄中毒、肺部感染等疾病。此种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短暂。不少心房分离成为临终的表现,也有个别患者预后良好。

[1]郭继鸿.心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12-615.

[2]赵云霞.心房分离3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5):776.

猜你喜欢
圈内窦性波群
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你不在
基于ResNet与BiLSTM的心电QRS波群检测方法
“打针”
《思考心电图之166》答案
让圈内新闻飞出圈层——“振兴杯”宣传的一点思考
读懂体检报告中的“窦性心律不齐”!
《思考心电图之162》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