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机制、组织环境与产业集群演化——以景德镇陶瓷产业为例

2013-10-26 08:48徐敏燕左和平
江西社会科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景德镇集群效益

■徐敏燕 左和平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集群的发展和演化在组织理论研究中备受关注。分工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组织生态理论、演化经济学、社会网络理论、制度理论等的运用从不同框架丰富了产业集群理论,大大深化了理论对于集群发展和演化机制的理解。这些研究虽然对于产业集群演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组织环境变迁对组织结构、行为产生何种影响?组织环境及行为机制对产业集群演化产生什么影响?随产业集群演化又发生怎样的适应性变化?本文通过对景德镇市陶瓷产业集群1985—2011年这27年发展历程的实证分析,研究组织环境与行为机制对产业集群演化的影响以及对其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一、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过程

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早在公元2世纪,景德镇就已烧造瓷器,在其后历代的更替过程中,景德镇陶瓷产业也随之发生兴衰更迭,曲折地向现代陶瓷产业发展。

(一)新发展阶段(1979—1994年)

改革开放后景德镇陶瓷产业从“文革”严重破坏状态中复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景德镇市政府秉承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方针,对陶瓷产业进行整顿和调整,全面开展对陶瓷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分批改造主要出口瓷厂,新建大型现代化瓷厂,改造基础工业和配套工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使景德镇陶瓷产业向现代化陶瓷产业发展。到1990年,陶瓷产业总产值增幅一度高达55%,景德镇陶瓷产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二)陶瓷产业衰退阶段(1995—2004年)

1995年,景德镇陶瓷产业增幅下降到历史最低点,产值利润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市政府开始酝酿对陶瓷产业进行改制,改变陶瓷产业单一的结构形式和经济成分。1995年,对原有“十大瓷厂”进行改制,通过“化整为零”的方案,划小核算单位,实施自负盈亏,企业产能、效益迅速出现萎缩,十大瓷厂相继陷入停产状态。通过“股份、租赁、承包、兼并、破产、出售”等措施,景德镇陶瓷产业组织化经营、规模化生产的格局遭到破坏,从而形成众多小企业、家庭作坊主导的分散式产业经营模式。1995年,景德镇陶瓷产业的产值利润率为-15.8%,工业总产值增幅为-13.5%,是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史上最低迷的时期。

(三)陶瓷产业复苏阶段(2005年至今)

经过十年的改制,到2005年,景德镇陶瓷产业逐渐走出衰退的困境,进入复苏阶段。陆国庆(2002)、张米尔(2004)在对城市衰退产业的研究中,提出了判断衰退产业的一些经验性标准。借鉴他们的研究,本文选择(1)陶瓷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2)陶瓷产品销售增长率、(3)陶瓷产业产值利润率这三个指标来判断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状况。当这三个指标在较长时期内持续下降,表明该产业处于衰退期;当这三个指标呈现上升趋势,则表明这个产业开始由衰退走向复苏。

表1 1995—2004年景德镇陶瓷产业3个判断指标

从表1看出,1995—2004年这十年间,陶瓷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而陶瓷产品销售收入大多数年份出现负增长,产业利润率连续十年为负数,这三个指标很清晰地表明景德镇陶瓷产业处于衰退阶段。从表2看,从2005年开始,陶瓷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到2011年达到新高12.2%;陶瓷产品销售收入各年均实现正增长,且在2008年约为140%;产值利润率由负数变为正数,呈现增长趋势。由此可以判断,2005年是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的分水岭,产业走出衰退的阴影,进入到恢复复苏发展阶段。

二、变量设置和数据描述

要分析产业集群的动态演化,就必须考察纵向时间下的集群变迁。鉴于相关自变量的变化不一定在当期有所反应,而可能分布于过去某一段时间,因此本文选择有限时间分布滞后模型对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的动态演化进行实证研究。

(一)变量设置

集群组织演化呈现出一定的行为特征,而行为特征是一定的组织环境下由内在动力机制促动的表现。产业集聚行为的产生,主要基于存在能够共享的物质性资源产生的向力,这些物质性要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禀赋、交通基础设施状况以及当地的劳动力资源。在企业集聚形成的网络结构中,企业间竞争与合作关系是其中最主要的关系,集群内成员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形成协同式竞争的新图景,竞合关系的变化使产业集群不断发生演化。而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以及可持续发展,却依赖于创新机制的关键性推动作用。产业集群组织演化,除了上述集聚行为机制、竞合行为机制以及创新行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也受到组织所处环境的影响。本文从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进行考察,市场环境涉及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影响,而制度环境主要考察政府行为对产业集群的影响。

产业集群演化不仅表现在集群规模变化,更重要的是集群的效益也发生演化。本文选用工业总产值(OUTPUT)衡量集群规模,选用产值利润率(ROP)衡量集群效益,从产业集群“质”和“量”两个方面来考察集群的演化状况。

