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语言学理论在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2013-03-20 02:59:50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语音交际词汇

张 永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无锡 214028)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英语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使用人群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基层技术人员也加入到这一人群中来。这就给肩负着培养这类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大力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鉴于我国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普遍不高,急需探索一套适合高职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提高的教学方法。

1 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目前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整体不高,甚至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英语能力认识不够、要求不严。大多数高职院校为了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现实需要专注于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因而在教学中单纯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仅仅是为了通过某些等级考试,因此导致了许多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设置极为不合理,大多数的院校只开设两个学期的英语课,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为了帮助学生通过考试,甚至根本没有专门的英语听说课程。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大多数高职院校历史不长,师资力量本身就比较薄弱,英语师资尤为明显,而在教学设备的采购上大多也都投入有限。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没有专门开设英语听说课程,也没有人专门研究英语听说教学,开设了英语听说课的院校,在听说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加使得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低下。从学生自身来看,影响高职学生英语听说水平的因素有:一是缺乏提高英语听力的兴趣;二是发音不准;三是程度较好的学生有一定的听说能力,而差的学生连教师的简单课堂英语都无法听懂,这部分学生恰恰占了班级人数的很大比例;四是学生对英语的听说变得迟钝,可以说是既聋又哑;五是由于听不懂,干脆就要求老师用汉语授课,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2 心理语言学对高职英语听说教学的促进

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是语言使用涉及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语言理解(language comprehension)、语言产生(language production)和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将大大促进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

(1)语言理解是指人们如何运用语言、人们如何理解他们所听到的或读到的内容。分为两个方面:口语的理解和书面语的理解——语法结构+意义+背景知识(长期记忆中储存的相关信息)。语言理解的第一步是言语知觉,言语知觉的目标是讲话者的发音gesture,即表征在脑中的一致的动作命令。感知言语,就是感知讲话者的意图的gesture。言语声音的感知与一般的听觉和知觉学习的机制相同,听者可以从声学信号中恢复言语信息,不需要gesture知觉的中介。我们可以从听觉词汇识别(spoken word recognition)和视觉词汇识别(visual word recognition)两个方面探讨言语知觉的对听说教学的促进作用。从听觉词汇识别Cohort模型(Marlsen-Wilson,1987)可以发现:在第一个阶段里,首先对输入信息进行听觉语音分析,激活一群可供选择的单词,即初始词群;在第二阶段中,当语音信息继续,仍然符合语音输入的词的激活水平增加,而不符合语音输入的词的激活水平下降,直到选中群中的一个词;最后,把选中的词整合到当前语义和句法情境中。至于识别词汇识别,我们就必须要弄明白以下三个理论:第一个是直通理论(direct-access hypothesis):词的意义可直接由词形信息获得,语音的提取是词义通达后的附加过程(Taft,1998)。第二个是语音中介理论(phonology mediation hypothesis):词义的获得需要先把词形信息转换成语音,由语音激活词的意义,因此语音信息起到一种重要的中介作用(Berent & Perfetti,1995)。第三个是双通道理论(dual-access hypothesis):词形通达词义和由词形通达语音再通达词义的两条通路同时存在,哪条通路起作用取决于词的频率和类型等因素(Coltheart,1978,1980)。

从儿童的语言学习过程不难发现,儿童在学习语言时并不是先学习语法和词汇,而是单纯从交际的角度出发。因此英语教师在英语听说教学中必须要做出改变。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交际的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主观能动性。由于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所以在设计交际任务的时候一定要合理控制难度,首先要解决的任务是让学生愿意张嘴说英语,而不要急于去关注学生说的怎么样。在学生完成交际任务的过程中要表现出关注和鼓励,并且在学生表达有困难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当学生能够完成初级交际任务以后,可以适当加大交际任务的难度,从而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2)语言的生成主要分为言语的产生和书面语产生。研究言语的产生对我们的听说教学意义重大而又深远。言语产生的就是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如词汇),将不同部分的信息整合成连贯的整体(如句子),并且产生对应的语音。在我们的日常流利的谈话中,每秒钟大约可以产生2~3个词,也就是说每秒大约4个音节,10到12个音素。但是词汇产生的快速和高度复杂性似乎并没有使这个过程更容易出错,调查显示,在产生的1000个词里平均出错不超过1或2次。在英语听说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一规律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越来越多的英语老师在听说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但是往往流于形式,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老师都是设计好一个交际任务,然后每个小组分别准备,最后在班里展示。这样做的话,往往都是每个小组里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在唱独角戏,其他同学并不能真正参与。或者是老师设计的交际任务不能引起所有人的兴趣,也就无从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相反,如果老师不设计固定的交际任务,而是让每个小组成员任意提出一个英语单词,然后每个小组根据组员给出的单词去创造句子甚至是小故事。最后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进行汇报展示,而且要求每位成员都要参与。这样一来即能充分调动大家说英语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大家的团结协作能力。

