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天洪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基础日语课程是日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该课程一般在各大院校的日语专业教学时数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该课程的教学成果往往反映在日语专业学生的考级等日语学习成绩上。近几年,日语教学界对基础日语课程的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研究推陈出新、丰富多样。但是,针对高职院校日语专业的教学研究极少,存在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的不明确、可供高职院校选择的日语教材少、教学补充资料不丰富等问题。
如何使高职院校的日语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日语教研室成立了基础日语课题研究小组,并在我院商务日语专业一、二年级零起点学生中,从“日语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教材及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开展了一次调查。本次“日语基础”课程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30份。采用综合统计方法,探讨高职院校基础日语课程教学的有效方式。
我院的基础日语课程名称为《日语基础》,共分为5个知识模块。前4个模块128学时,后一个模块为96学时,共计608学时。每课计划8学时完成。总学分为38学分,占日语专业教学计划总学时的25%。在本次问卷调查中128人认为《日语基础》课程是日语学习的重中之重,对于“日语基础”课程的授课时数量,认为该课程有必要开设128学时或更多的学生有70人,占54%,至少开设96学时的学生有57人,占44%。调查结果显示,相对于听、说、读、写等单项技能性的课程,学生更注重综合性的“日语基础”课程。目前我院商务日语专业的《日语基础》课程授课时数的设置量基本符合学生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专业授课时数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基础日语课程授课时数的增加势必就需要减少其他相关课程的授课时数,要兼顾学生听、说、读、写、译各项语言技能的习得,不仅要平衡各门课程间的授课比重,更重要的是在基础日语课程实践教学中,必须科学地设计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综合提高学生的各项语言技能。基础日语课程授课时数的增加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日语教材的选用一直以来都是各高职院校比较棘手的问题。我国针对四年制本科日语专业学生的教材开发比较早,教材的数量多而且已基本趋于成熟。但高职院校的日语专业教学起步相对较晚,适用于三年制大专院校的高职高专类日语教材不仅数量少,而且由于对基础日语教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不明确,所开发出的高职高专类日语教材行业针对性不强、语法的系统性也不够,相应的教学辅导资料也比较匮乏,在各高职院校中反应平平。
根据我院2012年第九期教学简报调研结果,我院外语系教师认为各课程所选用教材适用性好的评价仅占比例32.69%。
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我校学生曾经听说过或接触过较多的日语教科书有《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新编日语》等教材。其中,希望或喜欢使用《标准日本语》教科书的有75人,占58%。希望或喜欢使用《新编日语》教科书的有22人,占17%。希望使用行业实用性较强的高职高专类教材的学生20人,仅占15%(图1)。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的语言类专业学生,并不认为采用高职高专类教材有利于语言的学习。目前我院商务日语专业的日语基础课程所采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日语专业系列教材《实用日语(高职高专版)》,是全国首套供高职高专院校日语专业使用的系列教材,但我院学生对此教材的反映仍有许多不满足之处。
图1 教材类别
究其原因,首先,由于语言的学习不同于一般技术及技能的学习,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习得都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只有时间的长短、学习程度的高低、对于日语等级考试级别的要求的不同之分,并无实质性差异,学生们认为行业实用性词汇的需求,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补充获得。
其次,高职高专类教材的开发至今为止不够丰富和成熟。高职高专类学校一般行业针对性强,语法知识虽不要求深度但却要求广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均认为,语法的系统性影响语言的习得。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研究最多的是教学方法与手段,体会最深的也是教学方法与手段所带来的教学成果。为此,我们对教师在教学中所采取的某些教学设计和手段进行了调查,统计项目与数据概述如下:(1)希望教师在日语基础课程中以读写等语法教学为主的学生仅9人占7%,以听说为主的学生有26人占20%,“重听说兼顾读写”的学生有55人占42%,“重读写兼顾听说”的学生有36人占28%,无回答者4人占3%。(2)希望在《日语基础》课程中融入日语考级内容的学生87人占67%,希望另外开设考级辅导课程的36人占28%,对于是否增加考级内容持无所谓态度及无回答学生7人占5%。(3)希望教师针对日语基础课程,统一发放教学辅导材料的学生有98人,占75%;持无所谓态度的17人占13%;持否定态度的15人仅占11.5%。(4)希望教师上课时以黑板书写为主,配合使用PPT等多媒体手段的学生有69人,占53%,希望教师每堂课都能使用PPT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学生为27人占21%,希望PPT与黑板书写对半使用的学生有20人占15%。(5)认为外语学习应该背诵课文的学生87人占67%,觉得背课文很苦很难、压力大,不愿背诵课文的17人占13%,22人占17%的学生持无所谓态度,4人没有回答。(6)84%的学生希望教师在《日语基础》课程初级阶段教学中能适当使用日语。81%的学生尤其希望教师采用日语课堂提问的形式开展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教学设计与理念上也必须与时俱进。尤其在高职学校的外语专业教学中一般倾向于“听说在前,读写在后”,但这一观念并不单纯等同于“重听说兼顾读写”的教学理念。我院《日语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综合提高学生的各项语言技能。调查数据显示,持有“重听说兼顾读写”观念的学生比例相对较高,“重读写兼顾听说”的学生比例其次,说明本课程的教学理念与设计与学生的要求已基本一致。
众所周知,日语能力考试较高级别的合格证书对日语专业学生的就职影响较大,一般院校日语专业也常常将日语考级合格率作为衡量教学成果的标准之一。日语考级难度相对来说比较高,尤其是日语能力考试经改革后在语法深度不变的情况下听力比重增加、题型多样化、考试灵活度加大,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学生的需求与教学评估的要求成为基础日语课程教学中融入日语考级内容的重要依据。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使用上,用日语开展课堂提问、背诵课文、传统板书、由教师统一给学生发放教学辅导材料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明显更受高职院校学生的欢迎。
教材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最近新出版的外语教材一般都更注重系列化、立体化和网络化,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需对教材进行增、减、改、删,从“教”的角度看,教师要真正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难度更大。其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外语教材比较注重语法教学,而近十年的教材又有些矫枉过正,语法教学缺乏系统性。老教材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根据高职院校日语教学目标及纲要,在设计基础日语课程教学时重视高职学生要求,为学生及时补充教学辅导材料,沿袭老教材中严谨的逻辑性及系统性是提高基础日语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同时又具有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训练抽象思维的弱点。改革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同时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方法,在有限的教学时限中平衡使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近年来各院校有将日语能力考试N1或N2的通过率或J-TEST的过级率作为衡量日语教学效果的倾向。但外语教学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既是一门实践课程也是一门技能性课程,继承传统的教学经验并结合时代需求不断满足学生与社会的需求,才是基础日语课程不断发展的生命源泉。
总之,高职院校基础日语课程教学的不断改善和提高是课程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求。无论是对基础日语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还是对新旧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改善,在教学教改中必须注意基础日语课程本身的连续性和发展性,保证课程传承与创新的平衡和统一。
[1]周建忠.如何提高国际日语能力考试合格率[J].语文学刊,2012(2):164-166.
[2]张爱.日语听说技能培养的实证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4):112-117.
[3]张晓希.基础日语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总增(002):57-61.
[4]薛亚丽.高职日语专业学生日语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