(二)数据描述

文章以1985—2011年为样本期,以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为分析对象。样本数据来源于景德镇统计局、工商局、景德镇瓷局以及访谈所得。由于统计数据的限制,我们不能获得整个产业的相关数据,但能获得反映这个行业整体发展和演化状况的替代性数据。1985—2001年以该行业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相关指标代替,2001年后由于统计口径的变化,以该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相关指标代替。这些企业是产业集群的主导企业,不仅生产绝大部分产品和获得绝大部分利润,还引领着行业和集群的发展方向,对集群的演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可以反映整个行业的大致趋势。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1985—2011年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4:

表3 相关变量设置及具体解释

表4 指标的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为了考察行为机制、组织环境对景德镇产业集群演化的影响,我们把自然资源禀赋、交通运输网密度、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产业主营业务利润率、组织密度、专利数、国内人均GDP、产品出口创汇、政府干预九个指标作为自变量,把产业集群规模和效益作为因变量。为了消除各序列的异方差,把十个时间序列都进行对数化处理。本文使用EVIEWS 6.0进行检验。

首先进行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根据检验结果,所有指标皆属于一阶单整,因此可以进行变量间的协整检验。因为考察的是多变量间的协整关系,故选用Johansen法进行协整检验。经检验,lnNRE、LnTRA、lnLC、lnCOMP、lnCOOP、lnINNO、lnDMD、lnFMD与lnOUTPUT存在协整关系;lnNRE、LnTRA、lnLC、lnCOMP、lnCOOP、lnINNO、lnDMD、lnGI与lnROP存在协整关系。接下来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和修正。

由于误差修正模型(a2)(b2)都比各自的原始模型具有更好的性质,下面对 (a2)(b2)进行具体分析。从(a2)中可以看出,自然资源禀赋、交通基础设施密度、企业合作程度、创新能力对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规模演化都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国外市场需求对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规模演化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自然资源禀赋对集群规模的负向效应说明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存在自然资源“诅咒”效应;交通基础设施密度对集群规模的负向效应说明交通设施的发展削弱了景德镇陶瓷产业的特定区域优势,加之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吸收发达地区技术“扩散效应”的能力不足,导致企业难以在此长期存续;企业合作程度对集群规模产生负向效应,可能是因为企业间的合作更易导致模仿和产品雷同;创新对集群规模的负向效应表明创新成本高于创新带来的收益,创新专利成果的实际转化能力较差;国外市场需求对集群规模的正向效应,表明景德镇陶瓷历来有出口外销的传统,在国外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很多企业热衷于国外展销,从而使集群规模得到扩张。

从(b2)中可以看出,交通基础设施密度、企业竞争程度、企业合作程度、国内市场需求以及政府干预程度对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效益演化都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劳动力成本对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效益演化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劳动力成本对集群效益的负向效应说明劳动力成本上升降低了陶瓷产业集群的获利能力 (可以看出陶瓷产业集群目前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劳动力成本对利润有很大影响);交通基础设施密度对集群效益的正向效应说明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会大大降低集群内企业的运输成本,使既存企业利润提高,从而使效益得到改善;企业竞争程度对集群效益的正向效应说明集群的竞争程度提高,促使集群内企业不断改善经营管理,从而使效益不断提高,这似乎与景德镇陶瓷产业过度竞争的事实不相符,而这主要是因为本文选取的是规模以上陶瓷企业作为分析对象,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产业过于分散对集群效益的损害;企业合作程度对集群效益的正向效应说明企业间的合作使企业共同分享信息和成果,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使集群效益得到提高;国内市场需求对集群效益的正向效应说明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对陶瓷产品的市场需求,陶瓷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增加,从而使集群效益提高;政府干预程度对集群效益的正向效应说明政府对过度分散的产业结构、无序的竞争、混乱的产权、污染的环境进行管制和治理,有利于整个集群效益的提高。

表5 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演化实证检验结果

四、结论及政策启示

从对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的研究中发现:第一,集群组织环境变迁和组织结构、行为的相应改变,共同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和演化;第二,产业集群演化的阶段性均衡是集群规模和效益之间协调发展的结果,产业集群演化是“量”与“质”的双重演进。在市场、制度等外部环境约束下,集聚、协同竞争以及创新机制对产业集群的规模和效益演化产生不同程度甚至不同方向的影响。

基于研究,可从以下方面来促进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

(一)构建有利于景德镇资源、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资源共享机制

为使景德镇瓷土资源发挥更大的效能,应大力发展瓷土资源深加工,生产高附加值的陶瓷产品,从而改善产业结构和国际贸易条件。除了发展艺术陶瓷外,特别要加强日用陶瓷和建筑陶瓷的产业化发展,延长陶瓷产业价值链,使稀缺资源的价值得到充分利用。

