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曰栋,高丽丽
(1.江西省泰和县中医院内分泌科,江西 吉安 343700;2.江西省医药学校,江西 南昌 330000)
·经验交流·
益气养阴化痰法对糖尿病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罗曰栋1,高丽丽2
(1.江西省泰和县中医院内分泌科,江西 吉安 343700;2.江西省医药学校,江西 南昌 330000)
益气养阴化痰法;糖尿病;炎症因子
糖尿病“炎症学说”自2005年在美国糖尿病协会会议上得到认可后,“2型糖尿病与炎症”的关系成为内分泌学者共同关注的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表明,中药中益气、养阴、化痰药物具有抗炎作用。本研究以益气养阴化痰之中药复方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20例,并对其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的影响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来自某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门诊患者。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中药组男13例,女7例,年龄(56.5±6.3)岁,病程(5.5±5.8)年;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54.4±7.3)岁,病程(6.2±5.6)年。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诊断标准
2型糖尿病西医:采用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诊断标准(1999年)[1]。
中医气阴两虚挟痰的证候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主症:咽干口燥,倦怠乏力。次症:口渴喜饮,五心烦热,气短懒言,溲赤便秘。舌脉:舌红少津,苔白腻,脉缓滑无力。具备主症参照舌脉即可诊断。
1.3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年龄在30~65岁,符合2型糖尿病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气阴两虚挟痰诊断标准。无心、肝、肾功能不全者。6个月内未使用其他抗炎类药物治疗者。自愿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患者;年龄小于30岁或大于65岁;有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者;有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代谢紊乱者;正在使用抗炎作用的药物者;妊娠期、哺乳期孕妇;酗酒或有吸毒史者。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基础治疗,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运动、除有明确抗炎作用的降糖、降脂、降压药物治疗。
中药组在糖尿病上述治疗基础上,服用以益气养阴化痰法组成的中药复方。药物组成为黄芪、玄参、麦冬、知母、苍术、茯苓、半夏、葛根等,并随症加减。中药煎剂由本院药剂科提供,3次/d,疗程为4周。
1.5观察指标及方法
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采用ELISA方法检测IL-6、TNF-α。测定试剂盒由上海蓝基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1.6统计学方法
2.1治疗前后两组静脉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两组治疗前FPG、HbA1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两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表明,中药组较对照组降糖效果更显著(P<0.05),见表1。
2.2治疗前后两组IL-6、TNF-α比较
两组治疗前IL-6、TNF-α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降低IL-6、NF-α的水平(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表明,中药组对降低IL-6、NF-α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关于2型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些年一些学者认为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2-3]。在动物实验中发现,脂肪细胞在胰岛素抵抗时大量分泌IL-6、TNF-α[4]。沈泓等[5]发现,IL-6、TNF-α、T细胞亚群等促炎因子的启动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此外通过临床观察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的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6]。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FPG、HbA1C比较(n=20)
与比较治疗前*P<0.05,与对照比较#P<0.05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IL-6、TNF-α比较(n=20,ng/mL)
与比较治疗前*P<0.05,与对照比较#P<0.05
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的病机主要为阴虚燥热。但本病属慢性疾病,病情迁延日久,可致阴损及阳、燥热炼液成痰,表现出气阴两虚挟痰之候。针对上述病机,本研究确立益气养阴化痰的治则。结果表明,中药组降糖效果相比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中药组与对照组患者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中药组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故认为益气养阴化痰法降低血糖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中IL-6、TNF-α水平来完成的。对其详细机制及益气养阴化痰法治糖尿病的其他机制尚需深入研究。
[1] 陆再英,终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8.
[2] 崔思远,李 芳.IL-6与2 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物杂志,2012,224(11):1051-1053.
[3] 詹巾卓,李 娜,孙 汇,等.PI-3K转导通路在Ⅱ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3(2):186-189.
[4] 郝新忠,陈 隽,杨妤欣,等.2型糖尿病大鼠活化肺泡巨噬细胞CD14表达及TNF-α、IL-6分泌减少[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6,14(11):52-55.
[5] 沈 涨,刘 超,卜瑞芳,等.2型糖尿病患者T细胞亚群、TNF-α及IL-10的相关性研究[J].天津医药,2007,35(11):823-825.
[6] 邢茂娟,袁志刚,张海文,等.Visfatin、IL-6、TNF-α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24):4908-4911.
R285.5
A
2013-08-15)
1673-2995(2013)06-0442-02
罗曰栋(1972-),男(汉族),副主任医师,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