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燕,费建平,李保良
(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江苏常州 21300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属于顽固的难治性消化道疾病,有增加癌变的风险[1]。相关研究指出T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在UC的发生机制中占有重要作用[2]。T细胞的过度增生和反应性增强均能引起黏膜菌群的超敏反应以及肠道正常菌群的免疫耐受的失衡而诱发炎症[3-4]。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UC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意义[5]。乌梅丸是《伤寒论》的有效名方,在治疗UC中取得了满意疗效。本研究通过观察治疗前后UC患者/的变化,显示乌梅丸对UC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40例寒热错杂型UC患者。UC的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均符合2010年(苏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6-9]的诊断标准。基线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基本情况比较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SASP)1 g/次,4次/日。(柳氮磺胺吡啶:上海中西三维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批号国药准字H31020450。)
治疗组:口服乌梅丸汤剂加SASP口服。
乌梅丸组成:乌梅10 g,细辛6 g,干姜6 g,黄连10 g,黄柏6 g,当归10 g,制附子6 g,蜀椒10 g,桂枝10 g,人参10 g。根据临床随证加减。中药每日一剂常规熬煎,每日2次。
2.3 综合疗效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10年于苏州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治共识》的标准。
2.4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应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1 两组综合疗效观察 治疗后临床综合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综合疗效观察[例(%)]
表3 治疗前后比较()
表3 治疗前后比较()
注1: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注2:组间比较(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t=2.659,P=0.011组间比较(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t=2.951,P=0.005
组 别 时间 例数 /0% /%20 55.99±15.13 12.98±4.26治疗后 20 40.23±8.66*☆ 19.99±6.03*☆对照组 治疗前 20 54.15±8.80 11.94±4.06治疗后 20 47.51±8.66* 15.10±4.31治疗组 治疗前*
本研究选用乌梅丸方治疗寒热错杂型UC的指导思想是“方证合一”[10]。根据“辨证论治”原则,乌梅丸治疗寒热夹杂,上热下寒之消化系统疾病,常有良效[11-12]。
近来,研究证明乌梅丸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功能。通过人体和动物实验等研究证明,乌梅丸对UC大鼠细胞因子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13]。UC是一种病因未明侵犯胃肠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耐受异常是导致其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调节性细胞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其发病有关[14]。在与UC发病密切相关的免疫因素中,T细胞在机体的适应性免疫应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5]。在正常情况下,两者保持一定比例,维持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如果两者比例失衡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缺陷。研究表明UC患者T细胞亚群失调,即/的比例失调,说明UC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亢进,进而引发肠黏膜局部的变态反应[16]。调节/的失平衡状态,可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本研究中治疗前两组数据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较治疗前上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下降明显,上升明显,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乌梅丸有抑制细胞的免疫亢进作用,有助于改善UC者的免疫功能。
[1]Rizzo A,Waldner M J,Stolfi C,et al.Smad7 expression in T cells prevents colitis associated cancer[J].Cancer Res,2011,71(24):7423-7432.
[2]Yamaji O,Nagaishi T,Totsuka T,et al.The development of colitogenic CD4(+)T cells is regulated by IL-7 in collaboration with NK cell function in a murine model of colitis[J].J Immunol,2012,188(6):2524-2536.
[3]Bosani M,Ardizzone S,Porro GB,Biologic targe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J].Biologics,2009,3(1):7.
[4]王 坤,宣秀敏,王 莲,等.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外周血CD25+Treg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3):354.
[5]佟红霞.溃疡性结肠炎与机体免疫的关系浅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3):103-104.
[6]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7,2(5):45-55.
[7]欧阳钦,Tandon R,Goh K L,等.亚太地区炎症性肠病处理共识意见[J].肠病学,2006,11(4):233-238,301-304.
[8]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5-47.
[9]陈治水,危北海,张万岱.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1):1052-1055.
[10]周 燕.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11]肖 君.乌梅丸法在消化系统寒热错杂证运用中的体会[J].江苏中医药,2012,44(12):66-67.
[12]李燕,史成和.高忠英教授应用乌梅丸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经验[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4):322-324.
[13]梁晓夏,张保国,刘庆芳.乌梅丸(汤)现代药效学研究[J].中成药,2008,30(10):1520-1522.
[14]O.Garra A,Vieira P.Regulatory T cells and mechanisms of immune system control[J]. Nat Med,2004,10(8):801-805.
[15]Zhu J,Paul WE.CD4 T cells:fates,functions,and faults[J].Blood,2008,112(5):1557-1569.
[16]王爱磊,张学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细胞因子及T细胞亚群变化的实验研究[J].四川医学,2009,30(5):636-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