(3)语言习得实际上就是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过程,我们要提取的信息包括:包括语义,语音模式和词汇形式,以及句法信息。Lachman采用图画命名的实验方法,发现命名一致性是影响命名反应潜伏期的重要因素。例如看到苹果,大部分人都会说“苹果”,这种我们称之为命名一致性高。而看到一个电脑,有的人可能说“计算机”,或者说“电脑”,这相对于苹果而言,命名一致性就要低一些。研究发现,命名一致性高的物体,命名反应的潜伏期也较短。对该现象的解释是,不同的名称在语义和句法信息上相似程度很高,提取时会产生竞争,增加了提取难度,导致反应潜伏期较长。词频也是影响命名反应潜伏期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在控制了其他相关条件的情况下,词频越高,命名反应的潜伏期越短。Jescheniak等用了7个实验,将词频效应的影响阶段锁定在了音韵编码上。言语产生中的词汇通达经历了2个分离的阶段,词汇选择之后再进行音韵编码。在第一阶段概念激活之后,一个或多个与语义相关的项目从输入的概念处接受激活,称之为语义群(semantic cohort)。经过一个选择过程后最终只有一个幸存下来,这个项目就是目标项。在第二阶段,目标项得到音韵上的编码。发音计划就是针对目标项而进行的。最后就是要把选中的词整合到当前语义和句法情境中,这就是语法编码。Garrett(1975)在语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语法编码的两阶段模型。所谓的两阶段是指:第一阶段进行词条的选择;第二阶段决定各成分的顺序,所有的附加成分(如英语中的后缀:“es”、“ing”等)也是在这一阶段生成的。在语误分析中,语义替换错误(如把“he”说成“she”)和单词的交换错误(如subject和object交换)都符合同类交换原则,即代词和代词交换,名词和名词交换。这一现象表明,语法上的归类(名词、动词等)和词条的角色(主语、宾语等)应该在同一个水平进行加工。在语序错误中,虽然两个词的位置交换了,但是它们相应的后缀却保留在原来的位置上。例如把“I went to get my truck parked”说成了“I went to get my park trucked”。这样表明,存在确定词序的阶段,而且在这个阶段,附加成分作为短语的固有部分被加工,不会随着后期语音的提取错误而发生变化。实验数据显示,概念上激活了的词条会启动一系列句法程序,以建立合适的句法环境。这些程序会建立短语的、从句的和句子的模式,以满足对语法功能的表达。Bock(1986)给被试呈现包含及物动作和两个名词的图片,如“The rock broke the window”(石头打碎了窗户)。要求被试对图片做即时描述。在图片呈现的同时还会呈现一个启动词,该启动词可能与目标词语义相关,如“boulder”(大石头)或者“window”(门)。结果发现,当某个目标词与启动词语义相关时,它更倾向于做主语;而当它与启动词语义不相关时,它更倾向于做宾语。如上述 “The rock broke the window”,当 启 动 词 为“window”时,被试更倾向于说“The window was broken by the rock”。实验同时发现,当启动词与目标词语音相关时没有类似的影响。这表明,句式的选择(主动句/被动句)可以由词条启动,而语音的提取则是在句式选择之后。

3 结束语

高职英语听说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对他们毕业后的成长和发展空间也必将产生重大影响。要根本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教师首先要转变认识,提高自身素质,遵循规律。在教学中尽量使用全英文教学,从而给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英语语境,鼓励学生多听多讲,多给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情景和听说材料。并且适当控制人物的难易程度和区分度。心理语言学理论为高职英语听说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于改进和提高高职英语听说教学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在实际教学中要以心理语言学为原则和依据,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1]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王初朋.应用心理语言学:外语学习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李若冰.音素概念在心理语言学中应用的初探[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5):309-310.

[5]王建华.浅议高职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3(3):102-104.

猜你喜欢
语音交际词汇
情景交际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山东医药(2020年34期)2020-12-09 01:22:24
交际羊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22
魔力语音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电子制作(2019年14期)2019-08-20 05:43:38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电子制作(2019年9期)2019-05-30 09:42:10
对方正在输入……
小说界(2018年5期)2018-11-26 12:43:42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人生十六七(2014年7期)2014-07-31 12: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