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3-11-06 10:35赵继红沈司京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药剂科北京100144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3年8期
关键词:抗病药学抗菌

肖 凌,赵继红,沈司京(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144)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ADR的发生,直接关系到公众用药安全。应加强ADR监测,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医疗费用,降低用药风险,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推动药物安全监管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2011年我院临床药学室收集的、各科室上报的268份ADR报告。按照发生ADR患者的性别、年龄于引起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用法与用量、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

268例ADR中,男性139例,占51.87%,女性129例,占48.13%;年龄为8个月~100岁,见表1。

表1 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例)Tab1 Distribution of patients'sex and age in ADR cases(cases)

2.2 ADR的分级与转归

268例均为一般的ADR,未发现严重病例,均未作处理,停药后自行好转,未出现后遗症和死亡病例。

2.3 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分布

268例ADR中,静脉滴注引发的ADR最多,为199例,占74.26%,见表2。

表2 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分布Tab2 Distribution of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of ADR cases

2.4 引发ADR的药物种类分布

268例ADR共涉及119种药品,抗病原微生物药引起的ADR报告例数为110例(占41.05%),居首位;其次为循环系统用药,有41例(占15.30%);再次为中药,有 35例(占13.07%),见表3(表中西药部分基本按照《新编药物学》第16版的药品分类方法分类统计[1])。引发ADR的抗病原微生物药种类、病例数及构成比见表4。

2.5 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268例均为一般的ADR,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有137例,占51.12%,临床表现多为皮疹和瘙痒;其次为消化系统和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见表5。患者发生ADR后经及时停药,未作其他处理均自行好转。

3 讨论

3.1 特殊人群用药

由表1可见,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为54.85%,居首位。因为随着患者年龄增大,肝肾等组织器官功能减退,导致药物在体内的吸收、代谢、排泄速率减慢,引起药物在体内蓄积中毒,更易出现不良反应。而且此类患者大多多种疾病并存,联合用药较多,增加诱发ADR的风险。因此,老年人用药时,应根据其生理特点适当调整给药剂量,一般为正常治疗量的1/2~2/3,并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临床医生应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在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护,最大程度地减少ADR的发生。

表3 引发ADR的药物种类、病例数及构成比Tab3 Categories of drugs that induced ADR,number of cases and constituent ratio

表4 引发ADR的抗病原微生物药种类、病例数及构成比Tab4 Types of antimicrobial drugs that induced ADR,number of cases and constituent ratio

表5 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Tab5 ADR-involved organs and(or)system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

3.2 给药途径与ADR的关系

由表2可见,268例ADR报告中,静脉给药199例,占74.26%,明显高于其他给药途径。这是由于静脉给药后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立即发生效应,较易发生不良反应,而且静脉滴注给药产生的ADR诱因较多,如内毒素、pH值、渗透压、微粒超标、消毒不严、操作不当、给药速度过快等[2-3]。因此应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尽量减少因药物进入血液引发的不良反应;静脉给药应用于急、重病情;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选择非静脉给药,某些易刺激血管易引起静脉炎的药物输注时应缓慢滴注,以减少ADR的发生。

3.3 抗病原微生物药与ADR的关系

由表3可见,抗病原微生物药引起的ADR最多,为110例(占41.05%)。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抗菌药物是临床治疗严重感染不可或缺的药物。抗菌药物种类多、应用范围广、用药频率高以及不合理使用等,是其引起ADR发生的主要原因[4]。因此,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极其重要,应在诊断、治疗和用药过程中加强观察,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根据本院的细菌耐药情况,制定本院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建立相应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做好对ADR的预防和及时处理,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由表4可见,氟喹诺酮类药所致ADR共28例,占抗病原微生物药致ADR总例数的25.44%。氟喹诺酮类药为人工合成抗菌药物,由于抗菌谱广、抗菌效果好而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近年来氟喹诺酮类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减退等。所以,应加强临床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监测,严密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注意合理用药,尤其是老年人应尽量少用或慎用,根据患者机体状况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调整给药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超适应证、超剂量、超用法及配伍禁忌用药[5],减少或防止不良反应重复发生。

3.4 其他因素与ADR的关系

由表3可见,循环系统药引起的 ADR为 41例(占15.30%),发生率较高,原因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加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抽烟、喝酒,生活不规律,导致循环系统病发生率显著增高。

3.5 中药制剂与ADR的关系

由表 3可见,中药制剂引起的 ADR为 35例(占13.07%),仅次于抗病原微生物药及循环系统用药。这是由于中药含杂质较多,尤其是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较难界定,现有工艺条件下可能质量还不稳定,难以保证每批药品纯度一致,不同厂家生产的产品不良反应差别更大。同时,炮制不规范、质量欠佳制剂容易产生过敏反应。2008年,卫生部提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6],要求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合理选用给药途径,谨慎联合用药。因此,应加强中药尤其是中药注射剂的用药监护[7],以减少ADR的发生。

3.6 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

由表5可见,268例ADR累计器官和(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为137例(占51.12%),主要症状为斑丘疹、皮疹、荨麻疹药疹、瘙痒等,属药物变态反应,易于观察与发现。尽管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发生率最高,但病情较轻,一般停药后症状即可消失。

4 对策

为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少ADR的发生,应加强对ADR的监测,做到:

(1)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对于已知的ADR,临床医生应做到合理用药、规范用药,杜绝药物滥用;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对于新的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应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并上报。

(2)促进临床药学的发展:医院临床药学逐渐开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监护模式,深入临床参与查房,开展治疗药物监测,提供药物咨询,向医生和患者提供药学信息或合理用药建议,降低ADR发生率等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

(3)临床药师应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药学知识,同时,参与临床工作、开展ADR监测,及时发现并有效减少或避免ADR发生。

(4)推动医疗机构科研水平的提高:通过ADR监测,发现药物安全性问题,提出安全性建议,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为药品安全监管和医药经济安全发展业发挥重要作用。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2]骆瑛,叶华进,李晴宇.92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分析[J].医药导报,2011,30(3):314-315.

[3]王慧媛,赵捷,赵志刚.我院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17):1345-1347.

[4]吕卫红,江君微,朱良荣.192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医药导报,2007,26(7):819-821.

[5]杨雅,何菊英,夏培元.242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9,6(1):30-33.

[6]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S].卫医政发[2008]71号.

[7]汤瑞瑞,卞鹰,王一涛.论我国中药不良反应的现状及其预防和监管[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2):492-494.

猜你喜欢
抗病药学抗菌
什么是抗菌药物?
我国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取得突破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高产优质抗病杂交油菜新品种娄文油99
植物细胞内存在“自杀神器”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光绪《黔江县志》的药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