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杰,王冬梅,宋红敏
(吉林医药学院直属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3)
·经验交流·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张伟杰,王冬梅,宋红敏
(吉林医药学院直属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3)
原发性高血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胰岛素敏感性
目前普遍认为,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随胰岛素抵抗,会导致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给患者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本研究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1.1一般资料
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EICT),为目前公认检测胰岛素抵抗的最有效办法。按照符合WHO诊断的标准,筛选出136例原发性高血压伴随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患者。以治疗前不同时间、不同体位测得的3次血压,并经询问病史、临床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治疗组68例,男36例,女32例;年龄(54±6.1)岁。对照组68例,男33例,女35例,年龄(53±7.4)岁。两组患者既往无糖尿病史,然后选择42例无高血压且身体检查健康的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
1.2方 法
136例原发性高血压实验组对象停服药物2周,实验治疗前10 d测血压3次,测得的平均血压作为治疗前原始血压数据,治疗时,治疗组68例患者给予服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1次/d,每次80mg,晨起服用,疗程12周。对照组患者使用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片,3次/d,每次10mg口服,疗程12周。每周监测受试者血压1次,第9,10,11和12周测血压2次。
1.3指标测定
每周测量血压一次,第9,10,11和12周测血压2次。测得平均值为治疗后血压数据,利用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技术测定血浆葡萄糖代谢率(M)值。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基本状况:治疗后,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体重没有改变。
对血压影响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明显的降低,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ARB)是一类重要的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药物,其在受体水平特异性的拮抗循环或局部组织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具有降压疗效可靠,耐受性好以及有效保护靶器官的作用[1]。钙拮抗剂硝苯地平起效快,峰/谷比较高,经多年临床证实,其降压效果已得到证实。两类药物治疗高血压的降压作用无明显差异性(P>0.05)。缬沙坦是在受体水平阻滞AngII的作用。从而拮抗受体ATl被激活,导致血管收缩以及儿茶酚胺和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并拮抗平滑肌和心肌细胞的增殖。缬沙坦是非肽类ATl受体拮抗剂,具有高度选择性和亲和力。通过与AnglI受体结合,阻止AnglI与AngⅡ受体结合,从而全面阻断AnglI对心血管系统的负性作用。同时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进而改善糖代谢[2]。Shiuchi[3]等研究进一步证实,缬沙坦治疗糖尿病小鼠增强了胰岛素信号级联反应,进而促进GluT4膜转位,并能降低骨骼肌内肿瘤坏死因子(TNF2a)表达及超氧阴离子的产生。从而增强了葡萄糖的吸收利用,进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本研究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组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并采用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EICT)测定葡萄糖代谢率(M)值,观察结果是治疗组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治疗12周后,M值对比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对照组使用钙拮抗剂硝苯地平后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之间实验结果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能够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的抵抗,使胰岛素敏感性增加,是目前为止较为理想的治疗高血压药物。
[1] 汪永宏.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进展[J].安徽医药,2006,10(3):164-165.
[2] 李 梅.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海峡药学,2010,22(1):136-137.
[3] Shiuchi T,Iwai M,Li Huansheng,et al.Angiotensin II type-1 receptor blocker valsartan enhances insulin sensitivity in skeletal muscles of diabetic mice[J].Hypertension,2004,43(5):1003-1010.
R96
A
2013-09-15)
1673-2995(2013)06-0441-02
张伟杰(1987-),女(汉族),药师,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