陶瓷产业是一个大进大出的行业,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利润和集群绩效。但对于技术落后、制度僵化、吸纳能力不足的景德镇而言,也造成了大量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外流。因此,在大力发展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同时,还必须增加该区域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建设,增强其对发达地区扩散效应的吸收能力,防止资源“倒流”。

加强景德镇陶瓷产业劳动力专业技能培训,并适当提高劳动力工资水平。由于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具有劳动密集特征,劳动力低成本会增加企业效益,这也是很多企业初始进入该产业考虑的重要因素。但劳动力工资长期过低,在没有劳动力流动限制的情况下,会加速劳动力尤其是技能型劳动力的外流,从而不仅使资源型产业集群规模萎缩,还使集群效益下降。因此,应该适当提高劳动力工资水平,加强劳动力专业技能培训,使劳动力尤其是高素质劳动力得到保留甚至吸引外地劳动力流入。

(二)构建适度竞争合作机制

加强陶瓷行业进入与退出规制建设,改善产业组织结构。在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内存在恶性竞争,而要避免过度竞争,就必须提高行业进入标准,从资金、规模、技术水平等方面严格审核主体资格,控制小作坊的数量扩张对资源的占用浪费,通过关、停、并、转等措施提高行业集中度,组建或从外部引入大企业形成集群核心,小企业、小作坊提供配套生产和服务;降低行业的退出壁垒,建立退出企业补贴和下岗劳动力安置工作,疏导低效企业退出,引导资源向有利于改善集群结构的方向流动。

抓住佛山陶瓷产业集群大转移的契机,通过改善集群软硬件建设吸引佛山陶瓷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来景德镇安家落户,借助外力改善集群网络关系。由于路径依赖和根植性的影响,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难以从内部取得突破,而佛山陶瓷产业集群的迁移恰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景德镇必须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政策优惠,才有可能借助转移契机改善行业过度竞争的格局。

(三)构建有效率的创新机制,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和高技术陶瓷

景德镇拥有其他陶瓷产区所不具备的完整科研机构体系,但创新成本高,创新产出和效率远低于其他产区。第一,推动陶瓷科研机构、陶瓷教育与陶瓷企业的联合,形成产学研良性互动,使科研成果快速、高效转化成创新产出。第二,在增加创新投入的同时,疏通创新路径。打破科研机构之间条块分割和重复建设的局面,集中科研力量和科研经费,为行业发展提供共性基础技术和应用性技术。第三,规范知识传递和溢出机制,使创新成果在流动中得到保护。

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和高技术陶瓷。2009年,景德镇市政府作出发展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决定,其中就包括发展高新技术陶瓷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第一,加大政府在财政、税收以及投融资环节上的扶持力度,引导高新技术陶瓷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第二,加快高新区和陶瓷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使它们有一个共享平台,便于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第三,发挥成功企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营造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发展氛围。

(四)优化市场环境建设

加强陶瓷专业销售市场建设和管理,发挥专业市场对产业集群的促进作用,形成“产区+市场”的产业发展模式,为陶瓷商户打造规范化的议价和信息交流平台;加强对现有陶瓷专业市场的定位区分和管理工作,为顾客创造一个公平透明的交易环境,这也有利于维护景德镇陶瓷产业区域品牌和声誉。改变传统的“坐商”销售模式,积极引入现代化销售方式,通过营销模式的创新提高景德镇陶瓷产品的价值。

(五)加强制度环境建设

加强政府对陶瓷产业集群的引导和扶持,为陶瓷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正式制度环境。一直以来,政府在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封建社会对景德镇陶瓷产业的绝对控制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国有陶瓷企业一枝独秀都反映了政府在景德镇陶瓷产业中的强力干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政府转变职能,由干预陶瓷产业发展转变为制定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发展。景德镇政府应加强城市软硬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和服务力度,保护和传承陶瓷文化,保护并利用陶瓷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对陶瓷行业的整顿,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1]E.Rawstron.Three principles of industrial location.Transaction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Vol.25, No.2,1958,

[2]G.Ellison,E.Glaeser.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in U.S.Manufacturing Industries:A Dartboard Approac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105, No.5,1997.

[3]刘恒江,陈继祥,周莉娜.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的最新动态[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7).

[4]J.Sachs,A.Warner.The curse of natural resources.European Economic Review,Vol.45,2001.

[5]S.Demurger,Infra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An Explanation for Regional Disparities in China.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Vol.29, No.5,2001.

[6]左和平.论产业集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陶瓷产业集群为例[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4).

[7]严冀,陆铭,陈钊.改革、政策的相互作用和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J].世界经济文汇,2005,(1).

[8]徐敏燕,左和平.资源型企业集群内企业协同演化博弈分析[J].企业经济,2012,(10).

猜你喜欢
景德镇集群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